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衛華
小學體育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肢體協調能力要求高,它是所有正規小學中每個身體狀況良好的學生都必須要上的一門必修課程。它要求學生必須學會一定的技能,然而很多學校對于體育課還不夠重視,這些學校的教學思想陳舊落后、教學器材破損嚴重。就這些問題來看,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建設,重視小學體育對學生健康成長的作用,并將自己的態度在平時上課的時候明確表現出來,通過實踐活動,尋找對學生身心發展有益的教學模式,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體育課、喜歡體育鍛煉,積極參與到教學中來。
最近這幾年來,受升學率和應試教育影響,社會各界越來越不重視小學體育教育,忽略了學生的身體健康狀況,這些原因造成小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間不能滿足需求,學生身體素質變差。雖然過多地將教育重心放在文化課上是為了提高學生的成績,然而只重視文化課輕視綜合素質的做法卻是本末倒置的。實際上,學生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學習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因此,社會各個領域的人都應該正視體育素質教育,調動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的積極性與教學熱情,提供良好的教學氛圍。體育教師也應該在這時局下提高對學生的教導能力,以有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熱情高漲,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教學活動。
靈活運用教學理念、增加教學模式種類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現代教育的需要。社會現代化的建設需要大量高技能人才,同時這些人也需要具備良好的品質。在這個基礎上,學生的身體素質必須要達標。
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嚴重影響他們的學習情況,學生的身體好,學習狀態才會好,學東西速度才會快。反之,學生的身體差,學習不在狀態,導致學東西速度慢,甚至有可能學不下去。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要靠體育運動,但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教學效率低,已無法滿足現代學生身體建設的需要。因而,必須對體育教學方式進行改革創新,重新思考提高小學體育教學的方法。
如今,仍有一部分體育教師不愿改變以前落后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中偏重于知識理論教學,對體育項目講解得非常詳細,嚴重占用課堂實踐活動的開展時間,讓學生對課上學到的知識沒有多余時間進行實際操作,不能享受到體育運動給人們帶來的快感,也不能利用體育課緩解長時間學習后的疲倦,有可能造成學生們不僅不喜歡體育課,還厭惡體育課的心理狀態。
提高教師體育教學水平
一些學校因為資金原因,把用于體育教學建設的一部分資金挪用到其他上面,針對這個問題,教育局要嚴查學校體育設施建設狀況,提高學校對體育的重視程度。受資金不足的影響,學校只得降低對體育教師的要求,讓教師群體中一部分并不專業的教師來授課。這表現在:教師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固、教學手段掌握差、教學經驗不足。
除了這些情況外,還有一部分教師雖然擁有良好的技能,但由于種種原因的影響,對體育授課不重視,對提高自己教學水平與學生素質能力完全漠視。針對這兩個問題,學校應該提高招聘者的要求,增加招聘者的資格限制,提高教師隊伍的教學能力、教學理念的建設,糾正教學態度,從而解決這些教師在教學上存在的問題,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身體健康發展和提高體育素養。
完善體育教學體系
相當多的小學因為教學建設資金不夠或對體育建設不重視等方面的原因,未能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導致教學教師不夠,教學設備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教育界要加強對學校體育教學設備建設的撥款力度,國家要積極提供政策支持,幫助學校建立完善的體育教學體系;教育局要加強對學校的監督力度,學校要重視體育設施建設,明確挪用體育建設費用的危害;教師要提高教學的能力與水平,提高工作積極性。
對以前的“不適用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造
以前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得到真正的改造。為此,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改進工作:
第一,根據學生對體育的需要,組織豐富的課堂形式。如:有一個班的同學都比較喜歡利用跑步來鍛煉身體,教師就把課堂中跑步時間適當延長,提高它在體育課堂中占的百分比。
第二,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在實踐中驗證有哪些方法可以提高體育課堂教學質量,僅僅有理論概念或只有實踐活動的體育課堂,都不是完美的體育課堂。
因而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實踐前,要先講理論知識,比如:體育運動基本常識、體育運動安全知識、體育運動專項技巧等,讓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做到心里有數,在課堂實踐中不至于手忙腳亂。
結語
體育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展至關重要,無論是學校、社會還是家長都必須重視,而教師作為小學體育課堂的主要引導人,更應該承擔起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不斷更新自身的教學想法,提高體育授課技巧,并對以前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讓學生在體育課上得到放松的同時提升體育素質,強健體魄,更好地為學習文化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