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夢婷
教育技術視角下幼兒園微課建設分析
幼師對微課開發認識不足
微課作為新興的教學模式,其實踐應用時間較短,經驗不足。對于微課,多數幼師還存在著認識誤區,主要體現為在教學時長的認知上。多數幼師在微課制作與開發時按照中小學的微課要求,時長在5分鐘以上,其實就幼兒來說,其知識接受能力和注意力集中度有限,時長應盡量縮短。幼兒園課程基本在20分鐘左右,微課占比最多在四分之一以內,更多的時間應留給教師與幼兒的互動探討,實現幼兒課堂學習中的自主知識建構,如果微課程時間過長,對教育功效會具有很強的削弱性。同時,部分幼兒教師對微課不重視,將其作為補充性的教學材料,認為其在教學中可有可無,并沒有將其當作必要的保教資源,因此建設中也缺乏規劃性。
缺乏有效的微課建設隊伍
對于幼兒園微課程開發建設來說,必須有人才隊伍的保障。而當前多數幼師對微課程了解不多,缺乏相應的培訓指導,在微課制作與開發中存在各種障礙,會制作微課的教師占比較低。幼兒園微課與其他教學資源不同,其在保教活動中直接發力,一旦生成很難隨機調整,因而教師經驗不足,制作微課脫離保教實際,會降低微課的教育實效。此外,多數幼兒教師沒有相應的制作技巧,不知道如何去包裝完善微課才能讓微課更豐富更契合幼兒特點,微課教學流于形式。總之,教育技術與建設團隊的建設不足,會直接影響微課教學效果,使微課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缺乏微課資源的共享渠道
幼兒教師要想實現微課的豐富完善,就必須掌握多方面的知識和技巧,對保教目的、方法和活動過程都要有著充分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實現微課的延伸制作,以實現教學資源的微型整合優化。微課中涉及的教學氛圍、板書展示、框架呈現等都受技術的影響,也影響著教學效果。然而多數教師對微課功能定位和制作技巧認識掌握不足,導致微課資源共享渠道窄。
另外,幼兒園微課資源共享的主要渠道是教師配套用書,而幼兒園額外的資源購買占比較小,一些優質的微課程資源缺乏有效的傳播渠道,缺乏開放共享的途徑,無法實現微課資源效益的最大限度發揮,也降低了幼師微課建設的積極性。
教育技術視角下幼兒園微課的開發策略
基于幼兒特點設計微課
對于幼兒園微課開發來說,必須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年齡集中于3~6歲,以直觀感性認知為主,注意力有限,因此在微課設計開發時應注意時長的控制,讓微課契合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契合其興趣,使其經驗和需求得到滿足。真正有價值的微課不是時長長,而是在其指導下實現教學的精簡和高效。
另外,幼師必須要認識到微課開發的重要性,要擺正心態。幼兒園微課可以很好地豐富幼兒活動,推動幼兒教學的優化。因此教師必須認識到微課的顯性和隱性教育功能,認識到其在學科知識傳授及幼兒價值引導中的積極作用,多場合積極主動地運用,實現其教育價值的最大限度發揮。
強化幼師微課團隊建設
幼兒園微課的開發與制作需要技術的支持,而技術的支持需要人的主導,因此構建以幼師為主體的微課建設與研發團隊勢在必行。針對當前多數幼兒教師微課建設能力不足的實際問題,必須關注教師隊伍的整合優化。通過交流分享與主題培訓,細化微課制作步驟和思路,讓幼師獲得微課選題、內容選取、策略運用、包裝美化方面的技巧指導,給予幼師足夠的技術教育支持,實現其教育技術、教學設計理念及方法等一系列的微課程建設能力培訓。同時,教師在微課制作中要及時交流反思,對微課的應用情況及設計開發等進行評價反饋,作為后期微課建設的關鍵反饋信息,在摸索實踐中提高微課質量。
建立微課資源共享渠道
在幼兒園微課開發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微課作品,如何實現微課優勢使資源最大限度地分享與整合也需要相應教育技術層面的支持。因此,幼兒園必須建立微課共享的多元渠道,以教育部門為主導,發揮信息技術的傳播優勢,搭建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區域微課資源的整合,為幼兒園建構更好的共享資源環境。
優質微課資源整合也實現了零散有效的微課資源的再利用,多種類型的微課也可以基于發散性的網絡結構進行組合和有意義的關聯,從而建構幼兒園微課資源庫,方便幼師的隨取隨用,使得微課成為幼兒教學實施的得力助手,讓更多的教師參與到幼兒園微課開發與制作中。
結語
對于幼兒園微課開發與建設來說,教育技術層面的關注和支持必不可少。在教育技術的支持引導下,幼兒園應做好微課資源的整合與教育的實效發揮,建構微課實施的良好環境,實現幼兒園微課開發與利用的深入,理論聯系實踐,讓幼兒園微課資源得到更大程度的共享,從而提升教師的微課信息技術水平,實現微課與學科教學、實踐互動的有效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