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洪斌 李志湄 劉業培 劉坤
【摘 ?要】目的:探討數字化鉬靶、128CT及MRI等三種檢查方法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擬診為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分別采用 MRI、128CT 及乳腺鉬靶攝影進行檢查,比較三種檢查方法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分析鉬靶、CT、MRI檢查結果對診斷乳腺癌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性。結果:鉬靶檢查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73.9%、58.3%、70.6%。128CT掃描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87.2%、72.7%、84.5%。MRI掃描敏感度、特異性、準確度分別為93.7%、80%、91.3%。MRI檢查與病理結果符合度最高,其次為128CT掃描,最次為鉬靶。結論:MRI在乳腺癌診斷中準確性最高,其次為128CT,再次為鉬靶,三者相結合、缺點互補、合理綜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乳腺癌的診斷準確度。
【關鍵詞】乳腺癌;MRI;128CT;乳腺數字化鉬靶鉬靶攝影
近年來隨著乳腺癌發病率上升,乳腺癌已占據女性惡性腫瘤首位,乳腺癌對女性的健康與生命構成了嚴重威脅。提高診斷準確率至關重要。手術治療是乳腺癌重要治療手段,術前影像學評估必不可少,直接影響乳腺癌患者術后生存率與復發率。本研究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擬診為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MRI、128CT、鉬靶檢查,探討MRI、128CT及鉬靶在乳腺癌診斷應用價值。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58例診為乳腺癌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年齡21~ 77歲,平均年齡51.4歲。病灶最大直徑 3.5~86.7mm,平均( 15.71±8.97) mm。部位: 其中左側乳腺 31例,右側乳腺 27例。臨床表現多為乳房無痛性腫塊、質硬、活動度差,乳頭溢血或溢液,皮膚橘皮樣改變,腋窩或鎖骨下淋巴結腫大。納入標準:(1)所有患者均有詳細、完整的臨床病歷資料及相應檢查結果;(2)患者或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有肝、腎、肺、腦、心等器官的嚴重基礎病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2)既往手術治療史、放化療史;(3)合并有其他惡性腫瘤;(4)MRI禁忌證,如幽閉癥、體內有起搏器等;(4)排除妊娠期、哺乳期婦女。
1.2檢查方法
1.2.1 ?鉬靶檢查 采用HAWK-2M型數字化高頻乳腺醫用診斷X射線機。患者站在鉬靶機前,常規拍攝雙側乳腺CC位( 頭尾位) 、MLO( 內外斜位),個別患者還要對其進行局部放大和加壓攝影檢查。重點檢查病灶位置、大小、形態、密度、邊緣及鈣化等。由2名以上有一定經驗的影像醫師進行閱片診斷。
1.2.2 ?CT掃描 采用德國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 AS128螺旋CT機。患者臥位,頸胸交界及腹部都由棉墊墊高,使得雙側的乳腺充分懸垂。先行胸部平掃,掃描范圍從乳房下界至腋窩。掃描參數:球管電壓120kv,球管電流100mAs,螺距1.0,層厚1mm,層間距1mm。平掃后保持體位,采用高壓注射器注入碘海醇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53800,生產單位: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00ml,注射速度為2.0 ~3.0ml / s,注射后20s,50s后行動態掃描。掃描時患者注意在吸氣后屏住呼吸,重點檢查病灶位置、大小、形態、密度、邊緣及鈣化等。由2名以上有一定經驗的影像醫師進行閱片診斷。
1.2.3 ?MRI掃描 采用德國西門子1.5T磁共振掃描儀。患者取俯臥位,乳房自然下垂,使雙乳呈懸垂狀態于線圈內,乳頭對準線圈中心。掃描序列包括短時間反轉恢復序列( STIR) 、T1權像( T1WI) 、T2加權快速自旋回波序列( FSE-T2) 脂肪飽和抑脂序列及 Vibrant 動態增強序列。掃描參數:層厚4mm,層間距1mm,矩陣350×350,視野20cm×20cm。MRI增強掃描對比劑為釓噴酸葡胺注射液(國藥準字H10860001,生產單位:北京北陸藥業股份有限公司)15ml,靜脈注射后掃描。重點對病灶數量、位置、大小、邊緣以及周圍組織浸潤情況進行觀察。由2名以上有一定經驗的影像醫師進行閱片診斷。
1.3 病理結果 所有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采用免疫組化法對取出乳腺腫塊標本進行病理檢測,確診是否為乳腺癌。
1.4 統計學方法 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計算鉬靶、CT、MRI檢查結果診斷乳腺癌的敏感度、特異性、準確性。選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對研究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數資料采取率(%)表示。
2 結果
2.1 鉬靶檢查與病理結果比較 ?58例患者經手術病理確診為乳腺癌46例,乳腺良性疾病12例。58例患者經鉬靶檢查,檢出乳腺癌39例(圖1-2),乳腺良性疾病19例。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鉬靶檢查敏感度為73.9%(34/46),特異性為58.3%(7/12),準確度為70.6%(41/58)。
2.2 CT掃描與病理結果比較 ??58例患者經CT掃描,檢出乳腺癌44例,乳腺良性疾病14例。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CT掃描敏感度為87.2%(41/47),特異性為72.7%(8/11),準確度為84.5%(49/58)。
2.3 MRI掃描與病理結果比較 ??58例患者經MRI掃描,檢查乳腺癌47例,乳腺良性疾病11例。以手術病理結果為金標準,MRI掃描敏感度為93.7%(45/48),特異性為80%(8/10),準確度為91.3%(53/58)。
2.4 不同檢查方法比較 ??MRI掃描特異性與鉬靶、CT檢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敏感度、準確度顯著高于鉬靶、CT檢查(P<0.05)。CT掃描特異性與鉬靶檢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敏感度、準確度顯著高于鉬靶檢查(P<0.05)。
3 討論
近年來,乳腺疾病發病率在女性群體中逐漸上升,乳腺癌成為女性常見惡性腫瘤,受到人們越來越高的重視,爭取做到早發現、早診斷以及早治療是獲得良好治療效果,提升患者生命質量及生存率的關鍵。目前乳腺癌影像學檢查方法主要包括鉬靶、CT、MRI等,不同檢查方法在乳腺癌診斷中各有不同優缺點,可靠性存在一定差異。
乳腺鉬靶攝影檢查是目前最常用的乳腺疾病診斷方法,與傳統的 X 線攝像相比較,數字化乳腺鉬靶攝影具有較大的優勢,提高了攝影分辨力和清晰度,能分辨出微小鈣化; 另外,在輻射劑量方面,全數字化乳腺 X 線攝影的輻射劑量少,即表現出早期乳腺癌診斷的優勢[1-2]。具有方便、快捷、費用低、重復性好等優點,可用于體檢普查。但鉬靶在診斷乳腺癌方面也存在一定局限性。由于我國女性相比于西方女性乳腺體積小,脂肪含量較少,腺體密度高,易漏診發生在致密型乳腺內或位于乳腺高位或深位的病變; 重度乳腺增生基礎上并發的小乳腺癌; 估計腫塊大小方面準確度稍差。
乳腺128CT檢查因其較高密度分辨率和空間分辨率,其在某些方面具有一定優勢。比如可以從橫斷面進行掃描,避免重疊組織干擾,準確顯示病解剖結構,為致密型乳腺癌診斷提供影像學依據。乳腺128CT檢查在鑒別乳腺良惡性病變方面具有較高敏感度,對于鉬靶無法診斷或不宜行MRI檢查患者,是一種較為理想檢查方式。乳腺癌的主要CT征象包括高密度陰影、鈣化、分葉征等,增強掃描后病灶CT值升高,更易于惡性腫瘤診斷[3]。相關研究顯示,鉬靶片無法準確診斷直徑<5mm乳腺癌病灶,而乳腺CT可以發現并診斷直徑2mm病灶[4]。但CT對癌腫內微小鈣化灶顯示不如鉬靶,且價格昂貴,并存在放射損傷的可能[5]。
MRI檢查具有很高軟組織分辨率與空間分辨率,無放射性損傷,可以清晰顯示乳腺微小結構,同時在呈現病灶形態基礎上,提供病灶血流動力學情況,在乳腺癌早期診斷中具有重要價值。磁共振一般不受乳腺致密度的影響,對病變的形態、內部結構及周圍組織間的關系均能清晰顯示,早期豐富的血管生成所導致的病灶明顯強化及所形成的增強 MRI圖像形態均能為準確的定性診斷提供有效信息[6-8]。本研究中MRI掃描診斷準確度顯著高于鉬靶與CT檢查,表明MRI對乳腺癌具有較高診斷敏感度與特異性,可以發現隱匿乳腺病灶、微小病灶等,對鉬靶鉬靶、CT無法確診乳腺疾病患者,可采用MRI行再次診斷。但MRI檢查對腫塊內的微小鈣化灶的顯示不如鉬靶,價格也比較高[9]。
綜上所述,鉬靶、CT、MRI三種檢查在乳腺癌診斷方面均具有一定價值,各具有不同優缺點,其中MRI診斷準確度最高,可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和臨床需要合理選擇,建議條件允許時,有必要將三者聯合檢查、優勢互補,進而有效提升乳腺癌診斷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紅梅,于湛.乳腺良惡性病灶的影像學鑒別及診斷分析[J].中國CT和 MRI雜志,2016,14( 1):69-72.
[2]劉杰,羅銳,楊玲.乳腺鉬靶攝影與3.0T磁共振對乳腺癌的診斷價值[J].中國CT和 MRI雜志,2015,13( 10) : 34-36.
[3]彭徐輝.多層螺旋CT雙期增強掃描對乳腺癌及早期淋巴結轉移患者的診斷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6,31(2):277-279.
[4]陳紅,廖娟,楊菊生.螺旋CT與鉬靶鉬靶攝片用于乳腺癌篩查的對比分析[J].西部醫學,2015,27(4):601-603.
[5]張曉東.CT在乳腺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09(02):120-121.
[6]柳宇祥.乳腺腫瘤鉬靶、CT、MRI 檢查的價值( 附 60 例分析)[J].吉林醫學,2010,31( 28):4995-4996.
[7]李楨,鄭曉風.影像學檢查在乳腺癌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4,16( 6):104-108.
[8]姜兵,王玉芹.乳腺疾病的 MRI、CT 與鉬靶 X 線的對比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0,8( 33):126-127.
[9]Mankoff DA,Dunnwakd LK,Gralow JR,et al.Changes in blood flow and metabolism in locally advanced breast cancer treated with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J].J Nucl Med,2003,4(411):1806-1841.
基金項目:
邢臺市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7ZC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