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融 侯宇 張東杰 佟爽 孫秀
【摘 ?要】目的:研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中應用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15.1-2018.8收治的80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的病例資料,隨機抽簽分成2組,一組給予常規護理(對照組),另一組給予優質護理(試驗組),各4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手術情況。結果:試驗組護理滿意度與對照組對比(92.50%VS7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手術時間、心肺轉流時間及阻斷時間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采取優質護理措施可顯著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縮短手術時間,具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護理研究
前言
先天性心臟病是臨床中常見心血管畸形疾病的一種,由于受到遺傳、環境污染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患兒心臟血管出現異常發育,臨床癥狀以呼吸道感染及發育緩慢為主,嚴重者引起暈厥、心衰及急性心肌梗死等,影響患兒的身體健康[1]。目前,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通常采取手術外科治療,但對手術操作及技術有著較高要求,加之手術時間較長,需要體外循環技術進行輔助治療,不但增加手術風險,也對護理治療有著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為研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中實施護理干預的應用效果,對我院80例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進行觀察分析,發現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5.1-2018.8在我院接受治療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合計80例,按抽簽的形式分為常規護理的對照組和優質護理的試驗組(每組40例)。
對照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齡區間(4-15)歲,平均年齡為(7.81±3.85)歲。
試驗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齡區間(3-14)歲,平均年齡為(7.89±3.60)歲。
對比2組患兒的臨床資料(性別、年齡等),P>0.05,具有對比性。
1.2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年齡≤18歲;治療依從性較好,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患兒家屬同意并知曉且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年齡≥18歲;治療依從性較差;患兒家屬不同意參與研究。
1.3方法
給予對照組常規護理,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試驗組優質護理,內容如下:
(1)術前護理。向患兒及家屬詳細講解手術步驟、注意事項及突發情況等,鼓勵患兒放松心態積極配合治療。并輔助術前相關準備,如整理患兒病理資料、手術器械及工具等。于術前半小時入室,做好患兒的心理輔導,避免緊張、害怕等情緒產生,協助醫師進行麻醉,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2)心肺轉流護理。嚴密關注超濾情況,適時調節心肺轉流泵或主動脈壓力,控制流量穩定,并觀察中心靜脈壓、血流動力學指標及血壓的變化,出現異常需調整超濾參數。與此同時,記錄患兒各時點的尿量情況,出現異常需告知醫生。做好患兒的保溫、糾正電解質等工作。
(3)器械護士配合。由2名護理人員做好相關器械及輔料的復查記錄工作,同時術中需為手術醫生迅速、準確的提供手術器械工具,重癥監護室需與責任護理人員做好交接工作,送患兒回病房。
1.4觀察指標
觀察和對比兩組患兒的護理滿意度及手術情況(手術時間、心肺轉流時間及阻斷時間)。
1.5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版本統計學軟件,手術情況采用“均數±平均差”形式,T值檢驗;護理滿意度通過“%”形式,卡方值檢驗。P<0.05表示結果統計學有意義。
2 結果
2.1 比較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為92.50%,對照組護理總滿意度為70.00%,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比較手術情況
試驗組的手術時間、心肺轉流時間及阻斷時間均比對照組更有優勢,P<0.05。
3 討論
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由于在母體中心臟血管發育異常,導致心血管畸形。然而環境與家族因素是主要影響因素,造成患兒的活動能力和發育能力受到影響,同時引起紅細胞增多、引發胸痛等情況[2]。該病手術治療中需得到體外循環技術支持,但不可預見因素會對患兒的身體造成危害,可見,熟練的手術操作能力及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互相配合對確保手術成功具有非常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中應用護理干預的療效及臨床應用。
患兒因年齡尚小,身體發育不完全,加之抵抗力較弱,臨床中常規護理已不能滿足患兒的需求,需應用合理、科學的護理措施加以治療[3]。優質護理模式以患者為服務中心,以患者的需求為護理重點,強化護理工作。本文針對我院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實施優質護理,通過術前護理、心肺轉流護理及器械護士配合等一系列護理措施,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保障手術順利完成。結果顯示試驗組護理總滿意度(92.50%)明顯高于對照組(70.00%),且試驗組各項手術指標均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再次證明,應用優質護理模式不僅效果顯著,且減少手術時間,保證手術的順利完成。
綜上所述,小兒先天性心臟病應用優質護理具有良好療效,可改善患兒的手術情況,并提高護理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趙文英.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圍術期的護理配合研究[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6):220-221.
[2]茅愛芳,趙勝.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術后肌張力增高原因分析與護理對策[J].護理研究,2016,30(21):2684-2685.
[3]孫瑗,沈賽娥,蔡英,等.小兒先天性心臟病體外循環后低氧血癥的危險因素分析[J].實用醫學雜志,2016,32(7):1147-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