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建軍
摘要:由于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媒體行業得以加速發展轉型,許多傳統媒體走向了融媒體道路,而新媒體的運營模式相較傳統媒體而言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新媒體的資本運營方法也有一定的變化,本文主要從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的現實情況入手,分析新媒體在資本運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關鍵詞:融媒體;新媒體;資本運營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媒體的運營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如何使資本在新媒體中不斷運轉,實現最大限度的資本增值也是擺在自媒體管理者眼前的難題,就目前而言,自媒體存在著投入大、回報低,流量難以變現等一系列問題,而傳統媒體在運營新媒體時,又有著多一層阻礙。在融媒體時代下,每一位媒體人都要轉變自身思想觀念,培養適合于融媒體需要的新媒體人才,并對新媒體做好一定的資金投入。
一、融媒體中新媒體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新媒體認識不足
融媒體時代下,老牌傳統媒體紛紛建立了自己的新媒體,一些傳統媒體的編輯僅僅將新媒體當做又一個發布資訊的平臺,輕視新媒體,對新媒體當中的自身定位不夠明確,導致一些傳統媒體的新媒體變成了附庸甚至是累贅,一些從業者僅僅視新媒體為另一種新鮮的宣傳手段,這些認識上的不足拖累了融媒體中新媒體的發展。
(二)資金技術方面準備不充分
新媒體對于硬件上的需求、前期新媒體品牌的打造與設計上都需要一定的資金技術支持,傳統媒體轉型初期憑著一腔熱血發展新媒體,到最后往往發現自己準備的還不夠充分,出現資金鏈的斷裂,技術上又缺乏創新,缺乏對于新鮮事物的理解,一些媒體在堅持一段時間后又直接將自媒體拋棄,而這樣做反而會對已形成的品牌形象帶來不利影響。
(三)缺乏新媒體運營人才
新媒體需要更具創新力、更擁有互聯網思維和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人才,而不是簡單的懂技術的人才。新媒體的交流方式與傳統媒體不一樣,目標受眾趨于年輕化,用傳統媒體方式與受眾對話反而不受歡迎,而新媒體處在剛剛起步的探索期,就目前而言,我國暫無完備的新媒體人才培養體系,缺乏能直接使用的新媒體運營人才。
(四)新媒體市場趨于飽和
就目前的新媒體市場而言,新媒體市場已經處在一個相對飽和的狀態,除非出現新的傳播方式,一個新媒體如果想發展下去,就必須隨時代前進,整合吸收甚至是爭奪目標受眾,這必然是一個長時間段的過程,隨著投入的增多,盈利的不確定性也在不斷地增加,對于企業本身發展而言,謹慎投資將是他們的必然選擇,從而加重新媒體行業的融資難度,難以進行下一步的再生產。
(五)盈利模式匱乏
新媒體的流量變現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卻又不得不談的話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新媒體盈利的途徑以廣告投放為主,而品牌打造所耗精力財力又很大,甚至處于虧本運營狀態。相較之下,財新網選擇了在線內容付費機制,僅向已付費的會員提供文章,這對于已習慣了免費閱讀的用戶形成了一定的沖擊,在線內容付費機制需要本身品牌足夠吸引受眾相信才會引發購買行為,可以說,這是一種新媒體盈利的好的模式但不值得推廣。
二、運營策略
(一)轉變思路,改變認識
資本運營的目標是實現資本最大限度的增值,對于融媒體中的新媒體人,需要轉變認識,轉變對于新媒體的態度。新媒體作為新興領域,它并不排斥傳統媒體,相反新媒體它需要傳統媒體人的專業。在具體的工作中,傳統媒體企業在轉型中需要對相關部門進行新媒體運營理念的宣傳,引導員工樹立新媒體運營觀念,舊的認識會成為企業內部新媒體的發展阻礙,從而影響新媒體工作效率。
(二)優化配置,培養人才
對于新媒體發展,目前并沒有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企業要發展自己的新媒體,需要培養自己的新媒體人才。對于企業而言,要軟硬兼施,硬件上與前期品牌打造上要下功夫,購進相關設備與配套的技術人才,而在軟實力上,相關的管理者要立足于長遠,培養自己的新媒體人才,定期開展相關課程培訓,組織員工與新媒體中的大咖多交流,傳授新媒體運營經驗,選調綜合素質過硬與有一定管理能力的人參與管理工作,形成新媒體人才培養的良性循環。
(三)打造品牌,形成產業鏈
傳統媒體在進行新媒體經營時,要針對不同的目標受眾,打造不同的新媒體品牌,比如新京報的新媒體矩陣,針對不同的目標受眾有不同的新媒體品牌,細分市場。品牌的定位要精準,要有明確的目標受眾,這樣在引進廣告進行流量變現時能夠有的放矢。從內容生產到廣告推廣,融媒體要形成一個完備的產業鏈,使得資金得以在其中運轉,從而使整個產業健康有序的發展。
三、結語
網絡的產生對于傳統媒體無疑是一場沖擊,但同時這也是一場機遇。本文分析了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的種種困境,包括資金、人才、流量變現等等諸多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具有針對性的改善相關問題,能夠使得整個新媒體產業得到健康良性的發展,也能夠使新媒體行業邁上有一個臺階。
參考文獻:
[1]郭立.融媒體時代下新媒體資本運營初探[J].科技傳播,2017 (11):122-123.
[2]譚笑.基于新媒體技術發展的跨媒體營銷[J].新媒體研究,2016 (16).
[3]李若曦.新媒體運營風險管理現狀及對策[J].中國報業,2015 (08):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