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娟妮 王文春 呂相臣 茍翔 劉黎
【摘 ?要】目的:探究針灸推拿與康復技術在肩周炎治療中的聯合應用效果。方法:隨機抽選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于我院進行肩周炎治療的患者(共72例)臨床資料進行分析,將其分為觀察組(行針灸推拿+康復技術治療,
n=36)與對照組(行康復技術治療,n=36),并從回顧性分析的角度比較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總有效率及疼痛評分。結果:分別以不同方法施治后,觀察組患者取得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處疼痛評分為(2.12±1.03)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效果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可取得較為可觀的療效,應于臨床進行推廣。
【關鍵詞】針灸推拿;康復技術;肩周炎
前言
肩周炎是中醫臨床上的常見病癥,也稱為肩關節周圍炎,在中老年人群中有著較高的發病率[1]。通常情況下,患肩周炎的患者可能出現不同程度的關節疼痛、肩部活動吃力等癥狀,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身心健康均由著較大的負性影響。研究表明,導致關節炎這一疾病形成的因素較為復雜,多為長期過度勞損、軟組織退行病變等,且治療周期一般較長,多采用中醫療法[2]。為針對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在該疾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探究,本文特對相關病歷資料展開了研究,取得的研究結果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中,所選取病例均為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間于我院就診的患者,共72例,所有患者均經過x線攝片檢查后確診為肩周炎。72例患者中,選擇以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的36例分為觀察組,選擇單以康復技術治療的36例分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均無精神疾病及肝臟類疾病。觀察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例為19:17;平均年齡為(57.38±4.71)歲;其中20例發病處為右肩,16例發病處為左肩。對照組患者中,男性與女性的人數比例為18:18;平均年齡為(57.43±4.66)歲;其中19例發病處為右肩,17例發病處為左肩。經比較,兩組患者的組間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可進行比較。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康復技術治療。本組患者接受治療時,均在醫師指導下保持肩部放松,再由醫師對患處局部肌肉以輕緩的力道進行按摩,按摩力度以患者感到酸痛為界限。隨后,固定患者患側肩胛部,拖住肘部關節,以順時針、逆時針循環交替的方法做旋轉運動,同時用前抬上舉搬法進行肘部肩關節外展運動,每次運動時間約為10s左右,以患者能夠承受的度數為基準。此外,囑咐患者平時以劃圈、爬肩梯等方法進行自主運動,運動強度不超過身體適應程度即可,在患處出現灼熱腫脹現象時,以冰袋冷敷消腫。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觀察組:行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在對照組患者的治療基礎上,本組患者再另外接受以下治療。首先,取針灸用的毫針(2.5寸,30號)消毒后刺透,刺透方向為沿健側條口穴向承山穴,隨后以輕緩的力度捻轉,過程中由醫師指導患者做出相應動作(如上舉、外展等)以配合治療。上述操作持續約6min后,醫師將毫針拔出,于肩前、外關、曲池等穴位輪流進針,進針方法同上。推拿時,患者按照醫師指導取正確坐位,托起肘部后進行外展,由醫師采用滾、揉等手法分別于天宗、肩前、秉風等穴位進行推拿點按,每個穴位的點按時長約控制在2min左右。以1個月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3觀察指標
(1)比較總有效率。兩組患者分別以不同方法施治后,將取得的總有效率作為其中一項指標進行比較。其中治療后肩部可正常活動,且疼痛基本消失的患者劃分為顯效;肩部活動情況得到改善,且疼痛有所好轉的患者劃分為有效;肩部活動仍相對困難,且疼痛基本無明顯改善的患者劃分為無效。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
100%。(2)比較肩部疼痛評分。以患者治療后的自我感覺為基準,對兩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肩部疼痛情況進行評分,滿分為10分,分數越高即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最后比較兩組評分。
1.4統計學分析
本次研究主要以SPSS19.0完成所有數據的統計學分析,其中,以t檢驗對計量資料進行統計,并用(X±s)表示;再以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并采用卡方檢驗進行統計;最后通過P<0.05判別兩組數據是否存在顯著差異[3]。
2 結果
2.1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總有效率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取得的總有效率(94.44%)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80.56%),兩組總有效率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的肩部疼痛評分
經比較,觀察組患者經治療后的肩部疼痛評分為(2.12±1.03)分,對照組的評分為(4.42±1.18)分,對照組疼痛評分顯著高于觀察組,兩組評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結論
對于肩周炎患者而言,無論在生活質量層面還是生理健康層面,均很大程度受到疾病的影響,嚴重者甚至會出現生活無法自理的現象[4]。從肩周炎這一疾病的主要機制來看,其多由人體軟組織受到損傷或出現蛻變等因素而引發,患者中以女性為較高占比人群。結合中醫理論分析,患肩周炎的患者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肩部經絡不通、肌肉過度勞損等因素影響,因此要從根源上緩解該疾病,還需從內部調理的角度出發,疏通患者肩部經脈,緩解勞損狀態,以達到標本兼治的治療效果[5]。鑒于單純的康復技術治療在臨床上仍具有較大局限性,我們考慮在這一治療基礎上加入針灸推拿治療,從而提高緩解患者疼痛、解除肌肉痙攣的療效。本次研究也通過結果的對比論證了這一治療方法的臨床價值。
本次研究中,采用兩項技術結合治療的觀察組患者取得的總有效率與疼痛評分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療效差異顯著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在肩周炎的臨床治療上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對于患者疼痛情況的緩解與生活質量的提升均有明顯促進作用,可于臨床進行推廣。
參考文獻
[1]李開新.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分析[J].醫藥前沿,2018,8(12):351-352.
[2]李雪飛.探討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效果[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0):22-23.
[3]郭雪蓮.多向透刺針灸推拿綜合療法治療肩周炎臨床研究[J].亞太傳統醫藥,2016,12(06):114-115.
[4]張海翠.針灸推拿配合藥物熏蒸治療肩周炎臨床分析[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6,22(05):136-137.
[5]吳振忠.針灸推拿結合康復技術治療肩周炎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醫臨床研究,2018,10(15):115-117.
作者簡介:
趙娟妮(1981)陜西眉縣人,大專,初級康復治療室,研究方向:頸肩腰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