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婉愉
摘要:在新媒體時代,出現多種網絡媒體,使得新聞行業結構發生明顯的變化。現在信息傳播速度越來越快,新聞的敏感度要求越來越高,快餐式新聞成為現在新聞行業發展的主流方向,折射出記者素養低,社會責任感差,嚴重影響了新聞行業的健康發展。本文作者簡述當下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素養,分析新聞記者眼下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善措施,達到提高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之目的。
關鍵詞:新媒體;職業素養;社會責任;職業道德
新媒體具體是指網絡,手機等媒體終端及其衍生品,例如微博,博客,手機新聞等。新媒體使每個人都能夠傳播新聞和評價新聞,促使新聞傳播速度加快,為傳統新聞行業轉型提供契機,但也伴隨諸多問題。為適應新時代發展環境,新聞行業改變發展方向,雖然是自媒體時代,但是新聞行業的良好未來的決定因素不是新媒體,因為這種變革是必然的,新聞行業的良好未來決定于人的因素,決定于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與社會責任感。
一、新聞記者社會責任的主要內容
眾所周知,新聞記者的責任是將新聞事件真實、全面的報道出來,給民眾真相,并且能承擔社會責任;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特點是真實性、正義性和責任性;真實性是要求記者在報道社會問題時能全面、真確的還原事 實真相,不攜帶任何私人情感,拒絕任何作假行為;責任性主要體現在對于社會一些事件,如強權等,不會因為威脅自身安全時放棄報告事實真相,能承擔自身的責任;正義是中國的傳統美德,新聞記者的正義是弘揚社會正能量的一種形式,人民利益高于自身利益,積極向善。這三點是新聞記者必須做到的,新聞記者能夠引導大眾情緒,為大眾陳述事實,也能表達民眾需求,因此,因為記者的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對社會穩定和社會發展有重要影響。
二、新聞記者的基本素養
新聞記者是為社會大眾傳遞信息的主要群體,經過詳細研究發現,在新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具備三大基本素質,一是具有較高的職業知識技能,新聞記者需要在眾多的信息中選取具有經濟價值的信息,經過文字處理和特殊渠道傳播信息。二是正義且立場堅定,新聞記者在獲取信息以后選擇一個視角編輯信息,能夠引導社會輿論方向,所以新聞記者應該更加正義,政治立場堅定,在實際工作中也應該如此;三是記者應該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素質,現在網絡上真假難辨的信息眾多,給人們生活和社會文明發展帶來不利影響,新聞記者在這個環境中應該提高自身職業素養,兢兢業業,堅持再現和還原新聞事件,不帶自身情緒編輯新聞。
三、新時期新聞記者存在的問題
(一)功利心重
在新時代,自媒體層出不窮,自媒體通過增加瀏覽量獲取利益,很多人,尤其是娛樂圈的人,都會通過炒作新聞來增加關注度,并且一些自媒體人可以通過發布信息引導輿論走向,傳播信息越多,關注量越高,獲取經濟利益越大,因此,現在很多新聞記者深受利益驅使,不再具備一個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品質去獲取各種真實新聞和寫新聞,而且大部分新聞記者認為新聞記者只是一個能賺錢的工作。在名利心的驅使下,網絡上的各種新聞層出不窮,各種虛假信息源源不斷涌現,并且新聞都具有爆點,容易吸引人們的目光,但是不存在任何關注的價值,完全顛覆傳統新聞的嚴謹性。在新時代,新聞的時速性大大減輕新聞記者的責任感,并且一個具有爆點新聞最長熱度是一個星期,隨著時間延長人們的關注度會越來越低,群眾的注意力從關注新聞的信息轉移到關注人們對新聞的評論,在自由言論的時代人們對新聞的評論都較極端,如果追究責任則與新聞記者無關。
(二)過于急躁
在新時期信息傳遞速度較快,但是現在新聞記者表現出來都不是快速傳遞信息,而是過于急躁的負面情緒狀態。一旦出現事件,新聞記者迅速進入亢奮狀態,在采訪信息時不追究新聞的真假,只期望快速獲取信息,占據首發位置,使得現在很多新聞都是斷章取義,更深入層次的新聞信息未被挖掘,而很多記者只追求新聞的暴點并且在書寫新聞時隱藏事實真相,甚至夸大事件,博取關注。所以新聞記者,尤其是新入行的新聞記者的這種急躁心態使新聞行業變成為了新聞而新聞的行業。
(三)職業道德丟失
現在新聞記者在社會上地位逐漸下降,被很多人所厭棄主要是因為新聞記者的職業道德丟失,在尋找新聞中不擇手段,例如跟蹤、偷窺等,新聞書寫百無禁忌,以熱門話題為重心,不顧其他人的想法,有時還玩弄文字游戲,刺激民眾情緒,引導民眾做出極端評論,愚弄民眾。新聞記者不再是群眾的喉舌,將新聞作為牟取暴利的媒介,長此以往會使整個新聞行業敗落。
(四)缺少人道主義精神
縱觀近些年來的新聞很容易發現,針對社會熱點問題,新聞記者會深入追究新聞背后的故事,尋找當事人了解情況并詢問當事人的感受,但是在采訪過程中會不斷煽動當事人的負面情緒,嚴重影響當事人的正常生活,有很多新聞發布后,出現很多當事人出面要求新聞記者不再騷擾自己,還自己正常生活的情況。也有很多新聞采訪過程中,記者推門而入直接采訪當事人,不考慮受采訪的人的心情是否適合接受采訪,很多受訪者因為事件受到的傷害遠遠沒有記者帶來的大,缺乏人道主義的采訪是整個事件中對受害人最大的傷害。
四、新聞記者素養與社會責任的提升措施
(一)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在新時期,因為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出現很多不良風氣和不良現象快速腐蝕人們的精神和道德觀念,如果新聞記者不具有健康的價值觀念,很容易在書寫新聞中帶入自身情感,將錯誤的思想觀念遷移到新聞輿論中,對于青少年的成長和社會發展起到消極影響。因此,新聞記者必須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社會實踐進行播報和評價的時候能夠正確引導輿論的方向和人民群眾的思想感情,為建設和諧社會出一份力。
(二)重視和關注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內容
新聞記者多把關注點放在社會大眾的實際生活中,多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民情,保持“從群眾中來”和“到群眾中去”等基本的走訪原則。新聞記者應該具有探究精神,對于民生問題,需要深入到人們真實生活中,探究問題出現的原因,分析問題會帶來的影響,發現人們生活的真實需求以及生活中的難點問題和熱點問題,在書寫新聞過程中,秉承公正客觀的態度,不擴大事實,不捏造事實,面對錯綜復雜的社會關系以及權力和金錢的誘惑時,依舊堅持新聞記者應該具備的職業道德,自覺抵制并揭露腐敗現象等。
(三)培養和強化新聞記者自身的主體意識
新聞行業和新聞媒體應該為新聞記者提供良好的文化環境和工作環境,在工作環境中潛移默化加深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新聞媒體企業應該多組織活動,使新聞記者的主體意識得到培養和強化,促使新聞記者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在工作中堅持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相關單位經常舉辦思想政治講壇,并要求記者都參加,通過思想講壇深化欣慰記者“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守思想道德準則;除此之外,媒體應該給予記者較好的福利待遇,保證記者生活所需,無后顧之憂。
(四)以事實為基礎對新聞進行真實的播報
新聞記者不僅要對新聞事件負責,也要對社會大眾負責,更要對自身的名譽和自身道德負責,在信息采訪過程中,深入調查事件涉及的各個當事人,并且根據當事人的情況采訪當事人關于事件的起因及過程,不強迫當事人接受采訪,不在采訪中煽動當事人的情緒,使當事人感受到來自大眾的關心。根據清晰、可查的客觀事實,進行公平、公正的采訪和報道,在報道中端正態度,不摻雜個人情感,不隱瞞事實真相。在新聞報導過程中,既要求報道的事件真實,也應該注意事件的影響,尤其是對當事人生活的影響,努力做到客觀正確的報道事實、解決當事人的難題且不影響當事人生活。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聞記者的自身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既關系到青少年的成長,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強化和提升新聞記者的素養和社會責任感從樹立正確的三觀、重視和關注人民群眾重點關注的內容、培養和強化新聞記者自身的主體意識和并且以事實為基礎對新聞進行真實的播報四方面著手,既保證新聞的真實性,也能夠解決各種問題,努力成長為人民記者。
參考文獻:
[1]朱霍煊.新媒體時代背景下的新聞記者職業素養探析[J].大舞臺,2014,7 (7):162-163.
[2]施疑.談新媒體時代下新聞記者的社會責任[J].采寫編,2012,8 (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