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永玉
摘 ?要:我從事畢業班物理教學已經有二十來個年頭了,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也從最初的朦朦朧朧成長到現在的物理專業高級教師。從最初的同學們反映物理難學走到了現在的學生盼望著上物理課,除了幽默、適用、形象、直觀外,我認為學生對物理的理解主要是概念教學。所謂的一通百通,套用一句廣告語就是“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只有學生對物理概念真正理解了,物理結合實際,也就是從生活走向物理,再從物理走向社會,使學生明白所謂物理就是事物之道理,其關鍵就在一個字“理”。對物理概念教學的研究,對提高物理教學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物理 ?概念教學 ?教學質量
我認為,物理概念可分為:具體概念、抽象概念和特殊概念。具體概念是以物理現象為基礎而概括抽象出來的概念。對于具體概念的建立必須有大量的物理現象、物理事實、典型實驗作基礎,通過思維活動揭示出概念本質的特征。抽象概念是以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為基礎而建立的概念。這類概念的建立必須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而實現這種飛躍的基礎是學生必須具有較強的抽象概括能力。特殊概念是以科學推理的高度抽象思維為依據而得到的。不同的概念教學應采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突破。下邊我就把我的概念教學簡單列舉如下:
一、把物理概念教學形象的比喻成語文學科的名詞解釋
因為語文孩子們從牙牙學語就已經接觸,而物理學科一個個陌生的名詞,什么頻率、響度、音色、音調、電流、電功、磁場、密度、壓強、比熱容等等,使學生往往應接不暇。我就在講解概念的時候先給學生洗腦,說物理上為什么有概念,一個概念為什么要有物理意義,所謂物理意義就是這個概念在物理上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語文上的名詞解釋,否則語言表達上就不簡練了,為了簡練,把某個意思用一個名詞概括,就是所謂的物理概念。這樣,先把物理較難的概念教學從心理上讓學生感覺到容易學,樂于接受而不排斥。比如“響度”,就是指聲音響的程度,物理上常用大和小描述,比如一首歌,音調固定了,你低低的唱和引吭高歌,那就是響的程度不同,物理上就用響度來描述。低低唱的時候,聲音響的程度很小,我們就說聲音的響度小,引吭高歌時就說聲音的響度大。
二、從字面意思直接理解
比如,我經常問學生這樣一個問題,有誰知道什么是物理呢?尤其是看到序言中一個個和想像相反的實驗時,更是激動不已。但誰能解釋一下,什么是物理呢?此時拋出這樣一個問題,學生就很快低下頭了。我就說,你就從字面意思理解就可以了,物——指事物、物質,理——指道理,合起來就是——事物之道理。再比如,密度的物理意義是什么,密——疏密,度——程度,合起來就是用來描述物質的疏密程度。再比如質量,質——物質,量——數量,合起來就是物質的數量,再詳細點就是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等等。
三、用實驗來描述
比如,密度概念的教學。先把學生帶到實驗室,讓學生做幾組實驗,第一組就是測量體積相同的木塊、鋁塊、鐵塊、銅塊的質量,使學生通過動手真正體驗到體積相同的不同物質質量不同。第二組就是讓學生測量體積不同同種物質,比如10立方厘米木塊、20立方厘米木塊、30立方厘米木塊的質量,使學生認識到體積不同的同種物質的質量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如果我們拿同種物質的質量除以它的體積,看看有什么發現?學生動手計算后驚喜的發現他們的比值是相同的。為了得到普遍規律,在拿體積不同的鋁塊、體積不同的鐵塊、體積不同的銅塊比較。是學生認識到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相同,不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同。引導學生再次發現,質量與體積的比值能夠反映物質的種類,而且比值越大,說明該物質的疏密程度越大,比值越小,該物質的疏密程度越小。因此,我們為了把物質的這種性質描述的簡練,可以用一個概念——密度來表示,即密度表示的是物質與質量的比值,物理意義就是用來描述物體的疏密程度。還有比熱容概念的教學也是如此。
四、創設物理情景進行物理概念教學
比如速度概念的教學。講解速度的時候,結合生活實際創設物理情景。比如百米賽跑,相同路程比較時間;比如騎自行車過程,同時出發,相同時間比較路程;但是生活中并不都是先控制一個變量,比如百米冠軍和萬米冠軍,都是冠軍,但是時間和路程都不相同,怎么比較快慢呢?從而引入速度概念的教學。
五、類比法進行物理概念教學
比如功率概念講解的時候類比速度概念的建立。做相同的功,我們可以比較時間長短來確定誰做功快慢。花費相同時間,我們可以比較做功的多少來比較快慢。但是功和時間都不相同時,我們該怎么比較呢?想一想前面我們有沒有類似的概念建立方法呢?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很自然就可以想到速度,從而想到用功除以時間,也就是單位時間內比較做功的多少。然后我們給這樣一個說法起一個名字,就是功率等等。
總之,如果說物理是座高深的殿堂,那么概念就是建筑這座殿堂的一磚一瓦;如果說物理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機體,那么概念就是構成這個機體的一個個細胞。對于學生來說,學習物理是從接觸這些新鮮概念開始的,學不懂物理也往往是從不能掌握這些陌生概念開始的。因此,如何在學生踏上物理學征途的開始,為他們牢牢地打好概念這塊“基石”,并通過這塊“基石”喚起他們繼續攀登的勇氣和興趣,這是每一個物理教師在教學中注意的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張偉,郭玉英.論“非常規”物理實驗的教學地位[J].課程.教材.教法,2007(12):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