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香 朱健
【摘 要】目的:探討中醫外治法護理干預對養老院中原發性高血壓患者的影響。方法:將8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綜合護理方式,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上中醫外治法護理。計量資料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干預前兩組平均收縮壓、平均舒張壓、血TC、 血TG ,兩組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6個月后,實驗組、對照組的平均收縮壓分別為 133.28±11.35 、140.26±9.21,平均舒張壓分別為81.28±5.85、 86.62±6.21;血TC分別為4.14±1.23 、 5.09±1.36 , 血TG分別為1.92±0.32、 2.19±0.41 ;患者護理滿意度分別為 91.30±6.38 、 86.63±6.04 ;生活質量評分方面分別為90.20±7.30、 84.91±6.95 ,兩組資料比較實驗組均優于對照組(P<0.01)。結論:中醫外治法護理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血脂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
【關鍵詞】中醫外治法;穴位貼壓;降壓溝;人迎穴;高血壓;護理
【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influence of exter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 in the nursing home. Methods:80 patients with primary hypertens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4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nursing,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the 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wo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and P<0.05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Results:the average systolic pressure, mean diastolic pressure, TC and T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fore intervention (p>0.05).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average systolic pressu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133.28±11.35 and 140.26±9.21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diastolic pressure was 81.28±5.85 and 86.62±6.21 respectively, and the blood TC was 4.14±1.23, 5.09±1.36 respectively, the blood TG were 1.92±0.32, 2.19±0.41, and the patients'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91.30±6.38,86.63±6.04,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was 90.20±7.30 and 84.91±6.95 respectively. The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ll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P<0.01). Conclusion:TCM External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lipid level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and satisfaction with nursing service.
【Key words】External trea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oint sticking pressure; blood pressure lowering ditch; Renying point; hypertension; nursing
近幾年調查結果顯示隨著我國人口老年化的日益加劇,使得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年升高的趨勢。研究證實,高血壓可導致患者出現心、腦、腎等多個器官的功能減退,甚至會引起器質性病變[1]。高血壓是臨床上最常見的老年高發疾病之一,在我國有較高的發病率[2],目前尚無根治方法。為尋求更好的干預方式,我院決定在收住的高血壓患者中開展中醫外治法護理干預,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養老院收住的80例原發性高血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明確診斷為原發性高血壓,診斷符合2010年我國高血壓防治指南的高血壓定義與分類[3],隨機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實驗組40例患者中男21例,女19例,年齡60-86歲,平均66.55±5.93歲,平均病程4.31±2.37年;對照組40例患者中男18例,女22例,年齡61-85歲,平均65.32±5.49歲,平均病程4.31±2.56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綜合護理方式:按時服用降壓藥物和治療性生活方式干預(包括健康教育:定期進行高血壓知識及相關知識的專題講座;低鹽低脂飲食:每人每日食鹽量以不超過6g為宜,多吃新鮮水果蔬菜;戒煙限酒;適當運動等),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上中醫外治護理,我們選用無創傷的簡便易學、易操作,患者樂于接受的藥枕、足浴、穴位貼壓療法。具體做法如下:
1.2.1 藥枕 藥物組成:鬼針草150g 羅布麻150g杭白菊100g 夏枯草100g 槐花100g。制作方法:上藥研末,裝入棉布小袋,嵌入患者平時用的枕頭內,藥枕3個月換一次藥。
1.2.2 足浴 藥物組成:吳茱萸30g 刺蒺藜30g 夏枯草30g 鬼針草30g 。方法:水煎后去渣取汁500ml,以1:8比例兌入溫水,放入桶中,溫度適宜時,浸泡雙足,每晚1次,每次20分鐘左右。
1.2.3 穴位貼壓 貼壓藥物:決明子。
貼壓部位:雙耳降壓溝(定位:在人耳廓背面,由耳廓的內上方斜向外下方行走,用手摸時可以清晰地摸到一條凹溝,此溝叫降壓溝,又叫耳背溝)、雙側人迎穴(定位:在頸部喉結旁,當胸鎖乳突肌的前緣,頸總動脈搏動處)。
具體做法是:一次選取一側降壓溝和人迎穴,交替選用。晚上20:00左右,護理人員用沾有75%酒精的棉簽消毒患者需要貼藥的部位,等干后,左手固定需要貼藥部位的皮膚,右手將事先準備好的粘有決明子的膠布,對準要貼藥的部位貼好,并給予適當按壓,一開始時是護理人員按壓,以后教會患者,讓患者自己按壓,以局部產生酸、脹、痛、麻、熱等感覺為度,每次3分鐘,降壓溝部位的藥貼,保留1-2日,每天早、中、晚、睡前各按壓一次,人迎穴部位的藥貼,晚上貼上,次日晨起時取下,每天早晚各按壓一次。每15次一療程,每療程之間休息2-3天。注意不要磨破皮膚,以防感染。
1.3 觀察指標 觀察三個方面。第一,觀察兩組患者血壓控制情況。所有患者在干預前3天定時、定點、定人、定血壓計測量患者的基礎血壓,取平均值,干預6個月后,我們再次連續3天定時、定點、定人、定血壓計測量患者的血壓,仍取平均值。第二,觀察兩組患者血脂控制的情況,干預前和干預6個月后各測患者血脂一次。最后是對兩組患者干預后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使用SPSS15.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使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以P<0.05為有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血壓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1,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血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血壓皆有所下降,實驗組血壓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患者血脂控制情況比較 見表2,結果顯示,干預前兩組血脂指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血脂皆有所下降,實驗組血清總膽固醇(TC)、甘油三脂(TG)均低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和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 見表3,結果顯示,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和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其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3 討論
2002年衛生部組織的全國27萬人群營養與健康狀況調查顯示,我國18歲以上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到18.80%,然而,我國人群高血壓治療率和控制率分別為24.7%、6.1%,依然很低[4]。究其原因,一方面,一部分未出現明顯癥狀的患者認為自己已經康復,從而中斷服藥治療,導致血壓失控,另一方面,是有一部分患者缺乏高血壓方面的知識及相關方面的知識,導致血壓控制失敗[5]。鑒于中醫藥在我國有廣泛地群眾基礎,在老年常見病、慢性病、多發病的防治和養生康復中有顯著療效[6],對高血壓患者在常規綜合護理的基礎上實施了中醫外治護理干預措施,初步證明了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對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血脂有顯著的調控作用。
本研究顯示,在干預前,實驗組與對照組的血壓、血脂未見顯著差異(P >0.05),干預6個月后,兩組血壓、血脂皆有所下降,較干預前有顯著差異(P <0.05),兩組間比較亦有顯著差異(P <0.01),說明實驗組療效優于對照組。同時,筆者觀察到干預后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價和生活質量評分,實驗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1)。這主要體現了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對患者主觀感受和客觀檢查的積極影響。臨床研究顯示,應用中醫外治治療,不僅能夠為治療高血壓病提供更多的治療途徑,而且可以避免或減少口服藥對身體可能造成的不良反應[7]。高血壓大都屬于祖國醫學“眩暈”、“頭痛”范疇,就其部位而言,在頭,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頭與全身經絡緊密相連,我們選用具有平肝潛陽、活血通脈等功效的中草藥,經過炮制后,作為枕芯裝入枕中。藥物直接作用于頭部,促使頭部經絡疏通,氣血流暢,改善局部微循環,調整腦部神經。足浴中的藥物有效成分作用于局部,經吸收,循行經絡血脈,到達全身,達到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散寒止痛,調整陰陽的功效。刺激人迎穴降壓療效肯定[8]。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夏枯草具有清肝火降血壓的作用,羅布麻、刺蒺藜有利尿降壓作用,槐花能涼血止血清肝火,具有降壓、防治動脈硬化及擴張管狀血管、改善心肌循環的作用,野菊花有明顯的降壓作用,吳茱萸的降壓作用主要是擴張外周血管所致,決明子有利尿降壓,抑制血清膽固醇升高和主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作用[9]。鬼針草有降壓降血脂的作用,其主要成分是總黃酮,可以增加機體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脂質過氧化反應的損傷,進而保護心血管細胞免受損傷[10]。諸藥共奏利尿擴血管降血壓之功效,多種中醫外治護理康復方法共施,在顯著控制血壓的同時,還兼顧了對脂代謝等危險因素的控制。
4 結論
①由藥枕、足浴、穴位貼壓等療法構成的中醫外治護理技術在我國具有良好的民眾基礎,具有簡、便、廉,副作用小,療效好,可操作性強的特點。
②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患者的血壓、血脂水平。
③中醫外治護理干預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護理服務滿意度。
④中醫護理干預在高血壓預防、治療、康復方面優勢明顯,值得在社區醫療機構和養老機構中推廣。
參考文獻
[1]周京敏,周俊,潘志文,等.左室收縮功能正常的心高血壓左室肥厚伴左心衰動患者血清NT-pro、BNP水平的變化及影響因素探討[J].中國臨床醫學,2010,14(2):129-131.
[2]沈潔,姜慶五.2005-2010年中國城市居民期望壽命性別差異的分析[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3,34(7):690—695.
[3]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修訂委員會. 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1,39(7):579—616.
[4]葛均波,徐永健主編.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257.
[5]王衛忠.綜合性干預對高血壓易患人群相關知信行的影響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28):3294-3296;2012,15(28):3302.
[6]王麗,井明鑫.北京市中醫干預在社區養老服務中的現狀分析[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3):69-70.
[7]梁紀文,黃淑芳.高血壓病的中醫特色治療與康復[J].中國臨床醫生,2011,39(10):3-5.
[8]劉楠,樊小農,孟智宏.針刺人迎穴為主治療原發性高血壓療效的Meta分析[J].河南中醫,2017,37(7):1282-1287.
[9]雷載權主編.中藥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社.2001:57-58,70,152-153,185,260-261.
[10]王中曉.鬼針草總黃酮對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作用的探討[J].社區醫學雜志,2014,12(6):72-73.
作者簡介:
周翠香;學歷:本科,職稱:主管護師、三級心理治療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