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婕
摘 要:隨著我國對于建設新農村政策的提出,美麗鄉村理念是對于美好的農村生活的一種憧憬與向往。為此,在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大背景下,美麗鄉村的規劃研究對整個城鄉發展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加強美麗鄉村建設,不僅能夠提升農民的生活水平,還能夠對于農村發展有著重要的幫助,這是增加我國綜合國力的一個重要體現。基于此,文章首先介紹了美麗鄉村規劃的基本原則,然后分析了美麗鄉村規劃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城鄉規劃;美麗鄉村;規劃研究
1 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概念內涵
美麗鄉村是一種全面、綜合地統領新農村建設的新想法,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策略。現階段建設美麗鄉村,絕不僅僅只是為了給農村一個美麗的外殼,關鍵在于提升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切實地提高農民的幸福指數。
1.1 尊重自然,創造生態美
傳統村落往往在特定的自然地理條件下孕育而生,集山、水、田、宅于一體,有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秀麗的田園風光。美麗鄉村的規劃和設計,應該充分尊重現有的自然條件與地理環境,達到山地有山地的特色、水鄉有水鄉的風格、平原有平原的品位。建設過程中應注重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融。
1.2 完善住房建設,創造建筑美
建筑質量的好壞、建筑布局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到村民直觀的空間感受,而民居風貌的優劣也直接決定了村莊的外在形象。住房規劃應該與當地現狀、文化相協調,能體現出地域特色。要求在充分了解建筑現狀的基礎上,有相應的導則對各方面的建筑要素進行詳細的指導控制,保證住房建設后續實施的順利進行。
1.3 合理設置產業布局,創造生活美
鄉村景觀是鄉村生活的外在體現,而生活又離不開生產,美麗的鄉村景觀與合理的產業布局是互為一體、不可分割的,一旦鄉村景觀與經濟生產相脫離,就會變成一種在村民眼中孤立存在的“景觀”。美麗鄉村的規劃必須立足于現實生活,通過土地流轉進行土地整合,達到集約化發展集體經濟的目的。
1.4 宣傳傳統文化建設,創造地方美
近年來,黨和政府多次強調要增加鄉村文化事業投入。如果說城市運轉的靈魂是一套套的法規制度,那么鄉村運轉的靈魂就是其約定俗成的民俗文化。在美麗鄉村建設中應突出鄉土特色,弘揚傳統文化,保護傳統民居建筑,盡可能使村民體會到熟悉的生活與交往氛圍,產生心理上的滿足感與歸屬感。
2 美麗鄉村規劃的基本原則
2.1 以人為本
在進行美麗鄉村的規劃上,必須要將農民自身的利益放在首位,從而不斷的調動參與的積極性,引導農民發展生態經濟,保護生態環境,而這與美麗鄉村的建設初衷使吻合的。對于農村傳統的文化進行開發過程中,必須要對一些傳統的文化理念進行保護,真正的打造出符合農村自身特色的文化理念。
2.2 生態優先
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中必須要遵循自然法則的原則,切實做好在美麗鄉村建設中對于農村生態環境的保護。通過向人們展示農村自然生態特點,以及人文居住環境等各方面的特色來進行美麗鄉村的宣傳。在進行美麗鄉村建設過程中,我們必須要整合全部的資源,對于農村建設中的各項幸福工程一起對農村居住環境進行改造,通過與不同發展項目間的結合,從而推動美麗鄉村的生態環境建設。
3 如何在城鄉規劃中做好美麗鄉村的規劃
3.1 推進村鎮產業的發展,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村鎮產業是農村經濟的支柱,同時也是農村人文建設的重點。建設美麗鄉村,要以農村現有的資源為基礎,積極開發旅游業等綠色產業,政府作為各項工作的帶頭人,要加強對新型產業的支持力度,在資金、技術上給予農民必要的幫助。“農家樂”、“采摘節”等生態產業已成為農村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以后農村經濟發展、美麗鄉村建設的方向。“一村一品”的提出,就是建設美麗鄉村的完美詮釋。根據具體村莊獨特的地理優勢,發展特色農業,既保護了當地的地理環境,又能讓村民從中受益,做到了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雙贏。由于農村之前一直采取粗放型的發展方式,資源浪費的同時也產生了大量的垃圾,包括生活垃圾在內,要積極地運用新技術,修建垃圾處理廠,對垃圾進行集中分類處理,變廢為寶,增強資源的利用率。除此之外,農村很多地區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民間習俗也是農村旅游業重點發展的方向,政府應大力提倡和扶持,保持村莊內原有地理環境不變的情況下,積極發掘當地特色風土人情,在旅游觀光和服務等第三產業上下功夫,形成具有自己特色與優勢的新型鄉村。同時加大對農村環保企業的財政投入,建立農村專項資金,用于環境保護。通過這些方式,不但可以改變農村粗放的經濟發展方式,還能大幅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精神文化需求,極大增強農民的獲得感。
3.2 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建筑布局
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要加強農村的精神文明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醫院、學校等設施的建設,對于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水平意義深遠。當前,全民健身成為一種熱潮,農村健身廣場建設成為一種強勁的推動力,豐富農民業余生活的同時,極大提高了農民的身體素質,保證了農民的娛樂生活質量。目前農村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住房布局不合理,違規建筑較多,交通建設不夠完善。針對這個問題,要對農村進行大量的實地調查,根據農村當地具體情況,制定科學的處理、解決方案。加強交通建設,為農民的出行提供便利。同時,對于違規違章建筑,有關部門要嚴格清查,責令在規定時間內拆除,一切規劃建設嚴格按照洋村規劃方案來執行。最后,根據住房布局不合理的問題,要制定合理的住房方案,同時在具體規劃過程中,要切實保護農民的根本利益,少占甚至不占農用地,對于確實需要占用農用地時,要依據規定給予農民一定的經濟補償。
3.3 美化鄉村生態環境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是我國長期堅持的基本國策。生態已成為我國“五位一體”發展格局中重要的一環。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時,利在千秋。根據這一原則,美麗鄉村規劃工作必須要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就是要改革經濟發展方式,改善產業結構,由粗放型經濟逐漸向精細型經濟轉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積極發展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農村的生態資源以及文化資源豐富,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大力發掘其發展潛力,減少甚至杜絕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破壞。改善農村生態環境,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是加強環境保護宣傳力度,可以通過宣傳欄以及廣播,包括當下新型的網絡媒體等傳播途徑,加強對農民的環境保護宣傳,增強農民環境保護意識,讓農民從心底認可環境保護對農村發展的重要性。二是要建立健全環境保護制度,在鄉村設立環保辦公室,各部門要積極溝通,團結協作,嚴懲破壞環境的行為,對于保護環境突出的個人和集體要給予適當的獎勵。制定科學的環保制度,為美麗鄉村建設指引方向。三是要大力提倡新材料、環保材料,運用新型環保技術,特別是進行鄉村建設時,要以環保理念為先導,增加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效率。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城鄉規劃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相關部門應該重視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美麗鄉村規劃應該立足于農村的發展現狀,以保護最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為基礎,合理規劃鄉村的建設布局,積極轉變農村經濟的發展方式,大力開發旅游產業,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倡導保護環境的綠色發展理念,不斷優化鄉村的發展環境、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以此來實現美麗鄉村的規劃建設目標。
參考文獻:
[1] 彭豐.精準扶貧背景下的美麗鄉村村域規劃研究[D].重慶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