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娟
在幼兒教學中,幼兒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一個方面,而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的認知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對美的理解能力,幫助幼兒建立獨立思考的創造性思維模式。筆者認為,幼兒教學中的美術課程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幼兒的創造性,為幼兒創造一個無限寬廣的想象和創造空間。
在幼兒教學中深入開展美術活動的價值
在幼兒教學階段引入美術教學是文化和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研究發現,美術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幼兒的想象力,還能激發幼兒對學習的熱情,有利于打造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模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美術教學是發掘幼兒審美能力的最佳途徑,也是激發該年齡段幼兒想象力的最佳方法。
現階段幼兒美術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缺乏發散的教學理念
部分教師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大多是沿用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并沒有依據班級幼兒的性格特點組織有效的教學形式,缺乏發散的理念和思維,也就無法打造生動、有趣的課堂。在美術教學中,只是讓幼兒以學習畫畫為目的,并沒有以打造幼兒創造性思維模式為終極目標。
課堂形式過于沉悶
部分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習慣采用示范講解的方式,很容易讓幼兒產生模式化的思維習慣,不利于幼兒創造力的培養。因此,教師在課堂形式的表現上應該不斷創新,盡可能地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摒棄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以此感染幼兒。
培養幼兒創造性的基本策略
轉變教師思維模式
幼兒的創造性思維需要良好的一個教學環境,而教師正是能幫助幼兒塑造良好教學環境的媒介。隨著社會文化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越來越多的新鮮事物走進孩子們的視野,傳統的教學方式已經不能完全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應該不斷轉變思維模式,讓自己的思維具有創造性,才能使課堂氛圍更具創造性。筆者認為,教師在備課階段應該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料,尤其是能發散幼兒思維的資料,資料形式多以圖片、影像等動態化的資料為主,避免過多的文字;加強與幼兒的互動和交流,減少教師主講,讓幼兒通過研讀圖片和視頻,從美術課程中發現生活中的美好,健全幼兒的人格,享受美術教育帶來的喜悅和快樂。
激發幼兒學習熱情
幼兒擁有學習美術的熱情,才能更好地掌握繪畫技巧和提高審美水平,最終才能打造幼兒的創造性思維。在日常的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秉承“因人而異,因材施教”的原則,以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熱情為基本教學目標,讓幼兒從心底里愛上美術、愛上繪畫。為了更好地激發幼兒的熱情、發散幼兒的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留給幼兒充足的想象和發揮空間,讓幼兒肆意揮灑自己的才華,教師在該階段的教學活動中則主要承擔鼓勵、激勵幼兒以及對幼兒進行適當管控的責任。幼兒愛上美術、愛上繪畫之后,教師在適當的階段教給幼兒美術和繪畫的理論技巧,進一步幫助幼兒提升繪畫能力和審美能力。
筆者認為,在幼兒美術教學活動中,最理想的教學效果是以激發幼兒的熱情為主,以激發幼兒創造性為最終目的。由于幼兒的年齡限制,在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之前,展現出來的繪畫形式可能是多種多樣的,教師不能嘲笑幼兒的作品,要持續鼓勵、安慰幼兒,幫助幼兒打造一個愉悅的學習環境。
打造科學教學體系
在現代化的教學體系中,“以幼兒為本”是教師要遵守的第一原則,為每個幼兒提供適合自身發展的空間,打造科學的教學體系,這樣才能提升幼兒的創造性。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幼兒,美術教學的教學效果和教學目標也是不同的。
例如,對于低年級的幼兒而言,教師應該留給幼兒豐富的想象空間和創造空間,以激發幼兒興趣、培養審美能力為目標;而對于高年級的幼兒,則要以提升幼兒繪畫能力、培養幼兒發散思維為目標。此外,低年級的教學形式應該更幽默、生動、靈活,以此讓幼兒更多地參與進來;而高年級幼兒基本的繪畫興趣已經養成,教師應該更注重繪畫技巧的教學,課堂環境應該更莊重一些。針對不同年級的幼兒,打造適合幼兒發展的教學體系勢在必行。
結語
總體而言,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幼兒教學將會以培養幼兒的創造性為長遠目標。在幼兒美術教學課程中,憑借美術課程的自身優點和幼兒學習的黃金階段,應充分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為培養幼兒的審美打下堅實的基礎,不斷創新現有的教學方法,不斷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從而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