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欣
【摘 ?要】目的:探索綜合性護理對腦血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影響。方法:在我院神經內科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腦血栓患者中選出90例為對象,根據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觀察組給予綜合性護理,對比兩組的DVT發生率等。結果:觀察組DVT發生率4.44%低于對照組DVT發生率20.0%,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7.78%高于對照組患者護理滿意度84.44%,P<0.05。結論:綜合性護理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有利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構建良好護患關系,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綜合性護理;腦血栓;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護理滿意度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VT)的發病因素主要為靜脈血流緩慢、靜脈壁損傷、血液高凝等[1]。腦血栓患者因長期臥床等導致易發生DVT,而一旦發生DVT又會導致腫脹、潰瘍等,嚴重者誘發肺栓塞,危及生命安全[2]。我院對腦血栓患者應用綜合性護理,降低了DVT發生率,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神經內科2017年3月-2018年8月收治的腦血栓患者90例為對象,排除合并精神疾病、惡性腫瘤、免疫系統疾病、凝血功能障礙的患者。根據護理方法分組:對照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52-77歲,平均(62.3±3.5)歲。觀察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50-78歲,平均(62.6±3.7)歲。兩組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接受常規內科療法,主要包括常規抗凝、溶栓治療、降低顱內壓、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措施,主要為健康教育、用藥指導、飲食干預、功能鍛煉、對癥護理等。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性護理:(1)綜合性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病情、年齡、文化背景、性格愛好等開展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從患者入院到出院的全程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選擇特定的健康教育內容。重點內容為腦血栓的治療方法、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因素以及預防護理對策等,提高患者健康認知水平,主動參與到護理方案制定中,提高護理配合度。(2)體位護理。臥床期間,護理人員給患者抬高下肢,下肢高于心臟30°左右,促進下肢血液的回流,減輕下肢水腫癥狀。(3)早期運動護理。患者在臥床期進行早期運動護理,待生命體征穩定48h后即可開展,肢體處于功能位,早期進行被動運動,如雙下肢的按摩護理、骨關節的被動運動,以踝關節為例,進行踝關節的被動跖屈、背伸、內外翻運動,每分鐘20次,每個動作重復20次為1組,每日進行2~3組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后,指導患者進行床上翻身、變換體位運動,進行頸部、肩、肘、腕、指關節、膝關節、踝關節等的主動運動以及下肢肌肉等長收縮運動;在四肢運動的同時進行深呼吸協同訓練。可以下床后,進行站立平衡、單腿站立、行走、上下樓梯等運動鍛煉。在運動鍛煉時給患者穿彈力襪。(4)飲食管理。嚴格限制患者的飲食,控制糖類、鹽、脂肪的攝取量,在詢問患者的日常飲食習慣和喜好后,堅持低糖、低鹽、低脂肪的原則,為患者制定膳食方案,叮囑患者多攝取新鮮蔬菜、水果,補充維生素和纖維素,保持大便通暢,多飲水,降低血液黏度,改善下肢血流速度。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DVT發生率、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0.0軟件檢驗數據,計數數據對比采用X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的DVT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的DVT發生率,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是腦血栓的常見并發癥之一,患者因長期臥床導致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等,易發生DVT;而DVT的發生也增加了腦血栓的治療護理難度[3]。因此加強對腦血栓患者DVT的預防護理十分重要。綜合性護理是現代化護理模式的一種,其要求將被動護理轉化為主動護理,以護理程序為核心,護理的各個方面將護理程序作為整體框架,環環相扣,整體協調一致,從而提高護理的整體水平,提高護理質量。綜合性護理優化了人力資源配置,制定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保證護理措施的執行到位,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在腦血栓患者的綜合性護理服務中,以預防DVT發生為核心,首先重視對患者的健康教育,改變傳統浮于表面的健康教育,結合患者的個體化特點開展針對性的、系統性的、全程性的健康教育,在不同的治療階段開展不同內容的健康教育,切實提高患者的健康認知水平,使患者對DVT有深入的了解,并主動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功能鍛煉、自我管理等,預防DVT發生。加強早期運動護理,通過運動干預促進下肢靜脈血液回流,例如通過踝關節的被動跖屈、背伸、內外翻等運動產生壓力,增加靜脈回流,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對股二頭肌、股四頭肌等進行按摩,進行膝關節運動,促進靜脈血液回流,預防DVT發生[4-5]。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DVT發生率低于對照組,且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綜上,綜合性護理在腦血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參考文獻
[1]章麗,王丹敏,王熙,等.神經外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因素分析及臨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20):142-143.
[2]張玉潔.空氣壓力療法對腦血栓恢復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3,16(12):79-80.
[3]王素巖.腦血栓伴下肢深靜脈血栓30例有效護理方式研究[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7,11(23):164-165.
[4]胡蘭芳.急性腦血栓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降低腦血栓患者致殘率的影響[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6,19(8):138-139.
[5]張婧,余建萍,周海英,等.綜合性護理對腦血栓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效果[J].血栓與止血學,2017,23(6):100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