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情感的態度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這也是導致出現很多單親家庭孩子的原因,這些孩子情感上的缺失,以及心理狀況等也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人生中最無憂無慮的時期,同時也是最需要家長關愛和呵護的時期,但是卻有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由于親情的缺失,導致他們性格內向,不善于表達,對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要給予這些孩子更多的關懷,并運用合理的教學方式,幫助他們重拾生活的自信,用數學的魅力來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陰影,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心理,讓這些在親情上缺失的孩子也能重新自信起來,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關注單親家庭孩子的情感態度呢?本文主要對小學數學教學中單親家庭孩子的情態度進行了分析和探討。
用愛來澆灌,幫助單親家庭孩子進行心理輔導
關愛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加倍地關注這些單親家庭孩子的學習狀態和家庭生活,對于他們在學生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行實際的指導和幫助,并通過數學教學的途徑,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讓他們產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配合教師的工作。另外,教師還應當多和這些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及時地了解這些孩子的心理變化,并對他們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從而幫助他們早日走出心理的陰影。
肯定學生的長處,進行適時表揚
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性格都比較內向、膽小,在學習和生活中不善于表達自己,這也就使得他們很少有機會被教師表揚。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多鼓勵這些孩子表現自己,并對他們的長處進行肯定和表揚。比如,在學習加減乘除等算法時,教師可以鼓勵單親家庭的孩子上黑板解答題目,當單親家庭的孩子對于相關的題目解答正確時,教師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肯定和表揚這名學生。但如果解答錯誤,教師應當引導其他學生一起對他進行鼓勵,讓其感受到大家對他的關懷,從而幫助其重新獲得學習和生活的自信,激發他們的學習上進心,促進他們健康樂觀地成長。
因材施教,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有效地應用數學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并且靈活地進行運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必須得重視教學過程的優化,轉變之前按部就班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實際的情況,并且適應學生的心理,同時還應該積極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學習機會,以此來解開學生們的信息障礙。
例如在正方形繪制的教學過程中,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教學之前讓學生準備一個長8cm、寬4cm的制版,大部分學生在實際的繪制過程中,通常都會將正方形面積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然后教師再引導學生并且提出新的要求,讓學生明白面積不僅僅只局限于這些答案,鼓勵學生深層次地進行分析,打破傳統思維局限。只有在不斷嘗試下和探索下,才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合理地創設趣味性的教學情境
在實際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必須得善于教學情境的創設,以此來提升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例如在七巧板拼湊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設計相關的情境問題,如:“同學們,你們通過幾個正三角形才能拼成一塊地磚?如果是其他形狀,你們會使用怎樣的方法來拼湊?”以此來充分地激發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闡述欲,同時這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重視課堂過程中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邏輯性又比較強,再加上單親家庭的孩子學習方法比較缺乏,進而不知道如何進行思考。因此,教師應該善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地動手動腦。
例如在《乘法認識》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自己親自動手,找尋到兩個乘數分別代表的意義,這樣也能夠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新知識的建立,不僅僅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
結語
綜上所述,單親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一直以來都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多關注單親家庭孩子的情感態度,并通過數學教學途徑來讓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感受到關愛,幫助他們形成健康樂觀的心理。
教師也可以通過溝通、鼓勵和贊揚等方式,讓這些單親家庭的孩子們重建生活和學習的信心,促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