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志斌 劉永 張建軍 殷志峰 張印 殷小文 張立臣 郝玉杰
【摘? 要】目的:對于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動態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和總結。方法:將我們醫院在以往一年之內所收治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資料50例施行分析,總結50例病人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9-11天血液NF-kB、slCAM-1、ET-1動態改變情況。結果:50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明顯高于對照組。結論: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改變情況和病情演變以及腦血管痙攣程度密切相關,能夠作為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
【關鍵詞】NF-kB;slCAM-1;ET-1;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屬于臨床神經外科中的危急重癥,關于此病的發病比較急,預后效果不理想,產生的并發癥比較多,病人死于并發癥數量大概占據50%以上,其中顱內并發癥最為多見,包含腦積水、再出血以及腦血管痙攣等,顱外并發癥包括高血壓、靜脈血栓栓塞、貧血、心肺功能異常、發熱以及低鈉血癥等[1]。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出現不但是因為腦血管收縮,還和腦血管內皮功能紊亂相關,內皮素-1屬于現在已知的最強長效血管收縮劑,細胞間黏附分子-1屬于直接參與介導痙攣血管壁的炎癥反應中十分重要的黏附因子,核轉錄因子-kB屬于一類基因調控蛋白,能夠在多種情況下獲得激活[2]。本文將我們醫院在以往一年之內所收治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資料50例施行分析,匯報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們醫院在以往一年之內所收治的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資料50例施行分析(2017.1-2018.1),50例病人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48.22±12.14歲,病人通過頭顱CT、DSA和手術證實獲得明確的診斷;同期選取接受查體健康人員5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最小年齡22歲,最大年齡70歲,平均50.17±11.35歲。
1.2方法
動脈瘤病人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以及9-11天,在清晨抽取病人的靜脈血5ml,采取肝素抗凝,在4攝氏度條件下進行離心操作10分鐘,分離血漿,將外周血單核細胞進行提取,施行涂片和固定,放置到零下80攝氏度冰箱中進行保存,NF-kB活性測量通過彩色病理圖像分析系統加以檢測,slCAM-1通過ELISA法進行檢測,此外抽取病人靜脈血2ml,將其放置到裝有抑肽酶試管中進行搖勻,在4攝氏度條件下每分鐘3000r進行離心10分鐘,分離血漿,放置到零下40攝氏度冰箱中進行保存,通過放免技術檢測ET-1[3-4]。
對照組抽取晨起靜脈血,數量和方法和上述一致。
1.3觀察指標
記錄50例病人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9-11天血液NF-kB、slCAM-1、ET-1動態改變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將研究結果計算出的具體數據利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加以數據處理。 在對數據開展處理過程中, t 值代表檢驗計量資料,卡方代表檢驗計數資料, 組間數據差異利用P 值表示,將其作為判斷標準:如果所得P值低于0.05,那么表明計算出的各項數據存在統計學差異;如果所得P 值高于0.05,那么表明計算出的各項數據不存在統計學差異。
2 結果
50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3 討論
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屬于一類多因素共同參與作用的病理生理過程,關于其出現和發展受到痙攣血管四周血液刺激所激發,和血管內皮功能紊亂、血管平滑肌持續收縮以及血管壁炎癥反應等因素共同參與相關[5]。根據本文的研究結果顯示,50例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在發病之后1-3天、5-7天明顯高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動脈瘤性蛛網膜下腔出血病人血液NF-kB、slCAM-1、ET-1和病情發展密切相關。
參考文獻
[1]畢勝,范佳,陳光,楊利敏,李秀玲,陳曉偉,王復新,劉群.腦出血患者外周血IL-17,IL-23的表達及意義[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4,34(15):4315-4316.
[2]楊彩云,李小梅.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血清IL-23、IL-17水平的變化及其臨床意義[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4,42(03):290-291+294.
[3]黎偉,閆愛萍,李文彬,朱德軍.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并發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險因素及預防策略[J].國際神經病學神經外科學雜志,2012,39(06):504-506.
[4]LAD S P,HEGENH,GUPTA G,et al.Protemic bio-marker discovery in cerebrospinal fluid for cerebral vaso-spasm flowing subarachnoid hemorrhage[J].J Stroke Cerebrovasc Dis,2012,(1):30-41.
[5]馮路,徐菱霜,黃睿.自發性蛛網膜下腔出血CTA陰性患者21例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2,50(06):147-149.
作者簡介:
趙立斌,男,45歲,醫學學士,副主任醫師,河北省撫寧區人民醫院副院長,研究方向:神經外外科常見病的臨床診療。
通訊作者:
郝玉杰,男,45歲,醫學博士,主任醫師,河北省遷安市人民醫院副院長,研究方向:腎臟病的臨床診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