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湘湘
【摘 ?要】目的:探討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臨床護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選取重癥顱腦外傷患者113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臨床護理方法分組:56例患者采用常規護理,組成對照組;57例患者采用綜合護理干預,組成觀察組。對兩組患者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評估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氣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實施綜合護理能夠有效減少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的發生,縮短堵管時間、氣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改善昏迷狀況,護理方法值得推廣使用。
【關鍵詞】重癥顱腦外傷;氣管切開術;護理
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容易因意識障礙、咳嗽反射消失等原因而發生氣道堵塞,進而導致患者腦缺氧、窒息[1]。為解決氣道堵塞問題,改善腦缺氧、預防窒息,臨床醫護人員會將患者的氣管切開。氣管切開之后上述問題的確得到解決,但同時也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患者的自主排痰能力降低,痰液沉積在呼吸道,引發肺部感染等疾病。在這種情況下,對患者實施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非常重要。本研究選取113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其臨床護理方法及效果。具體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113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實施氣管切開術。病例入選標準:經臨床診斷確診為重癥顱腦外傷,格拉斯哥昏迷評分不超過8分,患者及其家屬對本研究知情同意。病例排除標準:合并重要臟器損傷的患者,合并腦血管疾病的患者。根據臨床護理方法分組。觀察組:男31例,女26例;年齡23-74歲,平均年齡(54.68±4.58)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2例,重物擊打10例,交通事故35例。對照組:男29例,女27例;年齡21-75歲,平均年齡(55.44±4.70)歲;致傷原因高處墜落14例,重物擊打8例,交通事故3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包括生命體征監測、病情觀察、用藥指導、呼吸護理等在內的常規護理。觀察組:實施綜合護理。(1)常規監測。護士密切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以及心電圖變化,如果發現異常則及時實施搶救。此外,術后護士還要密切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并發癥,如果有則及時處理。(2)體位護理。氣管切開術后護士指導患者取平臥位,床頭適當抬高,并維持這個體位1-2天。每隔2小時為患者翻身、拍背一次,檢查患者的套管位置是否居于正中,防止套管脫出、擠壓、扭曲,定期更換內套管[2]。(3)氣道護理。氣管切開建立人工氣道之后,患者的呼吸道腺體功能會發生改變,纖毛運動減弱,呼吸道黏膜干燥,所以痰液排出困難。這種情況下,護士要對氣道進行濕化處理,即使用套管內滴藥的方式使氣道變濕潤。(4)并發癥護理。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并發癥肺部感染的原因主要為呼吸道被痰液阻塞,病菌在呼吸道內生殖。為預防肺部感染,護士應使用吸痰機為患者吸出痰液,吸痰過程中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原則,且按需吸痰,避免造成二次傷害[3]。(5)拔管、堵管護理。在患者的呼吸、咳嗽反射、吞咽反射得到恢復,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減少之后,觀察24小時,如果未見異常則進行堵管,48小時后若未見異常則將管道拔出。在傷口上敷上凡士林,并用無菌紗布覆蓋。(6)飲食護理。重癥顱腦外傷患者身體處于昏迷狀態時無法自主進食,此時護士應給予腸外營養支持,輸注高熱量、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為患者的機體補充營養[4]。(7)心理護理。氣管切開術是一項創傷較大的手術,很多患者對此感到害怕、恐懼,術后擔心預后不佳,心理壓力較大。對此,護士應密切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運用專業知識對患者實施心理疏導,幫助患者排解負面情緒[5]。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的氣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肺部感染發生情況,并進行對比。在護理前后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法評估兩組患者的昏迷程度,得分越高表示昏迷程度越輕。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學處理軟件為SPSS13.0統計軟件包。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P<0.05為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觀察指標
觀察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氣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2.2格拉斯哥昏迷評分
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重癥顱腦外傷是神經外科比較常見的損傷,致傷原因主要為車禍、重物砸擊、高處墜落等暴力因素。此病病情嚴重,很多患者會陷入昏迷6小時以上,在此期間,患者的咳嗽反射、吞咽反應消失,呼吸道分泌物及嘔吐物可能會阻塞患者的氣道,導致患者呼吸困難、窒息、腦缺氧。為解決這個問題,臨床中一般會對患者實施氣管切開術,然而,實施氣管切開術之后呼吸道的黏膜纖毛運動減少或消失,腺體功能發生改變,導致呼吸道內分泌物增多,引發呼吸窘迫;同時,氣管切開后,空氣中的細菌、病毒等直接進入氣道,容易引起感染。若要讓患者盡快康復出院,則需解決氣管切開術所帶來的問題。有研究指出,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可以改善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減少并發癥的發生[6]。本研究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的臨床護理做了探討,對比分析了常規護理與綜合護理的應用效果。結果表明,采用綜合護理的患者其肺部感染率明顯更低,氣管留置時間、住院時間明顯更短,格拉斯哥昏迷評分明顯更高。從中可以看出,綜合護理干預方法對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有很大的幫助,經過護理干預之后,患者的氣道、呼吸道均得到妥善的管理,痰液能夠順利排出,不會引發肺部感染;同時,患者的心理狀態也得到調整,飲食更加科學,這些積極的轉變有利于病情的改善。
綜上,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所面對的風險因素較多,易發生腦缺氧、窒息,對患者實施綜合護理干預可以減少風險因素,避免危險事件的發生。
參考文獻
[1]張家慧,馬紅燕.針對性護理干預在老年重癥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應用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15):2851-2852.
[2]王璐蘋.重癥老年顱腦損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方法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17):141+172.
[3]李華.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的臨床護理措施[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09):63+72.
[4]林林,曾燕梅.重癥顱腦外傷氣管切開患者氣道濕化不佳的原因分析與護理[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7,2(40):72+74.
[5]楊衛琴.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術后的護理對策[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16):95-97.
[6]張萍.30例重癥顱腦外傷患者氣管切開后的護理對策[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5,15(13):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