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晶晶
小學美術屬于小學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與美術素養意義重大。傳統教學模式當中,學校對美術教學重視程度不高,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教育理念傳統落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教育部門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進一步突顯出來。因此,教師在開展小學美術教學時,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個性,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發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學美術教學現狀,然后探究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策略,以供參考。
小學美術教學現狀
受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學校、教師、家長均對美術的重要性與價值有所忽略,教師更加注重學生成績與升學率,教學積極性不高,課堂教學沉悶,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同時,由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很多美術教師忽略了學生的現狀與時代的發展,依然將自己置于教學主導位置,學生只能被動地學習,學習興趣普遍偏低。加上很多教師對小學美術教學目的沒有充分理解,認為小學美術教學只需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繪畫技巧即可,在這種理念的影響下,教學內容單調乏味,教學效果受到嚴重影響。此外,當前大多數教師習慣采取統一的教學方式,忽略了學生的個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難以實現個性化發展,對教學質量與教學效果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的策略
營造寬松的環境和輕松愉悅的氛圍
小學生年齡比較小,本身思維與能力具有比較大的局限性,很多學生喜歡憑借自身興趣愛好來選擇學習內容,因此,教師想要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個性,還需要尊重小學生的發展規律,為學生營造寬松愉悅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敢于表現自身的個性。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小學生呈現出來的個性主要包括對作品與問題的理解和見解。因此,教師在營造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時應該注重民主,為學生營造表現自我的平臺與機會。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師生關系的培養,消除學生對教師本能的畏懼感,從而促進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內容準備好相關課件,通過視頻、圖片等為學生營造更加豐富有趣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更好地了解美術作品和走進美術世界,從而感受到美術的魅力,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當中。
利用教學示范進行啟發引導
與其他學科不同,美術教學實踐性比較強,單純的理論教學難以真正發揮出美術的作用,也難以達到美術教學的目標,更勿論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所以,教師想要在美術教學中引導學生個性化發展,還需要注重利用教學示范進行引導啟發,讓學生善于表現自己的個性。教學示范屬于美術課的重要環節,也是體現教師個人魅力與基本功的機會。傳統的教學示范當中,模式比較單一枯燥,大多以教師教、學生學為主,學生的主要模仿對象是教師,而教師的風格是固定的,在這種教學示范當中,學生難以體現出個性,故而導致千人一面的情況出現。所以,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注重利用教學示范,摒棄傳統教學示范模式,將一些創新型的內容融入教學示范當中。同時,鼓勵學生創新與創造,讓學生善于展現自己的個性,從而實現學生個性的發展與提升。
例如,在“奇妙的腳印”相關內容教學當中,教師在教學示范環節為學生提供各種腳印的外形,然后讓學生展開想象,總結和體會腳印的特點,通過自己的想象與創新,根據腳印的外形添畫成全新的形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生個性化的想法加以肯定與鼓勵,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讓學生更愿意參與。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一位學生或者三人一組的形式,讓另外一人或者兩人在前面一位同學繪畫的基礎上將自己的想法添畫上去。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個性會得到充分的培養與體現。
抓住課堂有利時機進行激勵誘導
由于年齡因素的限制,很多小學生對于自身的個性展示不太熱衷,因此,教師應該在美術教學活動當中進行激勵和誘導,讓學生更樂于將自己的個性展現出來。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美術作品的欣賞,鼓勵學生發揮個性。美術作品欣賞屬于美術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包括教材圖片、教師的范例、學生作品等多種形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選擇一幅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去欣賞,并且大膽地將自己的想法表達出來,從而提升自身個性。其次,通過美術作品的創作,鼓勵學生彰顯個性。小學美術教學中,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創作技巧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目的。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個性時,也可以從美術作品的創作出發,精心設計作業,保證作業的開放性與多樣性,給學生創作平臺,讓學生有更多的發揮空間,從而將自身個性展現出來,實現個性化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小學美術屬于小學的重要學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通過營造寬松的環境和輕松愉悅的氛圍、利用教學示范進行啟發引導、抓住課堂有利時機進行激勵誘導等方式,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