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建蘭
【摘 要】目的:分析品管圈在降低ICU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率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ICU接受的98名多種致病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49例。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護理,觀察組實施品管圈管理治療、護理模式。觀察兩組患者多重致病菌感染率結果:觀察組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情況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ICU實施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降低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機率,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執行力,有效提高了治療、護理質量,降低感染的發生。
【關鍵詞】品管圈;ICU;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率;
多重耐藥致病菌是臨床中一種微生物對兩類以上的抗生素同時產生耐藥情況的細菌,對近年來,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進步,侵入性檢查、治療等操作增多,加上臨床中對抗生素的濫用情況,使得多重耐藥菌群增多,耐藥菌感染率明顯上升[1]。預防和隔離是降低感染擴大的主要手段,臨床調查發現醫護人員在預防隔離措施方面執行例較差。基于此,本研究引進品管圈管理模式對ICU住院患者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進行預防和管理,旨在降低ICU提高醫護人員責任心和執行例,降低患者多重耐藥致病菌的感染機率。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ICU接受的98名多種致病菌感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均49例。對照組中男12例,女11例,年齡19~56歲,平均年齡(37.5±18.5)歲。觀察組中,男13例,女10例,年齡20~55歲,平均年齡(37.5±17.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結果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治療和護理,監護患者心電圖,靜脈輸液維持患者體內電解質、水平衡;觀察組實施品管圈管理護理:(1)加強護理人員對患者的心理輔導,為患者詳細講解多重耐藥菌相關的預防、治療、護理等方面的知識,讓患者對整個治療有一定了解,促進患者積極配合;(2)對于確診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立即采取隔離措施,降低病菌傳播的機率;(3)加強對患者中心靜脈置管、導尿管、負壓引流管等進行管理,嚴格按照無菌標準進行操作,并控制導管留置時間,避免留置時間過長或者頻繁更換增加感染的機率;(4)嚴格控制病室的住院人數,避免患者過多,增加床位造成病室擁擠護理工作不能得到有效開展而增加感染的機率;(5)嚴格控制ICU探視的時間以及每次探視的人數,避免探視人員過多、逗留時間過長而增加傳播、感染的機率;(5)嚴格對醫療用具、醫療廢物等進行分類管理,降低感染機率等。
1.3觀察指標
觀察實施前后多重耐藥菌(大腸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泛耐藥鮑曼不懂桿菌、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等)感染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統計與分析本次研究實施前后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采用x2檢驗和t檢驗,若P<0.05,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率對比
在不同管理模式下,對照組和觀察組大腸埃希菌感染率分別為:14.29%(7/49)例、4.08%(2/49)例,x2=6.248,p=0.012;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分別為:18.37%(9/49)例、4.08%(2/49)例,x2=10.246,p=0.001;泛耐藥鮑曼不懂桿菌感染率分別為:12.24%(6/49)例、2.04%(1/49)例,x2=7.845,p=0.005;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率分別為:8.16%(4/49)例、0.00%(0/49)例,x2=8.507,p=0.003;觀察組總感染率10.20%(5/49)例明顯低于對照組53.06%(26/49)例,x2=42.472,p=0.000;組間比較結果p<0.05。
3 討論
多重耐藥致病菌是由于常以濫用抗生素藥物,導致患者體內某種菌群對多種抗生素產生了耐藥的情況,逃避藥物對其滅殺的危險,是被人類強化的自然現象,給臨床治療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在ICU 中影響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因素主要有:(1)病房設施不到位,患者太多出現擁擠情況使得護理工作不能順利開展;(2)患者對多重耐藥致病菌相關知識不了解,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預防措施;(3)醫護人員責任心強,對防護、隔離、預防措施落實力度欠缺等[2]。
通過建立品管圈小組,由主治醫師擔任品管圈組長,護士長擔任品管圈副組長,對ICU感染流行病學、感染防控工作進行全面調查,定期開展品管圈會議,對ICU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防控進展、新發現的問題等討論、分析、總結,并根據討論的結果制定可行性對策;同時立一名監督護士,專門對醫生、護士從事醫療活動時不按規定洗手、消毒、無菌或隔離穿戴等違規行為進行監督。有效提高了醫護人員對預防、隔離等工作的執行力度,加強了防護工具的使用,嚴格按照標準進實施消毒、隔離、預防措施,有效降低了交叉傳染的機率,同時對患者進行多重耐藥致病菌預防、自我保護等相關知識宣講,有效提高了患者自我防范意識[3-4]。本研究通過對ICU患者實施品管圈管理護理模式有效降低了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機率。
綜上所述,在ICU實施品管圈活動能夠有效降低多重耐藥致病菌感染機率,提高醫護人員的責任心和執行力,有效提高了治療、護理質量,降低感染的發生,值得在臨床中推廣。
參考文獻
[1]譚莉, 賴曉全, 徐敏,等. 品管圈在提高多重耐藥菌病人防控措施落實率中的應用效果[J]. 護理研究, 2017, 31(3):353-356.
[2]胡建麗, 賈麗華, 金艷艷,等.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ICU導管血行相關性感染率中的應用[J]. 護士進修雜志, 2017, 32(17):1578-1581.
[3]張華娟, 王華軍, 李子俊,等. 運用品管圈提高病區醫務人員對多重耐藥菌患者防控措施落實率[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6, 13(10):88- 90.
[4]沈益美, 方梅, 王偉偉. 品管圈活動在降低ICU中心靜脈導管相關性血流感染中的應用[J]. 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 2016, 11(10): 1011-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