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君
【摘 要】目的:分析腦癱高危兒早期干預治療的臨床效果及有效率。方法:我院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40例腦癱高危兒,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劃分為觀察組(n=20)和對照組(n=20)。對照組為常規干預,觀察組為早期干預,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和治療時間。結果:觀察組患兒的治療時間低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的差異明顯,統計學符合p<0.05。觀察組的治療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的差異明顯,統計學符合p<0.05。結論:對腦癱高危兒早期干預治療,獲取的臨床效果十分顯著,能保證康復效率的提升,降低治療時間,也適合臨床上的廣泛推廣。
【關鍵詞】腦癱高危兒;早期干預治療;臨床效果;有效率
小兒腦性癱瘓是中樞性運動、姿勢發育障礙長期存在,多發生在發育的胎兒。臨床上該疾病表現為認知、行為障礙等。近幾年,高危兒存活率不斷提升,但新生兒的腦損傷情況也在增加,特別是腦損傷后引起的腦癱并發癥。所以,在本文中,將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40例腦癱高危兒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早期干預治療的臨床效果。
1 臨床數據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數據資料
在2017年8月份到2018年8月份,我院收治40例腦癱高危兒,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為20例。
納入標準:腦損傷和神經發育不全者、神經系統檢查異常。
排除標準:精神疾病患者。
觀察組:男性14例,女性6例,最小年齡2歲,最大年齡10歲,平均(3.13±2.12)歲。
對照組:男性15例,女性5例,最小年齡1歲,最大年齡9歲,平均(3.14±2.11)歲。
上述比較分析無差異性,為p>0.05。但可比性十分明顯,適合進一步探討。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提供家庭指導,在康復治療人員的引導下,將一些簡單的方法交給家長。這樣回家后家長能給予練習。為患兒家屬提供健康教育,能加強對常規知識的學習[1]。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條件下,為患者提供早期干預治療。其中,主要的治療方法為:推拿、吞咽、按摩、撫觸等以及粗大運動和精細化運動等[2]。
1.3 效果判定標準
在分析兩組患兒治療效果分析中,顯效是6個月大的患兒經過Peabody評估,發現粗大、及精細運動評分維持在80-110分之間;有效則是經過Peabody評估,粗大、及精細運動評分維持在70-80分之間;無效是經過Peabody評估,粗大、及精細運動評分維持在70分以下。
1.4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40例腦癱高危兒分析中,采用了SPSS17.0版本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以t數值檢驗,兩組患兒臨床治療效果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數值判定標準為p<0.05,證明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的治療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觀察組顯效9例,有效10例,無效1例,治療效率為95%,對照組顯效7例,有效7例,無效6例,治療效率為70%,觀察組的治療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的差異明顯,統計學符合p<0.05。
2.2 對比兩組患兒的治療時間
經過兩組患兒在治療時間的比較分析,發現觀察組治療時間(6.24±1.52)天低于對照組治療時間(14.24±1.35)天,兩組在比較分析中具有統計學的研究意義(p<0.05)。
3 討論
腦性癱瘓疾病多與母親的妊娠、分娩過程等存在關系,這些因素很容易引起胎兒、新生兒腦損傷,無法保證腦正常發育。臨床上,該疾病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其嚴重程度和腦部的病變程度存在關系。當前,缺乏有效的治愈方法,還需要對患兒進行干預。在治療腦癱疾病中,盡早發現、盡早診斷和干預,將促使其效果的發揮[3]。
給予高危兒早期干預,在運動、智能發育等方面都將發揮積極作用,能避免神經系統后遺癥的增加,也會提高患兒的生活質量。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效率為95%,對照組的治療效率為70%,觀察組的治療效率高于對照組,組間存在的差異明顯,統計學符合p<0.05。其結果說明實施早期干預,在最大程度上將改善腦癱高危兒的運動功能,避免運動功能受限,也會確保患兒生存質量的提升。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很多,比如:對知識的缺乏、性別和經濟情況等[4]。對知識的缺乏,主要是因為家屬無法掌握有關知識,無法正確掌握腦癱方面的知識,心理上為各種不良狀態,無法保證患兒的盡早康復和治療。性別也為其中的主要因素,很多家長因為女性而不對其治療,錯過最佳的治療時間。同時,最為嚴重的為經濟情況,因為對腦癱患兒治療費用高,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康復,在這種情況下,很多家屬多放棄治療[5]。因此,需要加強和患兒的溝通和了解,逐漸消除家屬的不良情緒,保證患兒康復幾率的提升。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治療時間低于對照組,兩組在比較分析中具有統計學的研究意義(p<0.05)。由此可以發現,對患兒執行早起干預治療具備十分必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多方面的不利因素。
綜上所述,給予腦癱患兒早期干預治療,能積極改善腦癱高危兒的運動功能,提高腦癱患兒的生存質量,也適合臨床上的有效推廣。
參考文獻:
[1]劉威.腦癱高危兒不同時期干預的預后臨床觀察[J].中國醫藥指南,2017(1):102-102,103.
[2]周琳,郝文哲.河南省新鄉地區小兒腦性癱瘓高危因素分析[J].中國小兒急救醫學,2013(4):410-411.
[3]黃彥臻.高危兒的早期干預治療臨床療效觀察[J].家庭醫藥,2016,(8):11-12.
[4]夏敏,高美哲.早期綜合干預對腦癱高危兒神經心理發育的影響[J].濟寧醫學院學報,2012(4):265-267,269.
[5]李鈞,蘇林梅.早期干預對腦癱高危因素兒精神運動發育的綜合影響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上旬刊),2013(12):7034-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