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穎峰
摘要:“互聯網+”語境下傳統出版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要求編輯不僅具有編校、策劃、管理和創新等能力,更需要在學習能力、資源挖掘整合能力、整合營銷能力和批判能力上不斷提升,才能在新時期圖書出版業轉型升級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互聯網+”;圖書編輯;能力
“互聯網+”是創新2.0下互聯網發展的新業態,“互聯網+出版”就是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出版資源配置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成果深度融合到編輯出版領域,完成傳統出版業的轉型升級。在“互聯網+”語境下,出版業不僅在出版技術、出版業態、出版介質和出版形式上發生了劇烈變化而且其變化的深度和廣度都是前所未有的。[1]而在“互聯網+出版”語境下,圖書編輯能力的提升則是成為新時期出版人的新要求。
一、“互聯網+”語境下出版業的變化
在“互聯網+出版”的融合語境下,出版產業本身發生了質的變化。首先是出版介質的變化,由原來單一的紙質圖書出版向電子化出版發展,實現文字、圖片與影音組合,為讀者提供視聽的全方位感受。其次是出版主體發生變化,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使自媒體得到蓬勃發展,出版的主題由單一的出版社向多元化發展。再次是編輯與受眾關系的變化,由原來的編輯與讀者的單向關系向編輯與顧客的交互式關系發展,從而使得按需出版的出現。四是受眾閱讀習慣的變化。信息媒介的發展,使得受眾隨時隨地可以閱讀,加之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受眾閱讀碎片化特征越來越凸顯。
二、“互聯網+出版”語境下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互聯網+出版”語境下,除了編校能力、策劃能力管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等傳統出版編輯應具備的能力之外,新時期出版人還應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能力。
(一)快速學習的能力。這是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也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互聯網通過將開放、平等、互動等網絡特性在出版產業中的運用,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與整合,理清圖書行業的供求關系,從而改造傳統出版產業的生產方式、產業結構等內容,來增強出版發展動力,提升效益。這個過程的每一環節都涉及新技術、新知識,更涉及到觀念的更新,如果“互聯網+出版”語境下的編輯固步自封沒有快速學習的能力,必將被淘汰出局。
(二)資源挖掘、整合能力。“互聯網+”語境下,為滿足受眾多元化閱讀需求,實現按需出版,要求編輯具有資源整合能力。即基于市場調研所得的受眾需求進行信息檢索、挖掘,聚焦在某一主題進行資源整合,并在同一主題下進行相應產品線的構建,生產出能適應不同介質傳播的內容產品。
(三)整合營銷的能力。“互聯網+”時代,受眾時刻處于各種媒介、各種信息的包圍之中。出版社也非常重視各種介質的傳播力量并逐步接受基于互聯網的立體式營銷。各大出版社紛紛與掌趣、咪咕等閱讀平臺以及邏輯思維等自媒體進行深度合作。這就需要我們編輯能將各種營銷資源進行整合,“主動成為產品在公關傳播環節、市場營銷環節和增值業務環節中的參與者和協調者,從策劃環節對運營工作做出通盤考慮”。[2]
(四)批判能力。無論是在傳統出版時期,還是在當下的“互聯網+”語境下,作為編輯,批判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編輯在策劃選題并實現出版的時候,“編輯在價值層面上提倡什么、拒斥什么、贊揚什么、抑制什么,直接影響著受眾的思想觀念及價值取向[3],從一定程度上說,編輯可以影響整個社會的價值觀念。所以,在信息數量爆炸式增長“互聯網+”時代,需要我們在利用互聯網資訊進行選題策劃時要具有批判能力,在控制信息資源質量的前提下,關注符號背后隱藏的信息,運用批判的思維對信息資源進行全面分析與取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策劃出具有“雙效”收益的圖書。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出版產業本身發生了質的變化,對圖書編輯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互聯網+”語境下的編輯,不僅要強化傳統編輯的各種能力,同時要求在學習能力、資源挖掘整合能力、整合營銷能力和批判能力上不斷提高,才能為新時期出版產業轉型升級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美麗.出版業的變遷與編輯素養訓練[J].編輯出版,2016 (01):25.
[2]李云.數字出版時代編輯能力探析[J].科技資訊,2017 (05):216.
[3]謝飛飛.數字時代編輯素養重構[J].青年記者,2014 (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