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強華 王朝清 褚俊山
【摘 ?要】目的:分析腹部彩超在膽管結石診斷中的作用價值,為后續臨床應用提供參考。方法: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間9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采取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觀察組加入腹部彩超,檢查結果與金標準相比較,分析其臨床作用價值。結果:觀察組準確率為88.9%、特異性為84.2%、敏感性92.3%、陽性預測率為88.9%、陰性預測率為84.2%;對照組以上數值分別為66.7%(30/45);60.0%(12/12);69.2(18/26);72.0%(18/25);60.0%(12/20),兩組以上結果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結論:腹部彩超在膽總管結石診斷中具有顯著價值,為一種安全檢查方式,臨床可根據具體選擇。
【關鍵詞】膽總管結石;腹部彩超;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
膽總管結石是肝膽外科常見疾病,發病率約占膽系結石的20%,隨著人們生活習慣以及飲食習慣變化使得該疾病發病率不斷上升。膽總管結石主要臨床表現為上腹部脹痛、背部疼痛,而合并感染時會引發與急腹癥相似的劇烈腹部疼痛。目前膽總管結石臨床治療方法為胰膽管逆行造影取石術,而診斷方法具有多樣性,何種檢查方法更具有作用價值為本次研究重點,具體研究內容及結果如下。
1 資料來源及方法
1.1基礎資料
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期間90例膽總管結石患者,納入標準:患者經手術證實為膽總管結石;對于本次檢查方法自愿;排除標準:內鏡治療禁忌癥;心肝腎等嚴重器官障礙;有上腹部手術史;急性腸?;颊?對于本次檢查方法不同意患者。隨機以上患者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45例。觀察組男女比為22/23,年齡26-65歲,平均(42.3±2.5)歲,病程10d-15個月,平均(3.0±0.0)個月,膽總管直徑0.2-2.0cm,平均(1.1±0.5)cm,疾病類型:原發性膽總管結石33例,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炎12例;對照組男女比為25/20,年齡26-67歲,平均(42.7±2.9)歲,病程10d-18個月,平均(3.4±0.3)個月,膽總管直徑0.2-2.0cm,平均(1.1±0.5)cm,疾病類型:原發性膽總管結石30例,膽總管結石合并膽囊炎15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納入統計學軟件分析后差異不顯著(P>0.05),可以進行組間數據比較。
1.2診斷方法
對照組采取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檢查:核磁共振儀器為GE1.5T,患者取仰臥位,認真觀察膽管走向以及膽汁充盈情況,分享是否具有異常和充盈缺損。觀察組加入腹部彩超:采用飛利浦IE33多功能彩色超聲診斷儀,設置腹部探頭頻率為3.5MHz。叮囑患者檢查前一天晚飯后禁食,早晨空腹檢查?;颊呷⊙雠P位,然后取左側位,在進行仰臥及左側檢查時仔細觀察膽總管是否具有擴張以及具體擴張程度,并沿著擴張的膽總管尋找結石,記錄結石大小、位置以及數量等信息。
1.3觀察項目
以外科手術結果為標準,分析兩種檢查結果的具體情況。特異性=[真陰性/(假陽性+真陰性)]*100%;敏感性=[真陽性/(假陰性+真陽性)]*100%;準確性=(真陰性+真陽性)/例數*100%;陽性預測率=[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100%;陰性預測率=[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100%。
1.4數據分析
相關數據均納入統計分析學軟件SPSS22.0中進行分析比較,t分析計算計量資料,X2分析計算計數資料,組間數據比較后P<0.05為差異顯著,P>0.05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診斷結果比較
觀察組準確率為88.9%(40/45);特異性為84.2%(16/19);敏感性92.3%(24/26);陽性預測率為88.9%(24/27);陰性預測率為84.2%(16/19);對照組以上值分別為66.7%(30/45);60.0%(12/12);69.2(18/26);72.0%(18/25);60.0%(12/20),兩組以上結果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5)。
3 討論
膽總管的長度約為40-80cm,直徑約為3-6mm,富有彈性,可以分為4段,超聲中比較容易顯示膽總管十二指腸上段以及胰腺段[2]。生理上膽囊oddis括約肌受神經以及內分泌影響,通過收縮和松弛來協調,控制膽總管內壓力以及膽汁的充盈情況,膽總管出現結石后,這一平衡被打破,膽道內出現壓力上升,膽總管出現不同程度代償性擴張維持平衡。
本次筆者對比分析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腹部彩超對于膽總管結石的臨床診斷結果,結果顯示采取腹部超聲診斷的準確率、敏感性以及特異性均顯著高于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說明腹部彩超在膽總管結石診斷中效果明顯優于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研究結果與任麗娟報道基本一致[4]。
膽總管結石在我國屬于常見性疾病,臨床結石大小以及性狀不同,會對膽總管造成不同程度的堵塞。膽總管合并感染時膽管壁增厚,回聲增強,擴張的膽總管內會出現回聲光點。可以根據不同顯影及回聲判斷結石具體情況。膽總管結石可以為原發性即在膽管內形成,也可以為繼發性,該種結石來源于膽內膽管或者囊內結石,膽管結石會出現不同程度擴張,其內可以充滿膽色素性泥沙樣的結石,也可以為一枚或者多枚球形混合結石,超聲時由于結石與周圍的聲阻抗不同,從而成強回聲,膽總管的結石有79%會出現聲影,需注意許多膽色素性結石會因聲影比較淡,甚至無聲影,容易造成誤診[5,6]。
此外超聲診斷具有無創性,價格相對便宜,檢查方便。但在使用時需要叮囑患者空腹,取仰臥位,從多角度、多體位觀察具體情況預防漏診及誤診等不良事件發生。總之,經過本次分析比較筆者認為:腹部彩超在膽總管結石診斷中具有顯著價值,為一種安全檢查方式,臨床可根據具體選擇。
參考文獻
[1]張皞,黃平,張筱鳳,等. 超聲內鏡、腹部超聲及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對膽總管結石診斷價值的對比分析研究[ J ] . 中國內鏡雜志,2015,21(1):26-29.
[2]劉燕蘭. 腹部彩超對膽總管結石的診斷價值[J].醫學信息,2012,23(5):255-256.
[3]張彥斐,楊華英,孫杰. 超聲檢查技巧在診斷膽總管下段結石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J ] . 醫藥衛生: 引文版,2016(1) :211-211.
[4]任麗娟,孔延亮.?腹部彩超與核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對膽總管結石診斷價值的比較[J].吉林醫學,2013,34(31):6457-6458.
[5]李俊英,李敏. 超聲內鏡、腹部超聲聯合磁共振胰膽管造影對診斷膽總管結石的臨床探討[ J ] . 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2017,22(3):373-375.
[6]張秀瓊. 腹部彩超在膽總管結石診斷中的臨床價值觀察[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6(s1):119-120.
作者簡介:
古強華,男,學歷:大專,現任職稱:主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