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婷
【摘 要】目的:分析研究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治療期間應用人性化護理的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8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護理方法的差異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1例。其中給予傳統常規護理的為參照組,給予人性化理的為觀察組,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及不良情緒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的出血停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討論: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人性化護理模式,能夠顯著提升治療效果,同時患者的不良情緒也會得到更有效的緩解,十分有助于疾病的預后恢復,具有推廣價值。
【關鍵詞】人性化護理;功能性子宮出血;效果;不良情緒
在婦科疾病中功能性子宮出血是比較常見的疾病,原因主要是隨著卵巢功能的進一步衰退,致使植物神經的刺激發生異常,并最終出現的子宮異常出血狀況[1]。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為月經量增多以及不規律的陰道出血,嚴重者會出現貧血以及繼發感染等不良狀況。在臨床治療過程中需輔以科學的護理干預,才能有效保證患者的預后恢復。鑒于此,本院開展了此次人性化護理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11月-2018年10月期間收治的82例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此次研究,按照護理方法的差異將所有患者均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41例。其中參照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2-4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41±3.76)歲;病程在5個月-4年之間。觀察組患者年齡范圍在23-43歲之間,平均年齡為(32.39±3.85)歲;病程在6個月-4年之間。兩組患者以上基礎資料的比較上沒有明顯區別,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2.1參照組患者予以傳統常規護理措施,主要有及時對病房進行換氣通風,對患者的生命體征,特別是血流量進行嚴密監測,以及正確的用藥指導等。
1.2.2觀察組則開展人性化護理,主要有如下幾點:(1)心理疏導。首先護理人員需針對疾病的相關知識和治療方案,對患者進行詳細的說明和解釋,促使患者在充分了解自身狀況的基礎上,采取積極向上的態度接受治療,疏解其不必要的緊張、惶恐以及焦慮等不良情緒。同時在治療護理期間要與患者多接觸、多交流,拉近護患彼此的距離,并對以鼓勵性的語言開導患者,增加其治療信心,保證治療的依從性;(2)健康教育。囑咐其勤換內褲,要格外注意個人衛生,同時要勤換床單,避免出現交叉感染。提醒患者出血期間禁止坐浴以及性生活,平時多飲水;(3)飲食護理。保證患者的膳食均衡,適當食用枸杞、紅棗等補氣補血食品,增加高維生素以及高蛋白食物的攝入量,盡量不要食用辛辣食物[2]。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1.3.1分別采用焦慮(HAMA)、抑郁(HAMD)量表對患者治療前后的不良情緒進行評估,分數越低代表其不良情緒改善效果越佳。
1.3.2詳細記錄并比較兩組患者的出血停止時間。
1.4統計學分析
所有數據均采用SPSS18.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用( )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行 檢驗,(P<0.05)表示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比較兩組護理前后的不良情緒變化情況
觀察組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詳見表1。
2.2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
觀察組的出血停止時間為(3.97±0.46)d,明顯短于參照組的(8.43±0.74)d(P<0.05)。
3 討論
功能性子宮出血簡稱“功血”,臨床資料顯示其發病率在15%上下,主要有絕經期功血與青春期功血之分,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3]。人性化護理的核心在于全面掌握患者差異性的前提下,對其應用針對性的護理方案,提高其對疾病知識的知曉率,輔助消除其存在的不良情緒,從而保證治療效果。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出血停止時間明顯短于參照組(P<0.05);另外觀察組的不良情緒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參照組(P<0.05)。
綜上所述,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護理過程中應用人性化護理,可有效縮短出血停止時間,同時患者的負面情緒也得到了更為有效的控制,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胡霜玲. 對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的效果分析[J]. 當代醫藥論叢, 2016, 14(20):164-165.
[2]何麗芹, 萬蕾, 楊銘. 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護理中人性化護理干預的護理體會[J].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16, 16(68):17-18.
[3]王春梅. 人性化護理在功能性子宮出血患者護理中應用效果觀察[J].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8):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