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阿蘭
摘 ?要:學生感到作文難或“沒有寫頭”,原因就在于學生缺乏觀察能力,沒有生活底蘊,沒有感動、感受和發現,就不會產生文章的靈魂——思想感情。教師應該強化學生為寫作而觀察、體驗、思考的意識,使之養成勤觀察、細體驗、多思考的良好習慣,引發學生的寫作情感,以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生活 ?寫作情感 ?作文教學
時下,學生怕寫作、不愛寫作的現象仍普遍存在,無病呻吟者也不乏其人。原因是大多數教師把寫作教學的重點放在寫作方法上,忽視了在寫作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學生內心情感的積累和激發。現代教學理論認為,情感的培養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更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率的主要手段。寫作教學以引發學生的寫作情感為突破口,再加以指導寫作技巧,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一個較好的途徑。如何引發學生的寫作情感呢?文章來源于生活,教師應從日常教學和生活的點滴做起,樹立大語文觀。
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要求:“多讀多想多寫,多角度地觀察生活,多方面地增進語文積累,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經歷和情感體驗,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文學家曹雪芹說:“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寫作與生活密不可分,但長期以來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在作文教學中經常違反寫作規律,往往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教學生寫作技巧,導致學生上作文課有恐懼心理,寫文章勉強乏力,言之無物。即使是平時具有良好語文素養的學生,也抱怨作文不好寫,所寫文章大多缺乏生活氣息,缺乏真情實感。作文教學處于低效的狀態,原因不是學生缺乏寫作技巧,而是學生不善于表達真情實感,不善于通過各種途徑和運用各種方法搜集生活中的素材,他們遠離了文章的源泉——生活,僅限于兩點一線的生活秩序。教育家葉圣陶曾呼吁:“生活充實,才會表白出抒發出真實的深厚的情思來。”寫作是記錄一個人的生活經歷和思想感情,要讓作文教學活起來,要使學生寫出好文章,必須讓作文教學走向生活,教會學生關注生活,從而為作文提供豐富的素材。
首先,在生活中積淀情感,學會感動。學生寫作就是寫自己的生活,表達自己的心聲。教師應教育學生熱愛生活,引導學生參與生活實踐,不僅要觀察生活,還要體驗生活,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善于發現生活中的感人之處,深刻體會并積累情感。但作文并非是生活的復制品,它是客觀世界不斷內化和寫作主體反復外化的過程,是豐富多彩的客觀世界在作者腦海中反復發酵,仔細篩選,凈化雜質和水分的美酒。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綴文者情動而辭發。因此,學生不僅要用眼睛,而且要用心靈去感受大千世界,從而使作文中的每一個文字都承載著生命的痕跡。并且,學生要學會感動,感動作為心靈的養分,學生只有擁有這種營養,心靈才會變得滋潤、豐富、敏銳而生動。通過這種方式,他們將以一顆感動的心,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熱愛自然,關愛社會,愛護生命,同情弱小,他們的文章將更富有人文情懷,更具人格的力量,成為具有更高審美情趣的生命存在形式。作為學生,他們的生活圈子一般比較局限,教師還應為學生創造積淀情感的素材,如:遠足觀光,考察訪問,救災捐款,文藝聯歡……讓學生體驗各種情感,從而開拓他們的視野,激發他們的寫作欲望。
其次,作文忠于生活,寫出真情。很長一段時間,作文教學忽略了學生的個人愛好和真實情感,唯一的標準是要求學生寫正面,寫好事,粉飾生活。這種作文教學方法導致學生思維受阻,寫作效率低下,教師應正確引導學生聯系生活進行真實平實地寫作。指導學生在觀察生活時懂得所選擇的事物必須與自己的心靈交流,當外來物體與內心感受碰撞時,才可能閃現思維的火花,否則,事物和情感是孤立的,思路就阻塞,并且很難迸發新鮮的思想。2017年版《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也要求重視學生的真情實感,建議教師讓學生說實話,講心里話,鼓勵學生不講套話和空話。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地表達感情,在對社會真切的關注和對生活真情的感受中, 表達自我個性,表達自己的情感,只有引導學生說真話,抒發真情,才能讓學生的寫作水平得以提高。
最后,命題立足生活,凸顯情感。通常教師布置學生寫作,總是教師先出題,然后讓學生圍繞主題思考。如果教師改變命題方法,并且僅僅指定大致的內容和范圍,學生就可以在生活和社會實踐活動中選擇關注的對象,也可以選擇素材的應用,寫出他們想寫的和能寫的,作文興趣就會大大提高。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多寫“材料作文”和“一事一議”的作文,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熟視無睹的小事的正確認識,同時也達到練筆的目的。生活中正反兩方面的小事看似平常司空見慣, 但能反映美與丑,與時代同步或與時代發展相悖的小事,生活中總是在發生。諸如:一個微笑,一句“對不起”,一聲祝福等,又如扔一張紙,吐一口痰,說一句臟話等,讓學生結合常規法規和精神文明建設加深認識,并評論探究,發表看法,闡釋道理,從而達到《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寫作,自由表達”的要求,寫作效率也會得到提高。
總之,作文教學要面向生活,讓學生走向社會,調動學生的情感積累,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記錄生活中的所見所聞所想,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立足生活,引發學生的寫作情感,這將是作文教學獲得解放的理想途徑。
參考文獻
[1]梁戰強.作文創新呼喚真情[J].中學文科:教研論壇,2007(07).
[2]張軍.作文教學呼喚回歸生活[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0(09).
[3]陳海濱.中學作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情感[J].作文教學研究,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