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婷婷 陶彬彬 敖春燕 柴召午 付超
【摘 要】隨著口腔診療環境的與時俱進,尤其是公立口腔醫院的發展與矛盾并存的情況下,為了更好的完善口腔診療程序、滿足廣大患者的需求,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嘗試引入口腔數碼攝影課程,旨在培養更加全面、獨立的的高素質口腔全科醫生,同時與國際口腔教育接軌,滿足住培學員的自我發展。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開展口腔數碼攝影課程是必要且意義重大的,其可行性得到了證實,但課程內容的系統化、規范化有待提升。
【關鍵詞】口腔數碼攝影;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
口腔全科醫師是從事口腔全科診療的專科醫師,是基層口腔醫療的“第一層防線”,承擔大量的口腔診療工作,涉及牙體牙髓、牙周黏膜、牙槽外科、修復、正畸等口腔多專科基礎醫療服務,使口腔常見病、多發病能夠在就近的基層醫療體系中得到治療。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旨在培養具有系統化口腔醫學專業知識、臨床技能全面的口腔醫療保健人才,同時能夠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能儲備的高素質醫療人才。
近年來,口腔數碼攝影技術廣泛地應用于口腔各專科領域的治療計劃、醫患溝通、治療記錄和效果對比中。但是口腔數碼攝影技術具有極強的專業性,歐美、日本大量醫學院校已經開展了醫學攝影專業。而國內口腔醫生們多是在進入臨床工作后通過自學或者同行交流經驗中獲得的數碼攝影技術,僅少數國內一流醫學院校在教學改革中嘗試加入口腔數碼攝影課程,但目前也僅僅是出現在本科實習小講座一類活動中[1]。鑒于此,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嘗試將口腔數碼攝影課程引入全科住培學員的培訓中,經過兩年的臨床實踐取得了初步成效。
1 口腔數碼攝影的必要性
1.1 客觀記錄 數碼攝影可真實地記錄術前、術中、術后所需拍攝部位的全貌與細節,從而保留下了高質量的病例影像資料,便于后期對比治療前后的療效結果。同時還可供醫師回顧病例與分析病情,有助于積累臨床診療經驗。最后還可以用于教學出版和病例展示。
1.2追蹤病程 在患者的治療過程中,每個治療步驟都是不可重復,且不可逆的操作。在目前主張記錄患者每次復診時的口內及顏面部變化的前提下,數碼攝影便于追蹤患者的治療過程。
1.3法律依據 治療過程中拍攝的照片具有一定的法律意義,可用于醫療事故舉證,成為保護自己的重要法律證據。
1.4知識產物 口腔醫學攝影以圖像為載體包含大量醫學信息資源,作為一種醫學信息的傳播途徑。影像資料可作為媒介置于診室內外的宣傳欄,向患者介紹診療的必要性、方法及過程,可有效直觀地幫助醫患交流。
1.5口腔美學治療的重要環節 隨著口腔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患者對美觀的高要求,應運而生的口腔美學治療在全世界獲得了高度認可和積極宣傳。作為口腔美學治療的重要環節,數碼攝影的存在和發展無疑記錄和推動了美學治療的進程。
2 口腔數碼攝影課程的設立
2.1教學方法的設計 口腔數碼攝影課程分為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個部分,理論知識由教師開展小講座的形式完成;實際操作分兩部分,在理論課后進行實際操作,以及由臨床輪轉帶教老師在臨床實踐中進行教學。
2.2口腔數碼攝影課程的內容
2.2.1認識數碼相機 數碼單反相機、閃光燈的結構、配件,口內拉鉤的分類,以及圖像處理軟件的應用等。
2.2.2口腔數碼攝影理論知識 帶教老師以理論小講座的形式向住培生講解相機和閃光燈的基本參數和設置、口腔數碼攝影的基本步驟、標準[2]。主要包括拍攝的比例、患者體位、適宜的拍攝位置、適宜的光圈、適宜的快門速度及閃光燈強度、有效的牽拉、保持術野清潔、干燥、精準對焦拍攝。講座結束后由教師進行操作考核和理論筆試,操作考核由兩人一組交互進行,以達到短時間、不引起患者不適、高質量影像結果為考核指標。
2.2.3口腔數碼攝影技巧 雖然數碼攝影理論知識和拍攝技巧是相通的,但在口腔內科、口腔外科、口腔修復、口腔正畸等不同專業之間,口腔數碼攝影標準各不相同。例如,口腔內科常需要1:1拍攝患牙術前病損及術后充填物細節,根管口分布等內容;口腔外科則以患者病損部位為拍攝重點;口腔修復側重于記錄修復前后患者唇齒關系變化,牙齒排列與咬合狀況,修復體結構、形態、顏色、透明度、鄰接關系等內容;口腔正畸則更注重記錄正側面面型、牙弓和咬合關系。根據美國美容牙醫協會(AACD)制定的口腔數碼影像標準[3],首先要求全科住培生掌握12張標準影像的拍攝技巧,然后再根據實際情況擴展,制定不同專科出科要求。即正畸科、頜面外科輪轉期間掌握面部肖像攝影(正面部肖像、側面部肖像及術后美姿影像)、近距離口外影像(口唇休息位影像、正面微笑影像及側面微笑影像);口腔內科系統(牙體牙髓科、牙周科等)、修復科輪轉期間掌握口唇全部牽拉影像(全牙弓咬合影像、全牙弓非咬合影像、全牙弓非咬合側面影像、前牙區咬合影像、上頜前牙正面(側面)影像、下頜前牙正面(側面)影像、1:1個別牙影像、上(下)頜牙弓合面影像),側方牽拉影像(側方咬合影像、后牙舌、鄂側影像)。
2.2.4考核 每位學員按出科要求進行病例匯報,要求病例匯報的PPT包含規范化的術前照、術中照以及術后照,條件允許還應加入術后復診照。此外,科室定期舉行疑難病例討論。
3 小結
3.1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開展口腔數碼攝影課程的意義 口腔數碼攝影在為口腔醫學臨床工作的開展和創新提供便利的同時,也要求廣大口腔醫學工作者不斷學習掌握規范化的口腔數碼攝影技巧。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增加規范化口腔數碼攝影的教學內容,指導廣大口腔全科住培學員掌握規范化的口腔數碼攝影知識和技能,以適應現代口腔醫學發展的需求。以上提出的課程設計方案是對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開設口腔數碼攝影課程的初期探索,課程的內容不僅填補了口腔基礎教育中口腔數碼攝影教學內容的空白,還培養出了在口腔全科領域全面發展的口腔全科醫生。
經過為期兩年的口腔數碼攝影課程的開展,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口腔醫院全科住培基地認為有必要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過程中開設口腔數碼攝影課程。引導口腔全科住培生正確地了解口腔數碼攝影理論知識,并合理地拍攝、收集到了各專業大量的患者病情和治療資料,既促進了口腔全科基地的良性發展,也幫助全科住培生在投入崗位前不僅獲得了臨床診療技能,也能掌握數碼攝影技巧,便于后續的臨床經驗的積累、總結和同行交流與成果匯報。但在開展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問題有待改進,仍應繼續優化這一培訓課程的設置和實際應用。
3.2口腔數碼攝影課程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3.2.1帶教教師欠缺數碼攝影規范化培訓 在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中擔任教學的教師均是口腔臨床醫生,他們本身獲得的數碼攝影技巧多數來自自學、臨床經驗的總結和同行經驗交流。即使每位帶教老師能夠發表出優秀的病例報告,但他們的教學方法和水平存在一定差異,知識體系欠缺規范化、系統化。
3.2.2課程設置有待改善 口腔全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基地病人量較大,帶教老師及住培生在臨床實踐上的大部分時間處于接診狀態。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住培學員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病例收集,或帶教老師開展口腔數碼攝影的臨床培訓時間縮短導致效果達不到預期,學員拍攝的照片質量水平不一。
參考文獻
[1]韋金奇,劉峰.中國口腔臨床攝影發展歷史及現狀[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14, 7(8):502-505.
[2]劉峰.口腔數碼攝影[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12-24.
[3] Lowe E. Digital photography: The AACD series-part one [J]. J Cos Dent, 2010,26(1):25-30.
基金項目
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2018年教育教學研究項目(KQJ201808);重慶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2018年教育教學研究項目(KQJ201814)
通訊作者
柴召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