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儀 王慶周


【摘? 要】目的:了解高中生飲食和運動與超重、肥胖的關系,為青少年糖尿病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方法:抽出邢臺市一中1380高三學生進行自制問卷調查,測試身高、體重,計算BMI。結果:邢臺一中高三學生存在飲食不合理,運動減少,超重、肥胖比例均高于同齡人。結論:目前中國2型糖尿病發病率高的兩大危險因素,高中生身上均普遍存在。建議在高中階段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教育,減少肥胖,預防糖尿病[1]。
【關鍵詞】青少年肥胖;高中生;2型糖尿病
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課業繁重,每天學習時間長,壓榨運動、進餐和休息時間,不良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導致高中生超重和肥胖出現,為成人糖尿病埋下伏筆。為了解邢臺市一中高中生飲食習慣與運動與體重現狀,筆者于2018年5月對邢臺市高三學生飲食及運動進行調查,通過計算體質量指數[2](質量指數為BMI=體重/身高2)得知高中生超重及肥胖發生率,為糖尿病防治提供基礎資料。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選擇邢臺一中高三年級學生為本次調查研究對象,高三年級三個級部各抽1個班,共172人,其中男生94人、女生78人。對抽到調查班的所有同學均進行調查,采取自愿原則。
1.2 方法 本次調查采取問卷形式,內容包括①學生基本情況:性別、年齡、身高、體重;②飲食結構 肉食、油炸食品、蔬菜、水果比例; ③飲食習慣:是否規律進食早餐,進食速度快慢(15分鐘為界);是否有進食含糖飲料習慣;④運動時間(跑步、兵乓球、羽毛球各類項目均可),每周運動時間是否大于2小時為界[3]。
1.3指標 采用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對中國成人判斷超重和肥胖程度的界限值, BMI<18.5是體重過低,18.5~23.9為體重正常,24.0~27.9為超重,≥28.0為肥胖。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172名中學生年齡17-19歲,平均(18.6±1.2)歲,身高1.48-1.95m平均(1.63±0.82)m,體重10-92kg,平均(58.1±8.3)kg其中BMI分布。
2.2 飲食與運動調查問卷
3 討論
2型糖尿病復雜的病因與發病機制中,環境因素即人們的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起關鍵作用。研究顯示,我國成人2型糖尿病發生率急劇增高,很大一部分由兒童期、青少年期的超重、肥胖兒發展而來。國內11家醫學中心調查顯示:1/3肥胖患者出現糖尿病前期。從某種意義上來說,2型糖尿病就是生活方式病。高三學生面臨升學壓力,日常生活節奏快,進餐以肉食、油炸食品為主,少蔬菜、水果;為緩解精神緊張壓力,含糖飲料攝入明顯偏多;學習時間長,運動量明顯減少;同學們普遍沒有養成規律進餐習慣,容易暴飲暴食,以上不良的生活習慣均可導致體重增加,引起超重和肥胖,可使胰島素代償性分泌增加,引起體內高胰島素血癥,導致胰島素抵抗出現,進而誘發胰島功能衰竭,最終導致血糖升高,發展成為糖尿病。2014年國民體質檢測公報[4-5]顯示16到18歲年齡組青少年學生人群中,城市男生、城市女生的超重肥胖檢出率分別為15.30%、5.68%,邢臺一中學生均高于同期中學生標準,應引起學校和家長高度重視。上述調查表顯示女生體重超標情況好于男生,進食肉食、油炸食品比例均低于男生,分析這一現象的原因為女生對自己體重比較關注,進食蔬菜、水果比例高于男生,因而健康的飲食理念對學生體重影響至關重要。在高中生中開展必要的健康和營養知識教育,學習正確的飲食知識有利于促進中學生良好飲食習慣的形成。提倡在日常飲食過程中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合理攝入肉食,減少油炸食品攝入。還可以在校園用水、純水果蔬菜汁代替甜飲料出售,增加蔬菜、水果、全谷類食物在校園中供應的比例。在學生中加強體育運動,跑步、兵乓球、羽毛球等體育運動提倡每天運動一小時,高中生面臨升學壓力,每周活動至少>2小時。通過上述措施對2型糖尿病的高危因素予以重視,及早采取干預措施,防治今后出現糖尿病。
參考文獻
[1]錢榮立.重視對兒童青少年糖尿病的預防——保護我們的未來[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2,20,(11):803-804
[2]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中國學齡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篩查體重指數分類標準[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04,25(2):97-102
[3]宋逸,張芯,馬軍,等.2010年中國中小學生超重與肥胖的行為影響因素[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12,46(9):789-795
[4]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查組.2014年全國學生體質調研工作手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國家體育總局.2014年國民體質檢測公報.[Z].2015
作者簡介:
劉子儀,女,17歲,邢臺市高三在校學生
指導教師:
王慶周,男,主任醫師,邢臺市五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