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禹
探究學習的內涵和特點
學生探究學習,一般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激勵和指導下自覺地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 、監控學習過程和評價學習結果的過程,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探究學習的能力。即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是一種積極的學習過程,主要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己探索問題的學習方式;二是探究學習的條件,即學習者對自己的學習目標、內容、方法以及對學習文本的把握;三是探究學習模式,即學習者在教師的引導幫助下,根據自身的學情條件和需要制定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和計劃的學習模式。學習者具備探究能力和教育機制所提供的探究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是這種學習模式的兩個必要前提。學生探究學習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學生參與確定對自己有意義的學習——目標的提出,進而制定學習進度和計劃,參與設計評價指標;學生積極主動發展各種思維策略和學習方法,解決實際的問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感情投入,有內在毅力的支持,能從學習中獲得愉悅的情感體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體驗活動能夠進行自我把握,并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化。
轉變傳統的教學弊端,構建學生探究學習模式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在“五段教學法”即以組織教學、復習舊課、講解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為順序進行的。以書本知識和教師為本位,重理論、輕實踐,重結論、輕過程,把知識灌輸給學生,使學生的應試能力有所提高,但是探究學習能力沒有得到提高,缺乏探究創新能力,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顯而易見。數學新課程標準強調指出: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被動模仿的意識、接受性學習以及機械性記憶,倡導學生自我參與、積極合作,探究發現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進學習方式,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根據我對課堂教學的理解,重新構建了學生探究學習的結構模式(如下圖)。
此教學模式的設計體現了主體性的教學思想,突出了學生探究性學習過程,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了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素養。
確定科學的教學目標,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對教學起著導向、激勵、調節和評價等作用。但是并不等于有了目標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因為教學目標僅僅是對教學結果可能達到某種程度的設想和預測,所以只有確立科學恰當的教學目標,才能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在對拋物線的圖像平移變換過程的教學中,有些學生不能抓住平移變換的本質??稍O計以下問題:1.把拋物線向左平移兩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2.把拋物線向上平移三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3.把拋物線先向左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上平移三個單位,所得的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4.把一拋物線先向左平移兩個單位,再向上平移三個單位后得到的拋物線是,那么原拋物線的解析式是什么?讓學生探究學習、分析比較,理解拋物線平移變換的實質是頂點坐標的平移。
加強學習方法指導,提高學生探究學習能力
數學教學過程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發展為根本。數學課堂的教學應著眼于教思想、指方法、談規律。如在“三角形三邊不等關系”的教學中,可讓學生通過實驗來研究三角形三邊的不等關系。具體做法是:先讓學生用事先準備好的三根木條動手拼三角形,量出各邊的長度,并回答三角形的定義;然后教師從三位學生中任意取來一根木條拼三角形,發現有些可以拼成三角形,有些不可以拼成三角形,從而引導同學們思考:不在同一直線上的任意三條線段都能首尾順次相接拼成三角形嗎?在實驗討論中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的三條線段都能首尾順次相接構成三角形是有條件的,即任意兩條線段之和大于第三條線段才能構成三角形。因此,學生的數學學習,只有通過其自身的思維和操作活動,并轉化為內心體驗后才是有效的。
結語
總之,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教師有足夠的耐心,要重視情感對學生的強大激勵作用。探究學習正是順應時代和世界的教育趨勢而產生的,這種學習方式不僅能促進學生的發展能力,而且能幫助學生確立探究的尊嚴,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培養探究學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