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玲
新生兒科是個特殊的科室,初生寶寶因疾病入科,家屬心理焦慮,心情煩躁,作為兒科護士,做好與家屬的溝通,對家屬進行心理安慰及心情調節尤為重要,開展健康知識宣講,讓家屬了解所患疾病知識及注意事項,提高患兒家屬滿意度,增進護患關系有利于促進患兒早日康復
1 一般資料
1.1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從患兒入院一直到出院對家屬進行有計劃、有規律、有次序的健康教育。自行設計新生兒疾病的相關知識問卷,滿分100分,得分≧85的家屬視為健康教育達標,以及工作滿意度問卷。
2 健康教育方法
2.1 入院時的健康教育:患兒入院時,除了向患兒家屬介紹住院的環境與一些醫療設備的使用方法以及和藹的態度,真誠的語言,溫馨的話語,主動和患兒家屬的溝通外,發放圖文并茂的育兒知識,內容豐富,通俗易懂的防病治病知識手冊。通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講解新生兒疾病的相關知識,介紹醫院優勢、專科特色、病區環境、探視制度及喂養方式。盡量滿足患兒家屬需求,關懷家屬,耐心傾聽家屬的訴說,獲得家屬的信任,減輕焦慮,使其產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2.2 入院后的健康教育:有的家屬對孩子的病變較擔心和焦躁,此時醫務人員要糾正心里偏差,根據患兒不同的病情,對家屬做好心里疏導,讓家屬親近孩子,如家屬陪同孩子做各種檢查等,增進母子或父子感情,利用各種方式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新生兒相關疾病的醫學知識宣教;如母乳喂養方式,新生兒的一般護理、各種常見病的病因及預防、治療護理知識和康復過程等。使其家屬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堅定家屬對患兒治療的信心。利用探視時間,針對家屬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疾病知識講解,或利用專題講座的形式,不定期地給家屬集中講課,讓家屬從多種渠道獲得健康教育知識,解答家屬的問題。
2.3 出院時的健康教育:新生兒家屬大多缺乏幼兒喂養和營養發育的知識,因此,針對這種情況,由具有豐富臨床經驗的主管護師親臨指導示范患兒的臨床生活護理,對家屬進行講解嬰兒的護理要點、醫學知識教育、育嬰知識及注意事項,想家屬發放健康教育手冊,指導家屬新生兒出院后的喂養、沐浴、眼部、臀部、臍部、等方面的護理。新生兒預防感染尤為重要護理新生兒時,要注意衛生,在每次護理前均應洗手,以防手上沾污的細菌帶到新生兒細嫩的皮膚上面發生感染。
3 結果
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加強健康教育,患兒家長的護理后健康教育達標率及滿意度。結果健康教育達標率為97.8%(97/100)且患者的滿意率為96.6%(116/120)。
結論:在新生兒科中實施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和新生兒科知識普及,更利于患兒有良好的預后、促進其恢復和政策發育意義重大。
4 討論
健康教育是一項有目的、有組織、有系統、有評價的教育活動。健康教育貫穿于患兒從入院到出院的各個環節,使健康教育與系統的醫療護理想結合。入院時告知探視制度、規章制度、醫療優勢,首先讓家屬產生信任感;住院過程中循序漸進地告知家屬所有的治療護理過程及輔助檢查的目的、意義、方法,發放一日清單,講解費用結構,讓家屬消除疑慮,取消顧慮,從而更加信賴于我們。出院讓家屬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解除了初為人父知識缺乏的后顧之憂。發放健康教育卡定期電話隨訪,保證了健康教育的延續性與完整性,密切了護患關系,提高了健康教育質量,提高了家屬滿意度。利用健康教育,避免了一次性教育內容過多,家屬不易掌握、難以適應的現象,同時也指導年輕護理人員健康教育的正確路徑,避免因經驗缺乏所造成的無效教育,提高了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