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芳
中肯地說,絕大部分孩子愛書、愛閱讀。打開他們的書包,你會發現,科幻、武俠、偵探、懸疑、穿越等書應有盡有,書目之繁多可以說是“亂花漸欲迷人眼”。今天的孩子不缺書,這些緊張刺激的網絡小說,滿足著他們的獵奇心理,他們被這種鋪天蓋地的文化快餐包裹著。眼看著孩子們在最好的讀書時期,與一些經典著作擦肩而過,實在可惜。那么,如何讓這群在高效與浮躁世界里長大的孩子靜下心來,感受手捧一本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的喜悅和感動呢?
利用經典人物,開啟古典名著閱讀之窗
名著中,人物形象眾多,抓住其中一個,以此為線,深入經典著作,不失為一種好辦法。《西游記》中,唐僧是個被孩子們忽視的角色,抓住這個人物,可帶著孩子打開《西游記》閱讀的一扇窗。名著分享課上,我讓大家評價唐僧這一角色,孩子們印象中的唐僧,基本是在困難面前懦弱無能,并且是非不分、聽信讒言,在抉擇面前優柔寡斷。看著孩子們對唐僧印象一邊倒,我笑著提出個問題:“唐僧作為取經路上的領導,真的如此不堪嗎?以觀音菩薩的睿智,又怎會選擇一無是處的唐僧作為取經四人組的領頭人呢?”之后,我讓孩子們帶著問題從書中尋求答案。第二天再讓學生談談對唐僧的印象,答案就五花八門了。有孩子說,取經路上,唐僧是最堅定的那一個。做女兒國國王,做天竺國駙馬,他不曾心動,堅決抵御了誘惑;有孩子說,唐僧不乏儒雅才情,取經路上常望月感懷,迎風流淚;有孩子說,唐僧形象與舊知識分子相似,自私自利,卻又附庸風雅,才華翩翩,遇到困難卻又立馬癱軟。
讓古典名著成為班級活動的主角
高年級課本中,錄入了不少名著片段,若僅利用課堂40分鐘,通過不長的片段讓學生走進經典名著,所獲不多。因此,我們可利用班隊活動時間,讓古典名著成為活動的主角。例如,面對《草船借箭》《將相和》《武松打虎》等片段,我讓學生改編成劇本,再分組排練課本劇。從劇本編寫到角色演繹,孩子們像蜜蜂吸取花蜜般,一頭扎進原著中,揣摩人物內心,明晰人物關系。在半個月的時間里,他們都專注于這一件事,當他們把人物活靈活現地搬上舞臺之時,我在一旁偷笑,原著被他們翻皺了,故事被他們吃透了,經典已在他們心里扎下了根。另外,還可開展每日名著分享活動。當學生眉飛色舞地講述這些故事時,當孩子為一個人物定位爭得面紅耳赤之時,我知道,不知不覺中,名著中的喜怒哀樂已和孩子們綁在了一起,其精華已化作他們思想中的一部分。他們在被古典名著吸引著,在慢慢走近國粹,走進那綺麗斑斕的世界中。
文本、影視同步閱讀
因為是經典,所以很多名著被搬上了熒屏。雖說影視限制了想象的空間,但也為學生走進古典名著打開了一扇門。不少名著文字難懂,使得很多孩子止步不前。影視則不同,有聲有色有畫面,又直觀又形象。我們可利用這點,讓影視為孩子閱讀古典名著服務。例如,《“鳳辣子”初見林黛玉》中王熙鳳的出場段落:頭上戴著金絲八寶攢珠髻,綰著朝陽五鳳掛珠釵,項上戴著赤金盤螭瓔珞圈,裙邊系著豆綠宮絳,雙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著縷金百蝶穿花大紅洋緞窄裉襖, 外罩五彩刻絲石青銀鼠褂,下著翡翠撒花洋縐裙……如此拗口的文字,學生讀順尚且困難,難以透過文字去想象此番打扮的王熙鳳是何等的奢華,很難去感受她在賈府顯赫的地位和咄咄逼人的性格特征,更難理解人物的圓滑世故。這個時候,學生可以邊讀這一章節,邊收看電視劇《林黛玉進賈府》,立馬對人物的見風使舵、阿諛奉迎等性格特點有了直觀的認識。讀文本和看電視劇同步,學生不僅認識了人物性格,還發現影視雖直觀可感,卻遠不如文本含蓄雋永,從此便嘗試帶著鑒賞的眼光去接受古典名著。用這種方式叩響古典文學名著神圣的大門,把直觀和豐富的想象結合起來,文學的瓊漿便慢慢滋潤著學生的心靈,他們在閱讀古典名著的路上便會越來越輕松、越來越愉悅。
讓名著無處不在
營造一種氛圍,讓名著無處不在。首先,讓名著充斥于孩子的作業中。高年級作業里必須讀古典名著,讀完后,嘗試用自己的話講述出來,可以錄制說書視頻。接下來,孩子的書包中要有名著,圖書角中要有名著。下課了,教師和孩子聊名著。家中,沙發上、枕頭邊、飯桌旁都可有名著。禮物從玩具變成文學作品,去圖書館成了必修課。當名著把孩子生活塞得滿滿的時候,它自成了一道屏障,把那些網絡小說隔離再隔離。漸漸地,學生因為要完成作業讀第一本,繼而第二本,然后義無反顧扎進古典名著的海洋中。就這樣,那方正的漢字充滿著奇妙書香,引領著孩子在閱讀的世界中徜徉、嬉戲;就這樣,被古典名著滋養的快樂充斥著孩子的童年生活,伙伴之間分享的是名著,爭執的是名著,他們的生命已和祖國厚重的文化緊緊聯系在了一起。 至此,他們開始知“身體發膚,受之于父母,不敢毀傷”,開始知“孝悌忠信、禮義廉恥”。這些在考場上自如應對的學子,也能讀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怡然和脫俗,也感受著“芳草連天,長亭古道,紅了櫻桃,綠了芭蕉”的離別惆悵、韶華易逝。就這樣,不老的古典文學名著,激蕩著華夏文明澎湃的血液,穿越千古,向孩子們緩緩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