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月蓮
【摘 要】甘南州是甘肅省麻風流行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到20世紀90年代得到了有效控制。目的:搞清流行特征,提練主要措施,總結防治經驗。方法:整理甘南州1949年~2015年963例麻風病人的原始記錄及相關資料,建立甘南州1949年~2013年麻風病人信息資料數據庫,完善相關資料,運用 Excel工作表xls軟件進行統計處理。結果:甘南州1949年~2015年累計發現麻風病人963例。主要流行特征是MB占77.6%,藏族占81.7%,農牧民占96.8%,診斷時的Ⅰ+Ⅱ殘疾率74.5%,年代越早發病率越高,最高的1954年年發病率為16.96/10萬, 1987年以后降到0.5/10以下。發現率最高的是1958年,年發現率為25.6/10萬,1988年降到0.5/10萬以下;患病率最高的是1965年,年患病率為0.9‰,1992年下降至0.008‰,至1996年全州8個縣均實現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目標。結論:甘南州的麻風病流行趨勢是一個從高到低至止控制的行過程,民族間的分布與人口學偏離、多菌型比例高、殘疾比例高、地域間的分極不平衡等為其主要流行特點,而高流行狀態下連續的深入調查、住院隔離治療、家屬預防性治療和聯合化療是本地區控制麻風流行的關鍵措施。
【關鍵詞】麻風病;流行特征;主要措施
為了搞清楚麻風病在甘南藏區的流行特征,總結55年來成功的防治經驗,我們對甘南州1949年~2013年麻風病的流行情況及其特征進行了整理分析,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按陳賢義、李文忠、陳家琨主編的《麻風病防治手冊》中麻風基本統計指標及計算方法1要求,設計滿足統計學要求的病人個案卡和課題調查表,整理甘南州1949年~2015年963例麻風病人的原始記錄及相關資料,更新和完善麻風疫情監測系統相關信息,建立甘南州1949年~2015年麻風病人登記冊、個人信息資料數據庫,運用 Excel工作表xls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得出本地麻風的基本信息和發病率、發現率、治愈率、復發率、兒童比例、延遲期、殘疾情況及其主要指標的變化情況并進行分析,得出結論。地理人口學資料為甘南州統計局編《數說甘南60年》公開資料。殘疾分級均轉換為0—3級。
2 結果
2.1流行特征:甘南州1949年~2015年累計發現麻風病人963例,分布全州8個縣(市)71個鄉鎮的344個村。男性607例,占63%,女性356例,占47%,男女比例為1.7﹕1。MB ( LL, L, BL, BB ) 747例,占77.6%,PB ( BT, TT,T, I ) 216例,占23.6%。藏族787例,占81.7%,漢158例,占16.4%,回族18例,占1.9%。農牧民932例,占96.8%,和尚24例,占2.5%,學生3例,占0.3%,其它4例,占0.4%。兒童(< 14歲)病人93例,占9.7%,15~45歲759例,占78.8%, 46~60歲84例, 占8.7%, 60歲以上27例, 占2.8%,1989年以后無兒童發病。延誤診斷期 ≤2年201例, 占20.9%, 3-5年446例, 占46.3%, 5年以上延誤 316例,占32.8%。診斷時殘疾0級246例,占25.5%,Ⅰ級殘疾367例,占38.1%,Ⅱ級殘疾350例, 占36.4%,Ⅰ+Ⅱ殘疾率達到74.5%,2006—2012年發現的6例病人中有Ⅱ級殘疾者4例,占66.7%。累計治愈662例,治愈率68.7%,復發94例,復發率為14.2%,復發再治愈85例,均為單療復發,無MDT復發病例。累計死亡240例,外遷與失訪52例。到2015底,尚有愈后麻風102例,分布在7個縣市的31個鄉鎮。
2. 2主要防治措施:甘南州的麻防工作起步較早,主要措施有以下幾個方面。
2.2.1發現病人:①重點調查:甘南州分別在20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開展了三次較大規模的調查,3次重點調查發現的病人占全州累計病人的35%。②線索:長期堅持對各種渠道獲得的線索及報病及時進行跟蹤檢查,通過線索調查共發現病人274例,占28.5%。③報病(含患者報病、家屬報病、村民群眾報病、基層醫生報病、基層干部教師)共發現146例,占15.2%。④主動就診共發現161例,占16.7%。⑤鄉鎮衛生院、各類綜合醫療機構皮膚科篩查共發現49例,占5%。
2.2.2 建立專業病院隔離治療:1968年以前發現的病人均送甘肅省各政療養院住院治療,1968年建立了甘南州麻風病療養院,發現的病人均住院隔離治療。
2.2.3 預防性治療:1969年—2002年新發現病人密切接觸的家屬給予氨苯砜100㎎/日預防性治療至病人治愈。
2.2.4治療病人,消除傳染源:1980年以前以氨苯砜單療配以中草藥治療,1981年開始利福平氨苯砜兩聯治療,1987年開始在全州實施聯合化療,治愈102例現癥病人,占累計治愈患者的16.4%。
2.2.5疫情監測:1996年以后制定了“甘南州麻風病疫情監測方案”開展監測工作,2006后開展了從綜合醫院人中皮膚病篩查麻風病等措施。
3 討論
甘南藏族自治州(甘南州)曾是甘肅省麻風病流行較嚴重的地區之一,全省大約20%的病人分布在甘南州2。從總體上看,甘南州的麻風病流行趨勢是一個從高到低至止達到部頒基本消滅指標,流行趨勢變化比較明顯,基本與甘肅省的麻風流行曲線相吻合3。從流行特點方面分析,年代越早流行越嚴重,Ⅰ+Ⅱ殘疾率達到了74.5%,性別比例有較明顯的特點,李文忠教授對我國1949年以來病人的統計結果是男:女=2.9:1 4,而我們的統計結果是男女比例1.7。與鄰近四川省的情況比較接近5,說明多菌型比例高是西部地區在型態分布方面比較明顯的特征。空間分布方面的特征是不均勻的簇集型分布,78.8%的病人是15~45歲的青壯年患者,延誤診斷期 ≤2年者只占21.8%,這些都是本地麻風的流行特征。值得一提的是,在整個的防治過程中并沒有價值的學術研究成果,但流行在上世紀后期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主要得益于以下四大措施,其經驗值得借鑒,一是從上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開展了3次較大規模的連續集中調查和一次重點調查,均在高流行狀態時期進行,二是1983年以前發現的病人全部住院隔離治療,三是1969年起對發現病人的家屬給予DDS預防性治療至病人治愈,四是1987年以后開展了聯合化療,這些綜合措施為較徹底地發現病人和控制傳播起到了關鍵性作用,使流行得到有效控制至實現了基本消滅麻風病目標。
參考文獻
[1]按陳賢義、李文忠、陳家琨主編《麻風病防治手冊》科學出版社.2002.2:140-1146.
[2]邱耀文,吳德強,蔡軍芳等,甘肅省50年麻風病年麻風流行趨勢分析中華皮膚科雜志,2000,(33):32.
[3]潘會洋,史長俊.甘肅省麻風病流行病學調查與研究.甘肅省麻風病防治科研資料匯編.1998:1-3.
[4]李文忠主編.現代麻風病學.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22.
[5]寧勇,吳新生,靳征等.四川省1951~1996年麻風流行病學分析,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2000,16(2):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