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目的:對神經內科病患護理安全的隱患進行分析并對相關的對策進行探討。方法: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病患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有病患30例。對兩組病患在護理過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進行分析,實驗組病患進行有針對性的優質護理,而常規組病患則進行常規護理,對兩組病患護理的結果以及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進行對比。結果:實驗組病患護理的效果要優于常規組病患,而實驗組病患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要低于常規組病患(P<0.05)。結論:對于神經內科中的病患護理要加強其護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的管理,并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此來將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降低,并能提高病患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關鍵詞】神經內科;護理安全;對策探討
在實施護理工作過程當中,護理安全指的是患者不會發生在法律法規允許范圍外、機體結構、心理以及功能上受到損害、死亡、障礙或缺陷等。神經內科患者的特點表現為危急、危險、嚴重等。病情的特點在于容易出現意外、變化迅速[1]。神經內科在進行護理當中常見的安全隱患問題進行總結并制定相應的防范措施,報告如下。
1 一般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我院神經內科收治的病患中選取60例作為研究的對象,將其分為常規組和實驗組,每組有病患30例。常規組中有男性病患19例,女性病患11例,年齡段在49歲至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2.1)歲;實驗組中有男性病患17例,女性病患13例,年齡段在49歲至8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65.5±2.2)歲。兩組病患在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的對比上并沒有太大的差別。
1.2方法
對兩組病患的相關臨床資料進行分析,總結出在護理的過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對常規組病患采用常規護理,而實驗組病患則采用針對性的優質護理,具體步驟為:(1)環境的護理:對病患居住的病患環境進行護理,保持室內清潔,并隨時保持空氣的清新,從而為病患提供一個舒適的修養環境;(2)體位的護理:護理人員知道病患采用正確的體位,讓患者能夠保持舒適的感覺,對于有呼吸困難以及心前區出現疼痛的病患可以出現半坐位或者是坐位的姿勢,而對于腹部出現疼痛現象的病患則可以用側臥位的姿勢,從而減輕腹壁的緊張程度。(3)心理方面的護理:護理人員要經常和病患進行溝通,并對病患和其家屬的意見進行傾聽,認真的解答病患的問題,并用溫和的態度來對待病患,幫助其消除不良的情緒;(4)生活方面的護理:飲食方面要讓病患進食清淡的食物,并且要囑咐病患定期進行鍛煉,從而避免靜脈血栓的發生,指導病患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情。
1.3觀察的指標
對兩組病患護理的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進行觀察。
1.4統計學的指標
本文使用統計學軟件SPSS21.0對數據進行處理,以P<0.05為標準表示數據之間的比較具有統計學的意義。
2 結果
2.1兩組病患護理的效果對比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病患的護理效果要明顯優于常規組病患的護理效果(P<0.05),具體情況見表1。
2.2兩組病患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對比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病患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要明顯低于常規組病患不良反應發生的概率(P<0.05)。
3 討論
在神經內科的病患中肢體癱瘓是主要的臨床特征,病患由于行動的不方便因此需要借助一定的外力或者是安全的措施才能進行活動,但是在本次的研究調查中大部分病患反應神經內科的安全設施還存在著不夠完善的現象,從而會對病患的活動造成一定的影響。法律方面的意識比較單薄。大部分醫護人員其法律的意識比較單薄,只知道履行對病患服務的義務,但是很少能夠履行到告知的義務,容易在不經意之間對病患的知情權忽略,也會在不經意之間將病患的隱私泄露,從而增加了醫患糾紛發生的可能。
護理人員和病患之間缺乏一定的有效溝通。有部分的病患會反應在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的態度不夠好,并且語言交流比較少,因此溝通方面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針對以上存在的隱患,為了進一步提高護理的質量,可以使用針對性的優質護理對病患進行護理干預。對安全的設備進行完善,并提高護理人員的法律意識,保護好病患的隱私,同時培養護理人員的溝通交流能力,加強護患之間的溝通,減少護患矛盾的發生。通過對比發現,實驗組采用優質護理,其護理的效果要優于常規組病患,而實驗組病患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要低于常規組病患(P<0.05)。
4 結論
綜上所述,對于神經內科中的病患護理要加強其護理中所存在的安全隱患的管理,并要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以此來將不良事件的發生概率降低,并能提高病患對護理的滿意程度。
參考文獻
[1]鄭曉芳 . 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探討 [J]. 基層醫學論壇 ,2016,20(12):1736-1737.
[2]徐曉艷 . 神經內科患者護理安全隱患分析及對策探討 [J]. 吉林醫學 ,2012,33(31):6914-6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