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平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初中英語課堂上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培育學生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的策略受到廣泛關注。學生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形成個性化學習方法、提升英語綜合素養成為教學過程的重點環節。因此,通過施行制定教學計劃、創設問題情境、小組合作交流等全新教學手段有助于激發學生積極性和創造性,培養其英語學習的成就感。
關鍵詞:高中英語;探究式學習;教學策略
高中英語課堂上的探究式學習模式,所依據的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是對高中英語新課程標準的深刻踐行,有助于將大部分課堂時間留給學生,使其逐步形成個性化學習方法。基于此,在高中英語教師可以探究型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跟隨著教師的思維層層深入地開展思維互動,讓學生通過觀察、聆聽、思考、發現、合作、實踐等多種方式高效學習英語。有意識地鍛煉學生依靠自身知識經驗和努力克服學習過程眾的種種障礙,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一 制定教學計劃,明確探究任務
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是支持一堂英語課順利開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率先制定教學計劃,并將教學目標和任務清晰地告知學生,以便使學生以教學目標和探究任務為依托,自主調整學習進度。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認知程度和接受能力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其次,教師應當利用備課時間依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其中包括教學環節的劃分、教學時間的安排、教學活動的開展等。
例如,在進行“Earthquakes”一單元的課文閱讀教學課程時,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的過程中,可將教學步驟分為:Warming up, While reading, Post-reading, Group work, Summary等五個部分,其中,While reading, Post-reading, Group work等三個環節為整個英語課堂的主體部分,一共需要占據教學時間的80%。在學生準備進行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為學生安排閱讀教學任務:1.理解并記憶課文中的全部黑體單詞與短語;2.以英文表達的方式總結出每一段的段落大意;3.明確as if從句的語法規范和表達作用。通過這種形式使課堂教學進程更加嚴密順遂,使學生的學習目的更加明確。
二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探究意識
有效的問題情境的創設才能促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因此,在設計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通過生活化場景的創設,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之中對學生進行提問,讓學生更為順暢地進入學習氛圍,理解教學內容,思考教學問題。問題情境的方式使學生能夠主動利用自己原有認知結構中的有關經驗同化和索引進行問題的回答。
例如,在學習“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一課時,教師可依據文章中心內容向學生提問:“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illion-pound game?”引導學生對文章的寫作意圖和立意等進行探究。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教師發現,有的學生認為這場關于金錢的游戲對于Henry來講是一種考驗,也有學生認為兩位富翁的行為是在戲耍他人,是不道德的。無論如何,不同觀點的碰撞都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其在英語閱讀的過程中學會更加深入地發現和思考問題。
三 小組合作交流,把控探究過程
小組活動是高中英語探究式教學的重要組織形式,學生在小組內部進行觀點的流暢交流與思維火花的碰撞,有助于實現生生之間的良好互動,構建和諧有效的課堂學習氛圍。因此,在高中英語課堂上,教師可為學生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或教學問題,并給予學生3-5分鐘時間在小組內部進行意見的表達。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教師應走下講臺,隨機深入到小組的討論過程之中,在聆聽學生表達的同時與對其合作探究方式進行指導和調控,完善合作探究成果。
例如,在學習“Music”一課時,教師可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資源為學生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在或舒緩悠揚、或激情澎湃的音樂氛圍中給予學生良好的審美體驗。在音樂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向學生提出問題:“How does music make you feel? ”要求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自我意見的闡釋。教師可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進行全班范圍內的巡視,觀察學生記憶不同音樂類型的表達方式的學習方法,并將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有效記錄和匯總,以作為今后教學設計的重要依據。
綜上所述,對學生探究學習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使學生樹立深度思考、不斷完善自身英語素養的意識。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繼續實現與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創造性地選擇教學方法,啟發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自我管理、深度探究、發散思維。
參考文獻:
[1]武玉文.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9(06):155-156.
[2]林彩丹.試論探究式學習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4(27):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