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體育行為習慣和體質健康對于學生的重要意義
近些年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飛快,競爭日益激烈,對人才的要求更高,全面性發展是人才發展的方向。因此,我國注重對人才的培養,注重教育的發展。“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是我國重要的方針戰略,人才素質的培養是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內容。對于人才的培養不僅僅是要求具有專業的知識技能,而強健的體魄、健康的體質才是人發展進步的首要前提。中學生是人才培養的重要階段,從中學開始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增強健康體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所以,學校和相關教育部門都要提高對體育鍛煉和體質健康的重視。根據一些學校的體質健康報告和體育鍛煉的相關調查結果來看,目前中學生的體質情況并不樂觀,體測達標的比率并不高,中學生體重過重、過輕、近視的比率等都不在少數,學生的生活除了被課堂學業壓力、課外輔導充斥以外,剩下的活動時間都用來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等,進行體育鍛煉和運動的是少之又少,這樣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健康和體質,還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日后的發展。因此,我校教育部門對學生體質健康進行了調查和研究,并且積極探索研究提高中學生體質健康和加強體育鍛煉的策略和方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現如今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和體育行為習慣的分析
根據調查報告顯示,現如今中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呈直線下降的趨勢,這一趨勢對后期中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是非常不利的,相關部門一定要重視此現象,并且應該利用自己的職能和權力制定相關的解決措施,對此問題進行高效率的解決。雖然這一現象也不能以偏概全,在中學生的群體中,確實存在體質健康能夠達到相關標準的學生,但大部分的學生的體質健康是令人擔憂的。同時中學生群體有相當一部分人受肥胖和一些常見的病毒性流感的困擾,這也間接說明了現如今中學生的體質較弱,抵抗能力較差。如今大部分學生運動的機會來源于體育課,但對于現如今的中學生來說,大部分并沒有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而導致這一現象的原因也很多,如中學生課業壓力過大,導致運動時間越來越少;部分學校不重視學生的體育健康鍛煉,運動器材缺乏;部分家庭對子女的體育運動、培養健康體質的忽視等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導致了現如今大部分中學生不能養成良好的體育行為習慣。
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策略
因材施教,以新的理念教學
總體來說,我們國家中學生體育課的模式就是教師進行教學和講解,以學生練習為主,讓學生通過課上的練習來掌握體育技能、體育課程要點。但是,在對中學生進行體育項目的興趣培養、體育鍛煉的習慣培養和體質健康的鍛煉引導方面還是比較欠缺。如果學生沒有對體育鍛煉端正態度和產生學習興趣,就很難提起體育鍛煉的興趣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這樣造成的后果就是學生不能真正地掌握體育方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技能,甚至對于一些體育項目和運動都不甚了解,只是能夠完成體育課上教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而學生不能夠充分地了解體育的基礎知識和技能,也就無法全面地提高身體素質和體質健康。因此,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對于不同的學生應進行不同方面的興趣培養,例如說不擅長跑步的學生可以引導其打乒乓球,不喜歡打乒乓球的同學可以引導其打排球。學生的性格不同,愛好不同,體質也不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給不同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指導。
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
一直以來,我國的中學生體育課的教學很少涉及體育興趣培養的內容,甚至有一些學校為了追求學習成績進步,取消了學生的體育課,轉而用語數英代替,這其實是對中學生非常不利的培養方案,不僅掩埋了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潛力,更影響了中學生的體質健康。而如果從小就注重對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培養,在發展其自身興趣的過程中促使其進行體育鍛煉,提高身體素質,學生對體育知識、體育技能的學習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如果學生對體育鍛煉沒有興趣,體育課就會變得枯燥無味,甚至會造成學生達不到體質測試的標準,從而讓體質測試成為學生的負擔。所以,在學校和教師層面,學校應該嚴格禁止教師占用學生課外活動的時間,體育課也不能被語數英等課程占用。總之,在體育課上,教師除了要進行基本體育知識的教授以外,還要培養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例如向學生介紹體育文化內涵、體育項目的由來、體育鍛煉的具體方法等。
有計劃地培養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
要想有計劃地培養學生進行體育鍛煉,一方面要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體育鍛煉,避免學生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意外受傷,也要避免因為運動量不適合影響學生的成長健康。對于中學生來說,一些體育項目是不適合中學生的年齡和體質的,也不是進行的體育活動越多越好、運動時間越長越好,如果鍛煉的方法不得當,不僅不能起到鍛煉身體的效果,還會損害學生的身體健康。因此,中學生的體育課堂應該涉及一些關于科學進行體育鍛煉的方法和技巧,加強體育鍛煉的科學性;另一方面,要促使學生將體育鍛煉培養成日常生活中的良好習慣。一時興起的體育鍛煉是沒有意義和作用的,只有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興趣,并且激勵學生養成長期體育鍛煉的習慣,使體育運動和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生活的常態,這樣才會真正地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效果,進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身體素質。
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重視和培養
對于中學生來說,繁重的課業知識使他們經常活動在教室里,放學回家后還要完成大量的作業,周末還有課外輔導班,一些家長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對于孩子的體質健康沒有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和鍛煉的機會少之又少。根據中學生體質報告的數據對比來看,近些年來,學生體質的總體情況呈下降趨勢,學生近視幾乎已經成了普遍情況,中學生身體超重、體質不達標的比例越來越大。要想改變這一現狀,首先要提高家長和學生對體育鍛煉、體質健康的重視,學校也要積極與家長進行溝通,改變以往家長和學生對體質健康的忽視情況。基于此,學校可以將體育鍛煉列入學生綜合素質測評,為學生提供一個更標準、更全面的衡量體系。此外,學校教師也要盡全力為學生的體育鍛煉提供幫助、指導和監督,習慣的養成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尤其是對于意志薄弱、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很難堅持下來,教師要給予積極的鼓勵,幫助學生樹立信心,使學生克服困難,迎難而上,持之以恒,堅持體育鍛煉,從而提高身體素質,培養堅強的毅力和決心。
結語
學生的體育鍛煉和體質健康是一項重要的問題,只有擁有健康的體質和強壯的體魄才能夠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和發展,擁有健康的體魄是一切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因此,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習慣和行為,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是學生自身、家長、學校、教師需要共同努力和提高的方向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