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立志
【摘 要】目的:分析利奈唑胺在治療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方面的效果。方法:我院在2015年9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50例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劃分為觀察組(n=25)和對照組(n=25)。對照組為常規治療,觀察組為利奈唑胺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療效和用藥時間與恢復時間。結果: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和對照組的各項指標對比分析,發現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得到改善,兩組比較存在統計學的研究意義,為p<0.05。結論:使用利奈唑胺在治療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獲取的治療效果顯著,適合臨床推廣。
【關鍵詞】利奈唑胺;血液病;革蘭陽性球菌;感染
革蘭陽性球菌感染發病率在逐漸提升,危害著人體的身體健康。臨床上采取的常規治療方法無法促使其效果的發揮,所以,使用利奈唑胺治療,能改善患者的各項指標。在本文中,將2015年9月份到2018年8月份收治50例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利奈唑胺在治療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如下。
1 臨床數據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數據資料
在2015年9月份到2018年8月份,我院收治50例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通過隨機數字表法進行分組,分別劃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為25例。
對照組:男性12例,女性13例,最小年齡23歲,最大年齡78歲,平均為(46.24±3.24)歲。
觀察組:男性15例,女性10例,最小年齡24歲,最大年齡79歲,平均為(46.25±3.25)歲。
以上兩組比對的差異化不存在,統計學為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進行常規治療,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提供哌拉西林(國藥準字:H20143065,批準日期:2014-02-24,生產廠家:石藥集團中諾藥業(石家莊)有限公司,英文名稱:Piperacillin Sodium),該藥物每次4克,一天兩次。如果是感染較為嚴重的患者,需要一次4克,每天為4-6次[1]。
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利奈唑胺(國藥準字:H20150035,批準日期:2015-05-15,生產廠家:江蘇豪森藥業集團有限公司,英文名稱:Linezolid)治療,該藥物每次為600毫克,一天2次,如果是感染嚴重的患者,需要結合實際適當增加[2]。
1.3 效果判定標準
顯效說明患者用藥后,所有的癥狀消失。有效是說明患者用藥后,癥狀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無效則是說明患者的癥狀未改變,甚至病情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在本次研究的50例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治療分析中,采用了SPSS17.0版本軟件進行處理分析。兩組患者的平均用藥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對比用(均數±標準差)的形式表示,以t數值檢驗,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分析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檢驗,數值判定標準為p<0.05,證明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分析
觀察組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4例,治療效果為84%,對照組顯效5例,有效7例,無效13例,治療效果為48%,兩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統計學分析符合p<0.05。
2.2 兩組患者平均用藥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的比較分析
觀察組平均用藥時間(7.35±1.52)天,對照組為(11.38±1.24)天;觀察組體溫恢復時間(3.41±2.46)天,對照組為(7.24±2.24)天,觀察組的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統計學分析符合p<0.05。
3 討論
惡性血液患者在實際治療期間,常常表現為明顯的中性粒細胞降低,其感染情況非常明顯。因為細菌增加癥狀的發生時間,帶來的發病率也非常高[3]。所以,給予抗感染治療,避免病情惡化十分必要。利奈唑胺藥物能快速吸收,用藥后的2個小時,患者的血漿峰濃度將達到最高。該藥物無論是靜脈輸液還是口服,都需要給予劑量的科學調整。但是,如果該藥物和高脂食物結合服用,將延遲血漿峰濃度的提升[4]。所以,該藥物和其他的藥物聯合應用,在劑量調整的時候不會損害人體肝腎,其具有的組織穿透性也非常好,能在臨床上積極使用。該藥物還具備良好的組織穿透性,能抑制細菌的增加,發揮的效果好,其安全性也很高。在實際使用期間,也需要注意到相關問題,如果是年齡較大、腎功能不以及組織穿透率較高的患者,藥物的濃度需要謹慎使用。當患者使用藥物后治療效果不好,積累更多的臨床經驗,并在藥物使用后給予透析,將藥物清除30%,保證治療效果的充分發揮[5]。
基于上述的分析,觀察組的治療效果為84%,對照組的治療效果為48%,兩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統計學分析符合p<0.05。觀察組的平均用藥時間和體溫恢復時間優于對照組,兩組之間具有明顯差異,統計學分析符合p<0.05。
綜上所述,使用利奈唑胺治療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患者,獲取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在短時間內維持患者體溫,降低臨床的實際用藥時間,也能減少不良癥狀的發生幾率,促使臨床價值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志勇.利奈唑胺治療血液病合并革蘭陽性球菌感染32例臨床效果分析[J].亞太傳統醫藥,2012(7):127-128.
[2] 金鳳波,夏瑞祥,金廣霞, 等.惡性血液病合并血流感染61例臨床分析[J].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12(3):201-205.
[3] 尹秀云,左向華,王淼, 等.惡性腫瘤及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9):4210-4212.
[4] 曾利軍,尹秀云,于農, 等.惡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與耐藥性分析[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5(11):2434-2436.
[5] 朱海波,鄧琦,劉鵬江, 等.2005~2014年血液系統疾病革蘭陽性細菌院內感染情況分析[J].臨床薈萃,2016(9):1006-101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