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莉莉 于峰 王玲
【摘? 要】目的:分析神經康復治療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之間,選取醫院內的86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分成兩組,每組43例患者。其中一組作為對照組,予以規范化藥物治療和肢體的康復訓練;另一組作為研究組,是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神經康復方法治療。然后在患者接受治療前和治療后的1個月時,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測評。結果:與對照組相比,患者在神經缺損評分得到明顯的下降,而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得到明顯的改善。結論:神經康復有助于緩解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提高康復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
【關鍵詞】神經康復診療;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是一種高發病率,高致殘和致死率較高的疾病[1]。如何提高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效果以及生活質量是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問題。而本次回顧性分主要研究神經康復治療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治療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資料數據
于2017年5月至2018年10月之間,收治醫院內86例患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有無神經康復治療分為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43例患者。其中對照組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3例,女性患者有20例,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為(73.14±1.32)歲,病程12-52天,其中具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2例、嗜酒史的患者有16例、合并糖尿病患者有5例;研究組的43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22例,年齡為60-86歲,平均年齡為(75.46±1.56)歲,病程為15-46天;并且其中有吸煙史的患者有23例、嗜酒史的患者15例、糖尿病的患者有7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數據差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對于兩組患者來說,采用參照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腦血管病學組制定的《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中的相關標準[2],其中主要的治療藥物為抗血栓、調脂穩定斑塊,改善腦循環及腦代謝,控制血壓、血糖等治療和肢體的康復訓練。其中對照組:肢體的康復訓練是在醫生及護士指導和宣教下的康復。研究組是指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采用康復師和護士共同完成神經康復治療方法,包括:心理指導及訓教、引導式教育訓練、手功能訓練、作業治療、等速肌力訓練超聲、腦電生物反饋、氣壓治療等手段,每天1-2次,持續1月。而治療過程中功能訓練的方式、強度及頻率以適合病人的耐量逐步調整。同時,在進行治療前,需要對患者均基于生命體征及全身情況進行完善的康復評估。
1.3評價指標
在患者接受治療前以及治療后時,對患者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日常生活能力評分。神經功能缺損評分中得分越高,神經損傷程度越高。其中日常生活功能評分是指分數越高,生活功能越強。
1.4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19.0軟件對研究得到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得到的統計數據用(`x?? ±S)來進行表示,用t來對計量資料檢驗 ,得到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在神經損傷評分、日常生活功能評分,研究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分別為(19.26±3.03)分(59.61±3.56)分,治療后1個月的評分為(15.23±3.42)分、(65.30±3.16)分,對照組患者在治療前的評分為(18.94±4.11)分、(59.23±3.21)分,治療1個月(16.42±3.20)分、(65.36±3.41)分,兩組數據差別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本次回顧性分析主要是神經康復治療對老年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肢體恢復治療的回顧性分析,分析發現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得到明顯的下降。日常生活功能評分得到明顯的提升。并且采用神經康復診療的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要低于采用常規恢復的患者,而生活功能評分優于常規恢復的患者。這也說明兩組診療方法都有助于患者肢體恢復,但神經康復更有助于緩解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障礙,提高康復治療效果以及患者的生活質量[3]。因此值得被臨床采用。
參考文獻:
[1]設芬,李瑛,毛云英,等.老年腦卒中患者的康復需求及影響因素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854.5.
[2]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神經康復學組,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等 中國腦卒中康復治療指南(20lI完全版)[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2:18(4):301.18.
[3]朱智文,尹德銘,方向延,李志強.經顱超聲、激光聯合神經肌肉電刺激治療對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與肢體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23):4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