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罡
摘 要:由于巖土工程的復雜性及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特殊地質高邊坡滑塌治理通常是一個動態設計、動態施工的過程,利用監控量測技術可及時了解邊滑坡體的滑動機理與穩定狀態,為確定經濟合理的方案和施工組織安排提供數據支撐。通過對監控量測數據分析,可確定天氣、土石方開挖等因素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程度,采取針對性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邊坡穩定的影響,結合云湛高速K164+470~K164+700段塌方治理的整個設計與施工過程,對監控量測技術在高邊坡塌方治理過程中的綜合應用進行總結。
關鍵詞:高邊坡;監控量測;塌方治理;綜合應用
1 工程概況
1.1 原設計情況
云湛高速K164+470~K164+700段設計為深挖路塹,其中右側高邊坡分為K164+470~K164+580和K164+580~K164+700兩段單獨設計。K164+470~K164+580段右側為三級邊坡,第一級邊坡坡率為1:0.75,采用客土噴播植草防護;第二級坡率為1:1,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第三級坡率為1:1.25,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護。K164+580~K164+700段右側為三級邊坡,第一級邊坡坡率為1:1,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第二級邊坡坡率為1:1.25,采用錨索框架植草防護;第三級坡率1:1.5,采用人字形骨架植草防護。
1.2 變更后方案簡述
云湛高速K164+470~K164+700段邊坡塌方處治共歷經13個月(2016年10月初至2017年10月末),4次方案調整,具體情況如下:
第一次變更原因及方案:2016年9月底突降暴雨,邊坡發展為淺層滑塌,塹頂裂縫發展至坡頂外約15m。變更方案為將原設計邊坡由三級調整為四級,第二級平臺加寬至10m;第三級邊坡防護形式為錨索框架植草;第四級邊坡采用錨桿格梁植草防護。
第二次變更原因及方案:2017年3月,已完成第四級錨桿格梁的施工,開挖至第二級邊坡坡腳時,塹頂裂縫再次張開,并牽引至截水溝外18m處。變更方案為將二級平臺寬度調整為5.5m,設置4排直徑108mm鋼花管樁,管頂采用鋼筋砼冠梁連接。
第三次變更原因及方案:2017年5月底,第三級邊坡錨索變形嚴重,塹頂裂縫繼續發展,錯臺最大處達2m深。變更方案為將四級邊坡變更為五級邊坡,將第三級平臺加寬至18m。第四級和第五級防護形式均采用預應力錨索框架植草防護。
第四次變更原因及方案:受2017年8月底及9月初的強臺風天氣影響,邊坡坡頂25m處出現后緣裂縫,裂縫寬約10cm,坡頂開裂下沉約1.2m,四級平臺開裂下沉約1m,二級平臺冠梁錯斷,隆起。變更方案為在第1-3級平臺增加鋼花管樁防護,頂部設置冠梁,第1-2級邊坡增加鋼錨管格梁植草防護。
2 高邊坡監控量測技術簡介
該段邊坡用到的監控量測技術包括坡面位移監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地下水位監測及錨索預應力監測。
2.1 坡面位移監測技術
表面變形監測采用全站儀測量觀測點的平面位移與垂直位移,水平位移觀測誤差應不大于3mm,垂直位移觀測應達到二等水準測量的精度,該段邊坡監測采用的是萊卡TS09plus全站儀。通過表面位移監測可判斷表面土體水平滑動的方向和速度,從而確定整個坡面的滑動范圍。通過表面垂直位移監測可判斷邊坡垂直滑動的方向和速度,結合表面位移監測,可初步判斷滑動體在空間上的滑動方向。
2.2 深層水平位移及地下水位監測技術
深層水平位移監測技術是利用測斜儀原理,將探頭放入預先埋設的測斜管中,測得各個深度范圍內垂直邊坡及平行邊坡兩個方向的位移變化值,從而確定滑動面最大位移位置及邊坡的滑動方向。地下水位監測是利用連通器原理,待地下水位穩定后通過探頭測量測斜管內的水位高度,從而判斷滑坡體范圍的水位高度。
2.3 錨索預應力監測技術
錨索預應力監測技術是預應力張拉時,通過錨具下方的應力計測得錨索鎖定值作為監測基數,后期采用高智能讀數儀連接應力計數據線測得當前應力,通過和鎖定值的比較來分析錨索張拉鎖定后的預應力變化。
3 高邊坡監測數據的分析與應用
3.1 坡面位移監測數據的分析應用
(1)判斷表層滑動面范圍和滑動方向,確定邊坡塌方處治范圍
邊坡開挖過程中,通過對表面位移測觀測樁的監測結果判定整個邊坡的穩定性,若邊坡出現滑動,可根據各個觀測樁的水平位移初步判斷坡面滑動的范圍,通過加密表面位移測觀測樁可準確判斷滑動范圍和方向,由此作為塌方處治范圍的依據。
(2)確定滑坡體的空間上的滑動方向,選擇有效的處治方案
對于一般滑坡體來說,邊坡發生水平位移的同時也會發生沉降,但是對于滑坡體坡腳相對較穩定地段,坡腳可能會發生垂直位移向上或者很小的情況,針對這種情況在坡腳增加反壓土土抑制邊坡的滑動效果良好,可暫時保證邊坡的穩定。
(3)利用坡面位移監測數據分析,確定合理施工工序
坡面位移監測可以用來檢驗邊坡處治方案的治理效果,同時也為確定最佳的施工開挖時間提供依據。邊坡開挖采用水平分層開挖的方式,開挖速度不能過快,并隨時關注坡面位移監測數據,對于邊坡開挖導致滑動變形增加的,要及時溝通設計,增加必要的加固措施。
(4)將不利因素對滑動體穩定性的影響程度量化,制定維護邊坡穩定措施
結合雨水、爆破施工等外界因素對坡面位移監測數據進行分析,可將各因素對滑動體穩定性的影響程度進行量化,用數據來指導施工組織安排。現選取2017年10月4日至2017年10月18日之間的監測數據來分析爆破與雨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通過數據對比發現,爆破施工和雨水對邊坡的穩定性影響較大,因此應制定相應的措施維護邊坡的穩定。為降低雨水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對于出現的新裂縫要及時采用粘土封閉,并覆蓋彩條布,邊坡范圍內也可采用砂漿進行封閉表面。對于臨近滑動體附近的石方路基,在邊坡穩定前盡量避免爆破施工,確實需要爆破的也要嚴格控制炸藥用量,減少對邊坡穩定性的影響。
3.2 深層水平位移及地下水位監測數據的分析與應用
(1)確定滑面位置及邊坡的滑動方向,為設計方案支護參數及施工組織安排提供依據
現以K164+585塹頂測斜管為例,通過對該邊坡進行X、Y兩個方向的變形監測結果,確定滑面位置及邊坡的滑動方向。
通過測斜數據,可推斷,該處最大位移處位于地面線以下12.5m處,即為滑動面位置。通過對X、Y兩個方向的位移變形監控數值,根據勾股定理,可得出滑面方位角。結合其他幾根測斜管滑動面位置及滑動方向,可確定整個邊坡的滑動面的位置。
該段邊坡采用鋼花管樁進行處治,根據上述方法確定的滑動面位置、滑動方向和滑動量大小確定鋼花管樁的樁長及具體布置位置及間距。設計方案確定后,現場優先安排施工滑動速率較快的位置,起到立桿見影的效果。
(2)確定滑動面與地下水位的關系,給方案驗算提供參數選擇依據
初步方案確定后,根據實測水位和滑動面位置邏輯關系,確定滑坡體受力驗算時系數的選用,該段邊坡實測水位較滑動面位置高,所以對整個滑動面力學驗算時選用有水條件下的參數,下滑力要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數。
3.3 錨索預應力監測數據的分析與應用
該段第4級邊坡設計為預應力錨索框架植草防護(4索),單孔設計噸位為400kN,錨索按不入巖設計。施工過程中發現該段邊坡地質軟弱、含水量大,易發生塌孔,錨索安裝困難。錨索張拉時監測錨索預應力,發現無法按設計要求的鎖定值,鎖定值基本穩定在200kN左右。鑒于該原因,第1-2級邊坡處治方案設計均采用鋼錨管格梁植草防護。鋼錨管格梁防護相比錨索格梁防護具有錨管安裝方便,施工周期短,早參與受力的優點。
說明:5-1-12孔位錨索預應力損失量達86.8kN,占鎖定值的62.4%,超出10%
4 結束語
通過對高邊坡坡面位移監測、深層水平位移監測、地下水位監測及錨索預應力監測技術的綜合應用,及時準確掌握邊坡滑動機理,一方面為制定經濟合理治理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據,另一方面也加快了施工進度,降低了塌方處治的工程造價。工程竣工后也應對邊坡進行動態長期監測,對邊坡坡體進行動態跟蹤,了解邊坡體穩定性變化特征,確保運營安全。
參考文獻:
[1] JTGF 10-2006.公路路基施工技術規范[S].
[2] YS 5229-96.巖土工程監測規范[S].
[3] CECS 22-2005.巖土錨桿(錨索)技術規程[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