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子超
摘要:初中語文教學在課程中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學科,而閱讀則是語文教學過程中的主要組成部分。語文閱讀對培養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思想道德素質等具有重要意義。但就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來看,存在很多不合理現象,致使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沒有真正做到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現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一問題進行探討,以期提高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閱讀;價值觀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穩定提高,人們的價值觀也在不斷提高。正確的價值觀是人們對自身價值的正確認識。但由于社會形態和人們思想意識的認識,大多數人過多的追求自身利益而忽視了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導致價值觀出現了一定的扭曲。語文作為一種人文性的學科,其教學內容充滿了各色的人文風采,對學生的認知、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造成不小的影響。閱讀更是在語文教學中占有重要的比例,然而在如今教育的影響下,部分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在語文閱讀實踐教學中并沒有過于重視培養學生的道德素質,從而導現出很多教育問題。
一、初中語文教育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意義
在初中語文教育的閱讀實踐過程中進行價值觀教育,是對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和保證語文教學效果起到了很大的正面作用。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初中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會都受到了社會上多種因素的影響。在學生希望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的同時,還對自己的人生感到了一些迷茫。在此情況下,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價值觀培養就顯得極其重要了。所以,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價值觀教育的意義可以總結為以下兩點。
1。展現語文教學的意義
隨著新課標的發布與實施,語文教學成為僅次于政治教學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教學課程。語文閱讀是一種具有知識性和情感性的課程,學生在閱讀學習過程中對自身的思想道德意識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培養了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這也是語文閱讀的一個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高考的影響,多數教師將語文閱讀作為保證學生拿到高分的關鍵之處。
2.培養學生的品格素養
在如今社會,任何企業對人才的要求都不單是知識、技能水平的高低,更重要的是品格素養。可以說一個人要想取得一定成功,只憑借技能是不夠的,還需要良好的品格素養。
二、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誤區
由于如今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價值觀存在了誤區,現對部分學校進行了實際的調查,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價值觀培養的誤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學觀念的落后
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已經明確說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實現學生的橫向發展。然而在實際的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少教師受到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觀念所影響,學生并沒有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主體地位,也沒有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能力。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過于死板,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使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2.教學環境的影響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項人文性學科,其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而作為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導學生學習的同時,更應該肩負起培養學生價值觀的責任。在目前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多數教師將分數看做是最重要的,以至于在語文閱讀實際教學中,只針對考試容易出現的題目進行閱讀學習,忽略了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在講解閱讀案例時也只是針對知識點進行講解閱讀。
3.教師的職業素質不高
所謂“言傳身教”是說教師的職業素質直接影響著學生發展,可以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品格和價值觀。就目前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的職業素養來看,其教學行為有待提高,并沒有很好給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對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起到不利作用。其次,不少語文教師對語文閱讀的理解也只停留于表面的知識,缺乏給學生講解知識的系統性。一味的采取“灌輸式”講解讓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內容,不善于引導學生。最后導致學生只是學習到了一大堆的知識點,沒有自己的理解,沒有獲得完全獨立的思考空間。這樣既不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也難以保證語文閱讀教學效果。
4.語文閱讀內容掌握不合理
在語文閱讀過程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具有價值觀引導作用的課本。良好的課本教材不僅有豐富的知識內容,也承載著豐富的人文情感。在語文閱讀過程中,需要深入體會教材內容才能夠正確幫助學生樹立人生價值觀。所以,在選擇課本材料的時候就十分重要了,既要符合學生的接受情況,也要符合現如今社會的實際情況,找到準確的切入點,才能最大限度上發揮出語文閱讀的作用,提高學生素質。
三、語文閱讀過程中價值觀的教育方法
1.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
教師的價值觀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教師也會在教學過程中無意識地摻加進自己的思想觀念。所以,教師要不斷進行學習,用一種積極心態接收新的知識理論,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觀念,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
2.重視學生的橫向發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橫向發展。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閱讀內容各抒己見,積極發表不同看法。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因材施教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新課改明確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自主、探究式合作學習。這是對傳統語文閱讀教學方法的一種改變,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以一種灌輸式的模式接受課本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閱讀學習中不能正確的樹立價值觀、人生觀,影響了學生的未來發展。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展現出來,改變傳統的學習模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通過學習的積極性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人生觀。
雖然說語文閱讀教學在新課改的實施下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語文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培養知識技能和思想道德觀念。對學生價值觀的培養是建立在語文學科特點之上的,也必須適應學生的發展要求,這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本文對初中語文閱讀價值觀培養問題的探究,教師不僅要改變傳統的價值觀,還需堅持提高自身職業素養,重視學生的橫向發展,從根本上培養學生的價值觀理念,保證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新勝。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唐怡。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價值觀教育研究[J]。課外語文,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