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玲 張士宏 姚雪輝 劉曄青
【摘 要】目的:觀察復明片治療中晚期青光眼術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符合原發性青光眼中晚期診斷標準的患者32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16例,各為28只眼,治療組青光眼術后采用口服復明片+甲鈷胺膠囊治療,對照組單純給予口服甲鈷胺膠囊治療,根據觀察視力(為主)、視野、OCT(為輔)評分。結果: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視力、視野、OCT與治療前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治療后視力、視野、OCT與治療前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視力:治療組總有效率85.71%,對照組總有效率17.86%。結論:復明片聯合甲鈷胺治療中晚期青光眼術后較單純應用甲鈷胺療效好。
【關鍵詞】復明片;中晚期青光眼;甲鈷胺膠囊
青光眼是以進行性視神經損害為特征的致盲眼病,其主要引起視網膜神經節細胞死亡而導致視功能不可逆性損害。眼壓增高對青光眼視神經損傷的發生和發展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危險因素。近年來國外學者已重視青光眼的視神經保護治療,即在有效控制眼壓基礎上,針對發生視神經損害過程不同環節,利用不同機制藥物,阻斷視神經損害的發生和發展。現在普遍認識到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術后視功能很難恢復。因此中晚期青光眼患者術后藥物對視功能的影響是仍然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議題。
1 資料與方法:
納入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眼科病房住院確診為原發性青光眼中晚期的患者,32例(56眼),患者年齡為45-70歲,平均年齡60.3±3.3歲,男性15人,女性17人,二組患者年齡、性別、檢查結果量化值無統計學差異。治療組青光眼術后采用口服復明片+甲鈷胺膠囊治療,對照組青光眼術后單純給予口服甲鈷胺膠囊治療,療程3個月。
診斷標準:1.視力明顯下降;2.視野不同程度缺損,包括(旁中心暗點,鼻側階梯,弓形暗點,管狀視野或顳側視島[1];3.C/D增大或神經纖維層薄變。
納入標準:1.符合青光眼的診斷標準;2.具有典型的視野缺損及神經纖維層薄變;3.無影響眼壓的全身疾病和服藥史。4.術前視力均為0.1以上,術后眼壓恢復正常的患者,眼壓<21mmHg。
治療方法:治療組青光眼術后采用口服復明片(西安碑林藥業)1.55g 日三次口服聯合甲鈷胺膠囊(揚子江藥業)0.5mg,日三次口服;對照組青光眼術后單純給予甲鈷胺膠囊(揚子江藥業)0.5mg,日三次口服。療程3個月。繼續隨訪,隨訪期間未再用藥,隨訪時間1年,視力及視野穩定。
其他:2例患者因為術前既有初期老年性白內障,在手術1年內白內障混濁導致視力下降,與應用復明片無關,經人工晶體植入術后重獲得了較好視力。
觀察指標:視力、視野、OCT檢查,采用ZeissOCT3,Humphrey視野計分別進行視盤周圍神經纖維層厚度,視野檢測。
統計學分析:采用SPSS17.0統計分析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對兩組治療前后自身和兩組間差異進行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療效標準:(1).視力提高0.1以上,視為好轉,視力無變化視為不變,視力降低0.1以上視為惡化(2).視野擴大>5°,視為好轉,視野縮小>5°視為惡化,中間視為不變;3.OCT檢查結果:神經纖維層增厚5um以上視為好轉,厚度變薄5um以上視為惡化,中間視為不變。
3 討論:
本課題運用中藥成分,采用中西醫結合對原發青光眼患者的治療,觀察視野、視力、OCT,來找到一種保護青光眼患者的視神經,為臨床提供更多的藥物選擇。復明片治療青光眼的機理:本組的青光眼就其中醫的病因病機,多屬肝腎不足,精血耗損,精氣不能上榮,七情郁結,玄府阻閉 [2]。復明片主要成分羚羊角、蒺藜、木賊、菊花、車前子、夏枯草、決明子、人參、石斛等藥物,主要功能為滋補肝腎,養陰生津,清肝明目的作用。在治療青光眼降低眼壓及應用甲鈷胺膠囊的同時,使用復明片可為青光眼視功能的恢復提供新的治療途徑:在改善青光眼術后視神經損害方面優于單純西醫治療,大部分患者視功能改善明顯。
4 展望
中晚期青光眼患者,尤其是晚期青光眼患者,日常生活嚴重受限,生活質量明顯下降,更離不開家人的陪護,給社會和家庭增添了負擔,積極改善患者的視功能,為他們的生活帶來光明和希望,是我們繼續奮斗的目標,后續我們將會進一步細化一些分析指標,比如OCT的檢查經常用于青光眼的診斷上,用于療效的評價還有待進一步探索和評定。
參考文獻
[1]劉麗娜 視野檢查在先天性青光眼療效評價中的應用,中國斜視與小兒眼科雜志,2004,
[2]羅正榮 中西醫結合眼科雜志,199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