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列民
農村小學生的家長有的文化水平較低,有的長期在外務工不能直接照顧和教育子女,導致他們的子女由于缺乏親情和正確的教育產生了各種不良行為及心理問題,致使他們不能愉快、健康地成長,因此家庭和學校有必要采取相應對策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
現(xiàn)實中,學生心理出現(xiàn)問題給學校、家庭教育帶來了很大影響。因此,解決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本文將從家校聯(lián)合和學科教學的角度闡述解決農村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對策。
農村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
在廣大農村,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是家庭的經濟支柱,他們大都是忙于生計,其子女很多時候要與祖輩待在一起。現(xiàn)實里,由于祖輩對孫子女往往比較溺愛,或者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比較落后,自己又缺少科學的育兒方法,導致孩子出現(xiàn)了各種行為及心理方面的問題:
一是情緒不穩(wěn)定。遇事情易喜、易哭、易怒,不能很好地調控自己的情緒,久而久之容易形成比較偏激的性格。
二是任性自私。只關注自己的需求,實現(xiàn)不了愿望就大發(fā)雷霆,沒完沒了。
三是自卑過甚。性情比較軟弱,遇到困難不是積極地去克服,往往表現(xiàn)為退縮。遇到打擊不是盡力去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而是表現(xiàn)為一蹶不振,這是自卑心理過甚的體現(xiàn)。
四是嫉妒。自覺自己的容貌不如其他同學好看、學習成績比其他同學差時,不是學習如何悅納自己,不是去努力追趕,而是產生嚴重的忌妒心理,導致他們的行為極具攻擊性,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人際交往。
五是厭學。由于缺乏學習的動力和知識基礎較差,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惡心理,表現(xiàn)為每天一想到要去上學或者一往學校的方向走就會頭痛、無力,迫切盼望早日結束學校的學習生活。
六是抑郁。缺乏進行自我心理調控的方法,遇到失敗或打擊后往往出現(xiàn)長時間的情緒低落,陷在自我的圈子里不能自拔,對周圍的人或事物失去興趣,這很明顯是抑郁的表現(xiàn)。
此外,還有部分農村小學生由于其他種種心理問題導致了行為偏差,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人際交往。因此,對農村小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已然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針對農村小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的對策
家校聯(lián)合共育,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當代家長已經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因此絕大多數(shù)家長都非常配合學校的工作。盡管如此,但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教育與學校的管理教育在觀念上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大膽探索,不斷革新教育方法,如家校聯(lián)合開展活動時,我以前一般采用宣貫式的形式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現(xiàn)在為了調動家長和學生的積極性,采用了討論的方式。即:對于一些具有特定內容的心理健康教育寓于討論式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在討論中對學生進行具有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專題教育,從而對學生走出陰霾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在考慮到討論式專題教育具有這一優(yōu)勢的基礎之上,我在心理健康教育實踐工作之中結合具體實際,利用即時通訊工具與家長聯(lián)合開展討論式心理專題教育,一方面激發(fā)學生們參與的熱情,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質量。如有一次針對學生的懈怠心理,我開展了一次“今日事今日畢”的心理健康專題教育,要求家長和學生晚上在家通過即時通訊工具共同參與大討論,這樣在業(yè)余時間就可以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家長和孩子共同參與中,大家通過即時溝通的方式進行分享和溝通,有的學生對自己不按時完成作業(yè)、應付考試的情況作了自我反省,有的家長還表示一定會在家里做好監(jiān)督工作,并教育孩子按質按量完成作業(yè)等等。由此可見,通過家校聯(lián)合這一舉措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不僅可以改善學生的心理品質,還能使家長在習得更多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更加科學合理地教育子女。
學科教學滲透,拓寬心理健康輔導途徑
小學各學科的教學內容中都蘊含著許多培養(yǎng)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素材。在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抓住有利時機使用這些素材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輔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心理品質的提升。
如在教學《丑小鴨》時,我讓具有自卑心理的學生說說丑小鴨給他們帶來了哪些感想。有的學生說:“丑小鴨雖然小時候看上去很丑,大家都討厭它,它也感到孤獨,可是丑小鴨并沒有自暴自棄,它依舊向往美好的事物,當它看到潔白美麗的天鵝時,‘又驚奇又羨慕,最終它也變成了一只漂亮的白天鵝”;有的學生說:“我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學生,有時候覺得自己就像丑小鴨一樣,不被人關注,我也很難過,很孤獨,甚至逃避困難,可是讀了課文以后,我決定要像丑小鴨一樣,勇于面對挫折,要樂觀,相信我會像丑小鴨一樣,最終變成美麗的白天鵝”。
教師通過組織“課堂發(fā)言”,能洞察學生的心理,通過師生、生生互動進行心靈的溝通,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靈按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