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敏
【摘? 要】目的:分析婦產科護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根據出現的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方法:對我院出現安全隱患的120例婦產科患者進行研究,分兩組,各60例,常規組采用常規護理,研究組采用針對性護理,觀察護理效果。結果:研究組滿意度和發生醫療事故人數均優于常規組,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分析護理中發生的不安全因素,采取針對性護理措施,可提高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婦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對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對我院存在不安全因素的120例患者進行研究,研究時間:2016年3月~2017年8月,分兩組,各60例,其中研究組年齡最大和最小分別為:45歲、23歲,平均為(28.4±3.21)歲,產程最長和最短分別為:9月、2月,平均為(6.21±1.02)月;常規組年齡最大和最小分別為:46歲、24歲,平均為(29.2±4.01)歲,產程最短和最長分別為:2月、8月,平均為(6.31±0.56)月,分析兩組產程等資料,P>0.05,可參與研究。
1.2不安全因素
第一,監督管理缺乏。分析醫院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和工作人員的責任意識不強有關,沒有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工作,同時安全管理工作和藥品管理工作之間也存在很大聯系,醫院常因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導致患者失去了最好的治療時間,不利于患者康復。第二,護士因素,護理人員常因專業知識和技能欠缺而使患者失去了最佳的救治時間,降低了患者對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如在臨床實踐中,一些護士對急腹癥患者方面的知識不了解,沒有做出準確的判斷,如果對大量出血沒有采取合理的解決措施,便會帶來不可預測的后果。第三,患者本人因素,患者對自身疾病缺乏全面的認識,對醫生和醫療技術抱有較大希望,若情況嚴重則會產生恐懼、焦慮、煩躁等不良情緒。第四,護士法律知識欠缺,護士在護理過程中更注重患者的生命安全,往往對患者知情權等法律問題較為忽視,法律知識缺乏。第五,核心護理制度缺乏落實,比如護理人員在交接班的時候和患者缺乏交流,對病情缺乏了解;其次,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按照相關規定落實工作,護理記錄只是形式,沒有落到實處,對藥品和相關設備沒有進行仔細檢查,若緊急情況發生時,容易延誤患者病情。
1.3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護理,研究組實施針對性護理,第一,患者入院后,組織相關人員為患者講解有關疾病和治療方面的知識和相關注意事項,做好預防措施;第二,對護理人員加強培訓,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使護理人員樹立正確的服務意識,用溫和的語氣和患者進行交流,疏導患者存在的負面情緒,加強護理人員的道德修養和綜合能力。第三,加強管理工作,科學安排排班時間,使其富于彈性,建立績效考核制度,對工作表現積極的護士加以鼓勵,改善其工作態度。
1.4療效指標
觀察兩組發生的醫療事故和滿意度情況,我院自行設計問卷了解滿意度情況,總分100,70分以下為不滿意,70~89為滿意,90分以上為較滿意,總滿意率=較滿意率+滿意率。
1.5統計學方法
用計算機軟件收集數據,將收集的數據輸入SPSS20.0軟件中,對其分析和統計,若P<0.05,則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較滿意人數為39例,占比重65%,滿意人數為20例,占比重33.3%,不滿意人數1例,占比重1.7%,總滿意率為98.3%,常規組較滿意人數為35例,所占58.3%,滿意人數為15例,占比重25%,不滿意人數10例,總滿意為83.3%,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不安全因素分析
60例患者在護理中研究組發生醫療事故人數為1例,占比1.67%,常規組發生醫療事故人數為8例,所占比重為13.33%,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3.1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
護理人員對有關法規進行學習,明白護理不當所導致后果的嚴重性;制定科學合理的監督手段,并細化責任,落實到每一個護理人員身上;平時加強監督,一方面是操作上的監督,另一方面是護理記錄上的監督,發現不良現象及時進行糾正。此外,提高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促使護理人員從患者的角度出發,體驗護理態度、發現護理過程中存在的不足。這樣能夠讓護理人員感受到患者的切實需要,從而尊重和理解患者,提高護理水平。
3.2管理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能
護理人員業務能力上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本研究認為帶教制度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手段。由專門的督察小組或護士長對學員實行定期評價,在發現問題以后直接跟帶教者交流,然后由帶教者和學員進行交流,如果出現安全事故由帶教者承擔相應責任。這樣能夠增強帶教者的監督意識和責任心,讓學員和帶教者構成緊密聯系的整體,學員的不規范護理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這樣不僅能夠提高操作的合理性,減少操作過程中發生的失誤;另一方面通過鼓勵機制,減少學員的操作風險,對于提高護理人員的護理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3培養心理素質
護士的心理素質受到先天性格的影響,也受后天環境的影響。因此,醫院要通過提高和改善護理人員的管理工作,提高護理人員的工資福利,合理的安排工作,保證護理人員的休息時間;同時,關心護理人員的生活,盡可能地幫助護理人員解決生活中的困難,確保護理人員在工作中有較好的狀態。此外,在實際護理過程中,通過帶教機制,引導學員多與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并有計劃性的讓學員自行處理一些比較簡單的工作,提高學員的溝通技能以及與同事之間的合作能力。督促學員經常學習和交流,以便當產婦提出問題時,盡可能客觀、準確地進行解答。
4 結論
綜上所述,在婦產科護理中,根據不安全因素的分析結果,采取針對性的護理管理,可提高護理措施的有效性和實用性,進一步深化了護理服務內涵,有效避免了護理糾紛、差錯的發生,安全可行,臨床值得信賴并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羅曼霞.婦產科護理中不安全因素分析與對策研究[J].吉林醫學,2017,35(5):1086-1087.
[2]蔡林芳.基層醫院婦產科護理不安全因素分析與管理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17.23(4):14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