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亞 魏其其格 浩斯巴雅爾
【摘 要】浩斯巴雅爾老師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二批老蒙中醫(y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主要從事內科疾病的蒙醫(yī)藥防治,具有廣博的醫(yī)學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作風嚴謹,一絲不茍,是我們學習的榜樣。本文總結了浩斯巴雅爾老師的學術思想。
【關鍵詞】浩斯巴雅爾;學術思想;總結
浩斯巴雅爾老師是內蒙古自治區(qū)第二批老蒙中醫(yī)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教師,錫林郭勒盟蒙醫(yī)醫(yī)院博士、主任醫(yī)師。浩斯巴雅爾老師擅長內、外、婦、兒科疑難雜癥的治療,特別對陳舊性肺結核,布魯氏菌病,心血管疾病的辯證論治有獨到的見解。本人有幸跟隨浩老師學習,聆聽教誨,受益匪淺,對浩老師的學術思想及臨床經驗有所感悟。現(xiàn)將浩老師的學術思想簡要介紹如下。
1 與時俱進,創(chuàng)立新方
浩老師在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辯證運用經方取得了良好的療效,但他不拘古方,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總結,在先人的研究基礎上不斷的摸索,創(chuàng)立了新方,如蒙藥蘇日嚴其木格,吉茹很其木格,敖其根湯,內麗木勒湯,額麗根其木格等,在臨床中結合患者病情,隨證加減,收到了奇效。
2 注重“首先辯證寒熱”
蒙古人對飲食、氣候、環(huán)境與疾病的相互關系,也很早有了一定的認識,逐漸積累了調理寒熱,治療疾病的經驗,如應用酸馬奶、羊肉湯等來滋補和強壯身體,增強抗病能力病治療疾病。文獻對“首先辯證寒熱”的論述有蒙醫(yī)學家伊希巴拉吉爾在他寫的《甘露匯集》一書中:“一切級的發(fā)生都以六種疾病(即在由三弊引起的疾病之上,加由血、黃水河蟲一寢的疾?。楦?。伊氏把“寒癥”、“熱癥”兩章排列在“十要癥”之首,并寫了“寒熱相搏”、“寒熱轉化”等,豐富了寒熱癥理論。
寒癥-以巴達干、赫依亢盛為病的寒性病變。寒性病的發(fā)生均以巴達干病變?yōu)橹鳎⒂泻找阑虬瓦_干、赫依兼雜為病的各種變化。寒癥從本質上可分為不消化、結痞、腫脹和陳舊四種。寒性疾病有發(fā)病緩慢,發(fā)展變化亦均遲,治程也較長的特征。
熱癥-以血、希拉亢盛為病的熱性病變,并有血或血、希拉兼雜為病的各種變化。熱癥從本質上可分為傷熱、瘟熱、騷熱、毒熱四種。熱性病變有發(fā)病急驟,發(fā)展迅速,且易并發(fā)其他疾病等特征。
3 體制特性與環(huán)境相結合
體質特性是人體生來就具備的生理上的特性,亦叫人之稟賦。人的體質、肌肉、體溫、記性、氣色和性格等,生來就有互不相同的特性,這是由人體三根之以何根為主要成分成長所決定。古代醫(yī)學家以赫依、希拉、巴達干散人體由三根理論為基礎吧人之體質分為赫依型體質、希拉型體質、巴達干型體質、赫依希拉混合型體質、赫依巴達干混合型體質、巴達干希拉混合型體質和三者聚合型體質七種類型。人體之特性在胚胎生長發(fā)育期即已具備。
人體能否健康地存在的外因,在于人體與自然界的關系是否保持協(xié)調。所謂人體與自然界的關系,就是指三根之二十種特性---澀、輕、涼、細、堅、動(赫依特性);膩、銳、熱、輕、臭、濕、瀉(希拉特性);膩、寒、重、鈍、軟、粘、固(巴達干特性)和五元之十七種性能---軟、重、濕、膩、堅、寒、鈍、涼、柔、稀、干、糙、熱、輕、銳、澀、浮等之互相協(xié)調,互相影響之關系而言。人體之所以能適應外界環(huán)境,是由于維持生命的、主宰機體活動的各種赫依和起源于腦海之白脈二者相互協(xié)調,共同起著調節(jié)外緣與內因的作用所致。
4 注重蒙醫(yī)脈診
脈診即切診,為醫(yī)生用食、中、無名指指腹觸按病人腕部脈搏,通過脈象的辨別,以了解疾病的診察方法。所謂脈象是指脈搏所表現(xiàn)的深淺,動勢的和緩,波動的幅度,充盈度和跳動律等。
四季、五行與脈象及臟腑的關系 春夏秋冬四季及其四個土旺期共為五時。春三月為陽氣初升,草木萌生季節(jié),在臟為肝木脈和膽脈旺盛爾運行之時,故脈搏細而跳動;夏三月為氣候炎熱,葉展雨淋季節(jié),在臟為心火脈與小腸脈旺盛而運行之時,故脈搏粗壯而脈勢悠長;秋三月為陽氣乍衰,谷物成熟季節(jié),在臟為肺金脈和大腸脈旺盛而運行之時,故脈搏短促而跳動粗暴;冬三月為天氣寒冷,水土冰凍季節(jié),在臟為腎水脈與膀胱脈、精府脈旺盛爾運行之時,故脈搏柔和而遲緩。每季中月十五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劃定四時,則計算即能準確。四時每一季節(jié)的四個分季的四個十八天,計七十二天,則為土脾脈與胃脈旺盛而運行之時,脈搏跳動柔和而短促。
5 驗案舉例
5.1病例資料 烏某,女,28歲,蒙古族,錫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人。1998年8月10日因感冒咳嗽、咯血、胸痛、低熱就診于我院。既往有肺結核病史10年。行胸部正位X線檢查示:陳舊肺結核合并感染。入院后經蘇日嚴其木格等治療1周后咯血基本好轉,繼續(xù)治療5個療程(一個療程為一個月),患者病情明顯好轉,咳嗽、咯血、胸痛,乏力等癥狀明顯好轉出院,該患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5.2 病例資料 趙某,男,51歲,漢族,河北省陽原縣人,農民。肺結核病史20年。于1997年因出現(xiàn)反復咳嗽、咯血、胸痛、乏力等癥狀住院。曾經在康保胸科醫(yī)院、河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等住院治療幾次。來我院后經蘇日嚴其木格治療1周后止住咯血,乏力癥狀較前好轉,繼續(xù)治療6個月后全身癥狀明顯好轉,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5.3 討論 結核是常見病、多發(fā)病,因感染結核桿菌而引起的一種慢性消耗性疾病。本病系一種由三根失調而傷及肺臟,以咳嗽、咳痰、氣急為特征的肺部疾病。肺為主呼吸、氣體交換之器官,它既是居于巴達干之位置,又是病變巴達干竄行之道。因而,肺臟患病,巴達干性寒癥者多見。但又因肺臟血脈豐富,故亦易患血、希拉性疾病。如在《四部醫(yī)典》中云:“醫(yī)治肺、肝、膽等臟腑疾病時,應以清熱為主?!彼葬t(yī)治肺病,對熱邪與寒邪,應予同時注意。治宜清熱為主,并防其轉變?yōu)榘瓦_干性病。藥物宜投沙參七味湯、檀香八味散,蘇日嚴其木格等蒙藥。蘇日嚴其木格為清肺順氣、通宣氣管、滋補肺腎、祛痰、止咳;主治各種結核,肺內感染、氣管炎、肺氣腫等。
6 結語
綜上所述,名老蒙醫(yī)浩斯巴雅爾老師在他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中辯證運用經方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總結,在先人的研究基礎上不斷的摸索,不僅對內科系統(tǒng)疾病的診斷、治療有了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手法,而且對于蒙醫(yī)傳統(tǒng)療術和外科方面也尤為熟練。本人有幸跟隨浩老師學習,聆聽教誨,受益匪淺。他作為一名蒙醫(yī)大夫,努力為蒙醫(yī)藥事業(yè)貢獻了他的一生。愿蒙醫(yī)藥事業(yè)的明天更加美好!
參考文獻
[1]《中國醫(yī)學百科全書——蒙醫(yī)學》(漢文版)上??萍汲霭嫔?/p>
[2]《四部醫(yī)典》(漢文版)上??萍汲霭嫔?/p>
[3]《蒙醫(yī)甘露四部》(漢文版)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4]鐘偉,曾國強等 曾國強老師肺系疾病及學術思想探討[J].云南中醫(yī)中醫(yī)雜志,2017,38(5):5-6
[5]王明明,黃雪珍,吳萌萌,朱才豐,蔡圣朝等 項九針結合舌針治療中風后吞咽障礙的臨床經驗[J].實用中西醫(yī)結合臨床,2017,17(4):111-112
[6]《伊·浩思巴雅爾醫(yī)學論文集》赤峰市國彩印刷有限公司2010年1月第一版
[7]王漢,熊壯,劉鐵軍等 劉鐵軍教授運用經方辯證組合治療肝病經驗[J].中西醫(yī)結合肝病雜志,2017,27(2):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