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芬
【摘 要】目的: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腦卒中發病率也逐年上升。隨腦卒中的診斷與搶救水平明顯提高,其病死率降低,但致殘率極高,約80%的存活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給病人及其家庭在精神上、經濟上帶來了極大的負擔,嚴重影響病人的生活質量??祻陀柧氶_展得越早,功能恢復的可能性就越大,預后也就越好。要患者生命體征穩定、意識清楚、神經體征不再進展即可進行早期合康復訓練。擬在我院2016年8月至2018年3月期間所收治的腦卒中伴有肢體癱瘓患者中選取220例作為此次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被確診為急性腦卒中,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110例/組。對照110例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110例患者給予早期床旁康復護理干預。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一般情況比較沒有明顯的差異,P>0.05,不具有統計學意義。本次研究所有患者都在發病兩天內入院接受治療,經過MRI和頭顱CT檢查證實,患者沒有合并其他疾病。通過統計學方法對比兩種護理方式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作用,分析早期床旁康復護理干預在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恢復中的應用價值。
【關鍵詞】腦卒中;運動;認知;康復
一項多中心研究表明,腦血管病后遺癥包括:復發性腦梗塞、癲癇發作、肺部感染、跌傷、局部壓痛、癡呆、抑郁、焦慮等。本研究探討早期康復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及認知功能的影響[1]。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所采用病例均為住院患者,隨機分為康復組及對照組。對照組220例,其中男110例,女110例;年齡35~76歲,平均(57.3±5.2)歲;受教育的年限0~13年,平均(8.2±1.24)年;其中腦梗死32例,腦出血20例;左側偏癱34例,右側偏癱16例??祻徒M56例,其中男33例,女23例;年齡36~78歲,平均(56.3±3.2)歲;受教育的年限2~12年,平均(9.8±2.3);腦梗死32例,腦出血21例;左側偏癱30例,右側偏癱24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診斷標準;病史或影像學檢查證實為首次發病(少量不影響神經功能的腔隙性梗死灶可接受);失語患者應能參加基本的口語評估;卒中后如有意識障礙不得超過24h。排除標準:伴有心、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嚴重的疾患;發病前有精神疾??;卒中前已有癡呆表現;嚴重失語;嚴重的抑郁癥[2]。
1.2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神經內科常規治療,給予降低顱內壓、擴張血管、促進腦細胞代謝等藥物。康復組在常規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在神志清楚、生命體征穩定、病情不再進展48h內與藥物同步進行規范的康復治療??祻烷_始時間最遲在發病后1周。具體的康復方法如下:①體位改換:2~3h 定時翻身,側臥或半側臥,多向健側;②保持良好肢位;③被動活動:從發病當日起,不能在床上主動活動者應作肢體關節的被動活動,每日2次,每次每個關節至少重復活動5~7次;④坐位訓練:坐位訓練在腦血管病后5d 即可進行,先取30°~40°位,每2~3d加10°,每天持續5~10min,達到能90°坐位持續30min后,開始訓練耐力;輕型患者可以免去耐力訓練;⑤床上動作訓練:與坐位訓練同時應作床上活動訓練,翻身、移動、軀干活動訓練、起坐訓練等。
1.3康復護理
護士負責患者臥床良肢位擺放,定時翻身,預防痙攣和壓瘡。對吞咽障者進行口唇開合、下頜開合、舌部運動的訓練,以棉棒刺激吞咽反射、住院期間健康教育等。康復治療每日1次,每次120min,每周5次。
(1)日常生活能力和上肢精細活動功能訓練:包括刷牙、進餐、穿脫衣服等,掌指、指間關節各方向的活動以及對掌、對指活動,手的靈活性、協調性精細動作練習。
(2)隨意運動易化訓練:上肢隨意運動易化訓練包括肩肘手指關節的屈曲、伸展訓練,采用分離運動有效抑制上肢屈肌連帶運動,下肢隨意運動易化訓練包括髖關節控制訓練、膝關節屈曲、踝關節背屈訓練等。
1.4 評價方法
患者運動功能(主要指標:運動功能、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及總生活能力狀態)提高約10%。降低并發癥(常見并發癥包括:肌痙攣、肩關節脫位、肩手綜合征及廢用綜合征等)的發生[3]。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1.0 統計軟件,對計量資料進行t檢驗。
2 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FMA、MMSE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個月后,康復組BI、FMA、MMSE 積分均較治療前改善(P<0.05);對照組BI、FMA積分也較治療前改善(P<0.05)。BI、FMMS、MMSE 積分在兩組間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1。
3 討論
通過對腦卒中患者實施早期床旁康復護理,能夠促使患者運動功能的恢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自理能力,同時有效地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從而減輕了患者家屬的負擔,同時極大的節約了醫療資源和醫護人力資源,獲得較大的經濟及社會效益。
動物試驗表明[12-14],運動康復訓練可使腦卒中鼠健側大腦突觸界面結構參數發生改變,導致長時相突觸增強(long-termpotentiation,LTP)峰潛伏期縮短,其結果是上調鼠梗死灶對側海馬CA3區神經元NM-DA受體功能,促進腦卒中大鼠學習記憶的恢復。這一結果可能有助于理解非心理,認知康復手段也可以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
參考文獻
[1]劉思軍.早期康復治療介入對腦卒中患者運動功能障礙恢復的影響分析[J].中國傷殘醫學,2014,(12):194-194,195
[2]劉俊英,賈亮,王貴玲等.強化早期步行訓練在腦卒中重度偏癱患者肢體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16):120-122.
[3]李小蘭.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13,(24):3196-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