陳巖
高中學生領導力指的是高中生有意識地展開自我以及團隊領導,是高中生捍衛社會準則以及承擔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同時也是團隊背景之下成為團隊領袖型人才的必備素質。高中教師必須深刻意識到培養高中生領導力的重要價值,并通過突破傳統教育指導模式和挖掘學生內在潛能的方式來鍛煉學生的領導才能,使得他們在綜合性的實踐活動當中鍛煉領導力和提高綜合素質。
培養高中學生領導力的重要價值
領導力是現代人才不可缺少的一項綜合素質要素,也是當代高中生拓寬人生發展道路的一個重要憑借。而培養高中生領導力的突出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培養高中生領導力符合社會發展要求,能夠促使高中生良好綜合素質的養成,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各行各業在實際發展過程當中都需要有具備極高領導能力的人才承擔團體重擔,并真正實現運籌帷幄和決勝千里。第二,培養高中生領導力是促進高中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領導力是一個綜合性的能力要素,其中包括的內容更是豐富多樣,如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決策能力、組織能力等都是高中生成長成才不可缺少的支持。第三,培養高中學生領導力能夠有效提高高中生心理健康水平。領導能力的提升能夠讓高中生的適應能力得到發展,從而讓他們的人際關系更加融洽;領導力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全面深刻地認識自己,并為個人的發展制定符合實際的目標與計劃;領導力的提高能夠幫助學生有效調控情緒,促進完整人格和心理品質的形成。
高中學生領導力培養的實踐方法
激勵學生積極參加團體組織
高中學校的社團、學生會等團體組織實際上是一個個濃縮的社會,能夠為學生提供社會實踐的良好平臺。而在團體組織活動當中,高中生需要充分發揮個人能力和聰明智慧,此時的高中生不再有教師和父母的盡力幫助,而是要依靠自己的能力來站穩腳跟。學生會、社團等體制都是運用競爭面試的方法,只有通過嚴格考核和面試才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而且學生會的主席、社團的社長、部長等領導角色都是要有具備極高領導能力的人才肩負起來的。在整個團體組織和實踐活動當中,每一個參與到組織活動的學生都必須要鍛煉自身的能力,并且面臨制定計劃、組織活動、解決突發問題、優化團隊合作等多個方面的挑戰,進而在迎接挑戰和解決各種難題當中迅速成長起來。教師要積極激勵高中生參加學校的團體組織和一系列的綜合性的實踐活動,并讓他們向其他學生學習和借鑒,得到領導能力的鍛煉,成為一個具備領導力的人才。
利用日常教學向學生傳達領導理念
高中生缺乏領導力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大量高中生對領導力的概念認識不清晰,絕大多數的高中生存在這樣的思想認知:只有領導者才需要具備領導力。這樣的錯誤思想在很大程度上誤導了學生的思想和行動,也讓很多高中生拒絕參加團體活動,或者是在實踐活動當中秉持盲目服從和事不關己的態度。這些思想行為已經成為制約高中生領導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而要想解決這些問題,教師要在日常教學當中,為學生傳達正確的領導理念,在潛移默化中糾正學生的錯誤思想,深化學生對領導力的認知。比方說,在政治課或者語文課教學當中,教師可以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呈現領導者的成功事跡,讓學生在案例分析當中意識到領導能力的作用。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推薦一些勵志書籍,如陳俊昊的《領導力》,讓學生從書籍中汲取營養。
通過簡政放權鍛煉學生的領導能力
長期以來,高中生始終處在學校和教師的嚴格管理之下,讓學生自主權利的發揮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同時也制約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學校以及教師要積極落實簡政放權策略,為學生的創新發展搭建廣闊平臺。學校在學生管理工作實踐當中必須徹底改變教師大于一切和學生絕對服從的理念,適當給予學生一部分的權利,讓學生能夠有更多的機會進行自身能力的鍛煉,從而提高領導能力。教師在教學和學生管理當中也要進行適當的放權,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以及肯定學生的合理化建議。例如,在組織班會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全權負責,并由學生確定班會的內容和形式,而教師則在參與者的位置上給予指導,同時耐心聽取學生的意見與建議。
結語
培養高中生的領導力是促進學生成長成才的必然選擇,更是推動社會改革發展的重要措施。高中學校要深刻意識到培養學生領導力的重要性,在課程改革的號召和帶領之下,創新和改進高中生領導力培養的有效策略,為社會培養和輸送更多領導型優秀人才。而領導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有學校方面的保障,也需要學生的個人努力,這樣才能夠形成一股強大的合力,助力學生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