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艷
【摘? 要】目的:對手術室優質護理方法進行總結、探討,觀察其對于降低術后感染發生率的作用效果,為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實踐提供參考。方法:將98例手術患者作為臨床研究對象,按照隨機的方式將其劃分為兩個組別,一個為護理研究組,一個為護理對照組,各組人數49例。根據分組,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措施。結果:由于手術室護理措施的不同,所以兩組患者的觀察結果也呈現出了明顯的差異,和護理對照組患者相比,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明顯更低,同時護理研究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更短、醫護滿意度更高,各項觀察指標對比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通過手術室優質護理的實施,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同時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醫護滿意度,值得加強臨床推廣與實踐。
【關鍵詞】手術室;優質護理;術后感染
手術,是目前臨床治療多種疾病的主要途徑,隨著手術設備與技術提升,如今的手術治療質量也變得越來越高,可以更有力的保障患者健康、安全。但即使是如此,在各種因素的影響下,手術患者術后依然可能發生感染,如切口感染、肺部感染等等,這就會影響到患者的手術治療效果,不利于患者的術后康復,可能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甚至給患者帶來新的健康、安全危害,為了防止上述的這些不良情況,我們就必須要改進對患者的手術室護理,通過優質的護理措施,減少患者的術后感染,以促進患者的術后正??祻?。本研究通過對49例手術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措施,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同時縮短了患者的住院時間,提高了患者的醫護滿意度,具體的研究情況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文臨床研究對象共計98例,其均為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以來,收治的手術治療患者,排除已經存在各類感染或手術禁忌癥者。按照隨機的方式將98例患者劃分為兩個組別,一個為護理研究組,一個為護理對照組,各組人數49例。分組后,護理研究組患者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2歲,平均(42.85±4.58)歲,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1例,其中17例為胃腸外科手術,13例為骨科手術,10例為腫瘤切除手術,5例為泌尿系統手術,4例為其他手術。護理對照組患者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3歲,平均(42.92±4.63)歲,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0例,其中16例為胃腸外科手術,12例為骨科手術,12例為腫瘤切除手術,4例為泌尿系統手術,5例為其他手術。上述各項資料對比,兩組患者基本一致,不存在明顯差異(P>0.05),進行臨床對比研究的可行性充分。
1.2 方法
根據分組,對護理對照組患者實施手術室常規護理措施,如手術過程介紹、注意事項告知、術中常規配合等,對護理研究組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優質護理的主要方法與內容如下。
1.2.1 術前護理
對患者的病情和其他健康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評價,并細致的做好相關記錄工作,為手術提供必要的參考。加強對患者的心理護理,幫助他們樹立起對手術治療和今后生活的樂觀心態。對其進行健康教育,讓他們了解手術的基本過程、方式和原理,同時告知他們應當如何配合醫護工作的開展,提高他們對醫護工作的遵從、配合程度。重點是要準確評價患者的術后感染風險,提前制定相關預防措施,可在醫生的指導下,預防性的對患者使用術后感染抗菌藥物,同時幫助患者進行飲食、作息方面的條例,提高患者抵抗力,增強其手術耐受性,進一步降低術后感染的風險。
1.2.2 術中護理
提前調整好手術室室內溫度、濕度,溫度以20℃到25℃左右為宜,濕度以50%左右為宜。對于身體情況較差的患者,如老年患者可予以加溫毯保持體溫,如果手術需要沖洗腹腔,應首先對生理鹽水進行適當的加溫處理,注意始終保持手術巾、手術床的干燥。重點加強對手術過程當中外源性感染的預防,強化無菌技術護理操作,反復檢查、確認手術器械、設備及敷料不存在破損或污染的情況,術中污染的敷料及時更換,術中及時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注意保護氣道黏膜不受損害。對于需要留置引流管的患者,重點要穩妥的固定好引流管,保證引流管的無菌、密封和暢通。
1.2.3 術后護理
術后加強與病房護士的協作,注意病房環境的控制,保證良好的光照、通風,室內溫度保持在24℃到26℃左右為宜,濕度保持在50%到60%為宜,具體可根據患者的個人舒適度進行調節,及時清除各類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定期對病房消毒。強化對患者的監測、觀察,進一步加強感染預防護理,如果患者出現了疑似術后感染的癥狀,及時介入干預、治療,防止病情發展[1]。
1.3 觀察指標
分別對兩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住院時間、醫護滿意度進行觀察。
醫護滿意度評價采用醫院自制量表,邀請患者及其家屬為醫護工作打分,90分以上為非常滿意,80分到90分為滿意,不足80分為不滿意。整體滿意度=(非常滿意患者例數+滿意患者例數)/患者總例數。
1.4 統計學方法
統計學工具采用SPSS 18.0軟件,以X2、t分別檢驗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P<0.05為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P>0.05為對比不存在明顯差異。
2 結果
由于手術室護理措施的不同,所以經觀察發現,護理研究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2例,發生率4.08%,護理對照組患者術后發生感染7例,發生率14.28%,護理研究組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顯著低于護理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X2=5.82,P<0.05)。
另外,護理研究組患者平均住院(14.52±2.53)天,護理對照組患者平均住院(16.49±3.22)天,護理研究組患者住院時間較護理對照組明顯更短,對比差異同樣具有統計學意義(t=4.86,P<0.05)。
在醫護滿意度的對比上,護理研究組患者的滿意度較護理對照組明顯更高,對比差異依然具有統計學意義。
3 討論
在如今的很多疾病治療當中,手術都是不可替代的方式,通過手術往往可以對患者起到最為確切、顯效的病情治療效果,更好的保障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2]。就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看,臨床手術治療的設備和技術水平都越來越高,因此手術的治療質量也呈整體的上升趨勢,只不過在實際的手術治療當中,依然有很多的細節問題會影響到患者的手術治療情況與術后康復情況,例如手術室護理。侵入性操作、病微生物入侵以及自身抵抗力低下等因素影響,使得患者術后非常容易發生感染,這是一種各種手術的常見術后并發癥,尤其是術后切口感染、術后肺部感染,發生率相對較高[3]。顯然,術后感染的發生對于患者的術后康復來說是極其不利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身心和經濟壓力,給患者的健康、安全帶來新的危害。手術室護理是患者手術治療必不可缺的組成部分,在手術室護理過程當中,通過改進和優化手術室護理措施,予以患者優質護理,能夠對患者術后感染的發生起到預防作用,所以我們應當積極加強相關的研究、探討與實踐。
通過本文的臨床研究證明,對手術治療患者實施手術室優質護理措施,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術后感染發生率,同時還可以縮短患者的住院時間,加速患者的術后康復,減少患者的住院身心壓力、經濟壓力,并且能夠提高患者對醫護工作的滿意度,具有臨床推廣與實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楊茹劍.手術室細節護理在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當代醫學,2018,24(07):173-174.
[2]鄧潔.手術室護理干預對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臨床研究,2018,26(01):146-147.
[3]房迎輝.手術室護理對患者術后感染的影響及相關性研究[J].河北醫學,2014,20(09):1556-1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