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二麗
【摘 要】 目的: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心理及并發癥的影響。方法: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45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早期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的心理情緒變化情況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67%)明顯低于對照組(37.78%)(P<0.05)。結論: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能夠有效調節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關鍵詞】 早期康復護理;急性腦出血;心理;并發癥
文章編號:WHR2018061023
急性腦出血多發于中老年群體,屬常見神經系統疾病,具有病情危重、起病急、發展迅速的顯著特點,一旦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在數分鐘或數小時內即會死亡,病死率為40%~60%,患者發病后極易遺留失語、肢體障礙、偏癱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1]。為了改善預后,本文作者就早期康復護理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心理及并發癥的影響展開了下述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90例急性腦出血患者作為本次研究對象,采用抽簽法將其隨機分兩組各45例。對照組男25例,女20例;年齡46~78歲,平均(64.15±7.23)歲;發病時間1~7h,平均(2.45±0.36)h。觀察組男27例,女18例;年齡45~77歲,平均(64.43±7.08)歲;發病時間1~8h,平均(2.36±0.27)h。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全部參與研究的患者均已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1)全部患者經顱腦CT檢查確診為急性腦出血;2)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1)精神病、意識不清醒;2)合并其他心肺及功能障礙疾病;3)入院48h內死亡;4)惡性腫瘤。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包括入院登記、常規檢查、生命體征檢測等內容。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1)急性期干預,急性期患者及其家屬大多缺乏對疾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和了解,無法正確照顧患者,醫護人員需指導患者家屬定期幫助患者翻身,1~2h/次,適當抬高床頭15°~30°,肢體保持功能位;適當幫助患者按摩肌肉,刺激患肢,動作保持輕柔、規律,15~20min/次,2~3次/天,幅度由近至遠,由小至大,每個關節平均活動2~3次,促進血運,避免深靜脈血栓。遵醫囑給予患者營養支持。2)恢復期干預,恢復期患者受病情因素影響,大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肢體和語言功能障礙,極易出現焦慮、抑郁、恐懼等負面心理情緒,部分患者甚至會拒絕治療。醫護人員需與患者及其家屬保持密切的溝通和交流,為患者講解疾病發生、進展過程,告知患者通過后期康復鍛煉及臨床治療可促進患者恢復,同時介紹成功康復案例,重塑患者及其家屬治療信心。指導患者展開康復訓練,包括床上橋式運動、上舉、翻身等,5~10min/次,2~3次/天,鼓勵并指導患者完成日常自理活動,包括進食、翻身、如廁、穿衣等,鍛煉肢體功能,結合患者實際病情酌情調整活動量,以患者耐受為宜。
1.3 觀察指標
1)借助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情緒狀況加以評定和比較,各量表均包含20個題目,評分1~4級,粗分以1.25相乘,換算為0~100分,SDS評分≥53分視為抑郁,SDS評分越高表明患者抑郁程度越嚴重,SAS評分≥50分視為焦慮,SAS評分越高表明患者焦慮情況越嚴重[2]。2)統計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用SPSS 23.0處理數據,以χ2檢驗計數資料(%、n),以t檢驗計量資料(±s),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不良心理情緒評分對比
干預后,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2.2 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78%(P<0.05)。詳見表2。
3 討論
急性腦出血患者受顱內壓驟然升高因素影響,機體腦組織受到嚴重壓迫,預后多遺留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活動障礙,導致患者自身心理壓力較大,影響臨床治護配合度。臨床實踐證明,采用相應的護理方案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展開臨床干預,有助于疏導患者不良心理情緒,促使患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參與到治護過程當中來[2]。本文作者采用的早期康復護理方案通過心理干預、早期主動和被動肢體訓練等方式,能夠結合患者實際生理及心理特征給予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緒,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有學者研究發現,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不僅能夠有效調節患者不良心理情緒,還可有效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預后效果顯著[3]。與上述分析一致,經本文實踐發現,干預前兩組患者焦慮和抑郁評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焦慮和抑郁評分均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且兩組患者干預后的焦慮和抑郁評分與本組干預前相比較均明顯降低(P<0.05),顯示兩組采用的干預方法均可有效緩解患者負面心理情緒,但觀察組患者情緒改善效果更加明顯。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6.67%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78%(P<0.05),說明觀察組采用的方案能夠有效控制并發癥發生情況,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采用早期康復護理模式對急性腦出血患者實施臨床干預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焦慮、抑郁等負面心理情緒,改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提高臨床治護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茅俊華.腦出血患者術后早期吞咽障礙60例康復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7,21(08):202-203.
[2] 邵鵬,趙曉晶.早期不同強度肢體功能鍛煉對腦出血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15):2135-2138.
[3] 衛曉紅,任雪芝,張麗娟.早期綜合康復干預對腦出血患者臨床療效的影響[J].醫學臨床研究,2016,33(06):1224-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