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秋玉
【摘 要】目的:本次實驗將針對產婦母乳奶脹的發生原因進行分析,并探究不同護理方式產生的臨床效用。方法:本次實驗選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母乳奶脹的產婦,入選的患者共80例,根據產婦入院時間以單雙數分為兩組,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觀察組實施綜合性護理改善,并分析原因及結果。結果:觀察組護理后的滿意度為95%,高于對照組的77.5%,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采用綜合護理措施有利于緩解奶脹的發生,促使產婦乳房分泌保持通暢,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的質量。
【關鍵詞】產婦;母乳奶脹;原因;護理
產后奶脹是婦女常見的一種情況,多在產后的一周內,以脹痛、全身不適為主要臨床表現,這也會導致產婦的睡眠發生障礙,焦慮、緊張情緒加重[1]。而不同程度的奶脹問題入股處理不當也會對嬰兒的吸吮造成困難,產婦疼痛加重。本次實驗選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母乳奶脹的產婦,入選的患者共80例,通過綜合護理方式解決奶脹問題,幫助患者更好的適應母親的身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實驗選取了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就診的母乳奶脹的產婦,入選的患者共80例,根據產婦入院時間以單雙數分為兩組,各自40例。產婦年齡在24-35歲之間,平均則為(28.3±2.7)歲。從分娩方式、孕周、分娩結果等一般資料上看,兩組產婦不存在顯著差異,并且均對本次實驗知情,簽署了同意書。
所有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的護理措施,主要是對產婦進行奶脹問題的解決,或者分娩后的預防準備;觀察組實施綜合性護理改善,首先關注心理層面,多數產婦剛剛進入到母親的角色上,內心轉變較慢,缺乏適應性,在情緒上容易出現焦慮感,在奶脹發生的同時情緒低落,需要專業人員給予疏導和幫助,正確的面對問題;其次,在病情改善上,幫助母親具備基礎的喂養常識,并且正確的飲食,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給予建議。在分析奶脹原因的基礎上給予護理協助,對其可以減小低頻脈沖刺激按摩的方式進行改善,或者利用康復治療儀。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在評價標準上主要是對患者進行護理滿意度的調查,包括服務態度、護理準備、護理水平等方面,以滿意、比較滿意和不滿意為三個評級進行分析與對比。
1.4統計方法
在本研究中對母乳奶脹的產婦數據將進行全面的、系統的統計學分析,并采用專業軟件SPSS19.0進行具體的分析。其中,計量資料的選擇以(均數±標準差)以及百分比的形式進行表示,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觀察組護理后的滿意度為95%,高于對照組的77.5%,組間對比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從產后奶脹的原因上看,產婦不能對新生兒吮吸乳頭的疼痛感進行忍受,則會存在吸吮的延緩,此外,也有些外部原因,包括手術傷口疼痛,體位受限,以及產婦體質較弱而造成的無力感。其次,產婦對母乳喂養缺乏知識,如沒有耐心,缺少家庭成員的配合,并誤以為需要大量的下奶食物,而導致乳汁的過快膨脹,這些都是沒有必要的。而也有一部分產婦擔心母乳喂養會導致體型、乳房變形等,在錯誤的認識下拒絕母乳喂養行為,乳汁無法排出自然會造成奶脹[2]。
因此,在了解上述原因的基礎上實施護理措施的糾正、改善則具有方向性,能夠站在產婦的角度上思考問題,解決好奶脹的發生。在實施綜合護理的時候,加強母乳喂養的教育具有現實意義,特別是在喂養技巧上護理人員可以進行科學的指導,幫助產婦舒緩心情。此外,對于奶量問題也需要保持乳腺管的暢通,這對母乳喂養的成功起到了基礎性作用。而家屬的支持、反饋也會對產婦造成心理影響,故而需要護理人員進行必要的溝通工作。
母乳喂養和護理行為息息相關,掌握正確的喂養方式,防止乳房脹痛等,能夠更好地幫助產婦適應喂養,能夠放松身心,幫助新生兒進行吸吮[3]。對于脹痛的患者則需要通過按摩、抖動乳房的方式進行緩解,提升喂養次數。護理人員用專業性提供的服務也將會提升護患之間的信任度,能夠提升護理的滿意度,這一點,在本次實驗中也得到了認證。
綜上所述,采用綜合護理措施有利于緩解奶脹的發生,促使產婦乳房分泌保持通暢,有利于提高母乳喂養的質量。
參考文獻
[1]楊曉玲,劉靜.母乳喂養現狀調查分析[J].齊魯護理雜志,2017, 18(7):55-56.
[2]劉俊,熊汗琴,陳瑛.社區產婦母乳喂養健康行為干預研究[J].全科護理,2016,8(6):1599-1600.
[3]胡珍.剖宮產術后母乳喂養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28(28):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