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夏夢
【摘? 要】目的:通過對兒科護理工作難點的分析探討和總結相關解決對策。方法:在我院隨機抽取兒科護理人員共15名作為此次研究的訪談對象,調查記錄研究對象在兒科護理工作中常見的工作難點問題,根據訪談調查結果提出相關可行性的對策。結果:訪談調查總結發現,患兒護理的特殊性、兒科護理工作量大、兒科病房管理難度較大和護患溝通比較困難成為當前兒科護理人員工作的幾大主要難點。結論:與成年人患者的護理工作相比較,兒科護理的特殊性影響下造成了兒科護理工作的量大、病房管理難和呼喚溝通困難等問題,基于此,在兒科護理工作中首先要理清患者人群的特殊性并通過相關了解對兒科護理的問題加以研究,抓住關鍵談對策,才能使兒科護理人員的工作質量得到一定的提升,為建立更好的兒科護理工作機制提供可能。
【關鍵詞】 兒科護理;工作難點;護理對策
兒科患者作為醫院護理工作的對象之一,其特殊性給護理工作人員帶來了較大的困擾,而兒科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護理效果正是社會所關注的[1]。所以,為了提高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質量,提高醫院對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重視,減少兒科患者因護理工作造成的護理糾紛事件的發生,特作此次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在我院隨機選取15位兒科的護理工作人員,此次研究對象均為女性護理人員,年齡范圍在21-44歲,平均年齡為(32.4±2.6)歲,這些護理人員從事兒科護理工作時間為1-22年,平均年限為(11.6±3.4)年。
1.2 方法 本次對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難點研究采取的主要方法是訪談法,通過對從事兒科護理工作的人員入手,了解其日常工作,分析兒科護理工作相對于成年人護理工作的不同,探討總結兒科護理工作的難點和容易出現的護理問題,按照所得結果提出實際針對的解決對策。
2 結果
經過對訪談結果的整理總結發現,目前兒科護理工作面臨的難點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2.1 患兒護理的特殊性 兒科患者也就是未成年的兒童群體患者,但是,在這些患者之中,嬰兒和年齡較小的兒童占據了大多數。這些占據大多數比例的兒童患者絕大部分還不能識別自己的身體病狀,又加上對疾病知識的了解甚少,往往無法準確表達病癥和傳達身體異常信息[2]。其次,兒童自身的恐懼情緒和治療抵抗情緒的影響很大。這些對于兒科護理工作人員來說無疑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難度。患兒的治療恐懼在很多實踐上也有表現,就拿打針來說,許多患者往往因為心理恐懼和對疼痛的無法預知和忍耐,一經打針實踐即大哭大鬧,或者在打針過程中逃避不配合護理人員扎針,對兒科護理工作更是提高了要求。另外,我國大多數家長對于幼兒過分寵愛,往往使其在患兒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失去了理智,一味的追求自身預期護理目標和治療結果,對護理人員的工作要求和目標過于苛刻,也給兒科護理工作人員造成了較大的壓力。以上種種都說明了兒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所在,也暗示了提高兒科護理工作的質量需求之迫切。
2.2 兒科護理的工作量大 由兒科護理工作的特殊性可知,兒科護理的工作量增加正是因為患兒的群體特殊性所導致的,患兒自身的情緒和配合治療的程度,家長和親屬對護理人員工作的嚴格要求,以及兒科護理工作人員自身的工作經驗和對患兒的足夠了解,都是相對于成年患者的護理來說所提高的護理工作量[3]。
2.3 兒科病房管理難度較大 在我國大多數的醫院病房設置中單獨病房一般為少數,也就是說在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大部分病房需要護理的患兒多,而且對兒科病房的環境管理往往不盡人意,個別患兒因病痛哭叫不止,有些患兒又無力哭鬧需要安靜睡眠,這就對病房管理的難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4 護患溝通困難 在我國大多數的醫院病房設置中單獨病房一般為少數,也就是說在兒科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大部分病房需要護理的患兒多,而且對兒科病房的環境管理往往不盡人意,個別患兒因病痛哭叫不止,有些患兒又無力哭鬧需要安靜睡眠,這就對病房管理的難度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2.5 外部環境因素 在進行兒科護理工作時,醫院的外部環境因素對護理工作的影響也是很大的,例如醫療設備和醫院的環境布局,患兒對醫院公共設施和生活的適應,另外,醫院的人員流動環境,增加了免疫力低的患兒的感染風險。
3 討論
伴隨著“二孩政策”的貫徹實施,新生兒數量的激增也會使我國兒科護理工作的難度也在未來幾年逐步提高,所以我們更需要對兒科護理工作的質量提出更高的要求[4]。由此次的訪談研究也可以發現,只有針對在不同階段工作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分析,才能更好地提高兒科護理工作水平。因此,就此次研究,對兒科護理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3.1 加強護患溝通 加強護患溝通主要是通過加強護理人員對兒童護理的耐心以及對患兒家屬的及時溝通,通過了解患兒的性格特點以及興趣愛好等等方面來緩解護患年齡之間的隔閡,逐步兒科患者進行交流和溝通,以此來提升溝通效果,使之更好地配合治療和接受護理。
3.2 提升護理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 當前護理工作的區分度還是不夠明顯的,要全面提升護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就必須對護理工作進行區分,通過專業的兒科護理培訓和兒科護理知識宣傳來創新兒科護理方式方法,為兒科護理提供專門的護理人員隊伍,以及提升兒科護理工作人員的各項綜合素質。
3.3 改善工作環境 改善兒科護理工作環境主要分為改善醫院治療環境以及護理人員實施工作環境,醫院治療環境主要為病房設置和管理工作的改善,護理人員實施工作環境的改善主要是指對工作氛圍的控制和患兒的護理指導,通過這兩方面的改善避免患兒的不良情緒的增加,減少患兒的護理壓力,從而提升護理質量。
4 結語
總之,對于兒科護理工作,我們需要深入研究問題所在和問題發生的原因,通過對實際工作人員的工作了解和實踐以及護理群體的特殊性掌握來逐步提升兒科護理質量,為解決兒科護理工作的難點問題和提升護理質量提供切實可行的建議。
參考文獻:
[1]以家庭為中心的護理模式在我國兒科護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 陳清欽,彭山玲,袁浪.? 全科護理. 2017(17)
[2]兒科臨床護理常見風險因素及應對措施分析[J]. 張麗,寇曉娟.?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7(14)
[3]層級式責任制管理中護理組長職責對兒科護理管理質量的影響[J]. 張曉芳.?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7(14)
[4]應用PDCA模式對改善兒科護理人員洗手依從性及醫院感染發生率的影響[J]. 張錦婷.? 中國臨床護理. 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