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燕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商業和旅游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人們在出差和旅游的途中,住宿是基本的條件,酒店是人們的最佳選擇。同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質量的不斷提升,對酒店設計和居住環境越來越重視,因此酒店進行設計與景觀兩者相互融合方式得到廣泛應用?;诖耍疚闹饕獙ㄖc景觀融合方式下的酒店設計方法進行分析。
關鍵詞: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酒店設計;設計方法
1 前言
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隨著我國旅游行業的不斷發展,建筑行業也有了很大的發展,這樣人們在進行酒店設計的時候,環境和舒適度是首要關注的重點。因此在進行酒店設計的時候要采取人性化的設計方式,并且將建筑與景觀有效融合在一起,確保酒店居住質量得到提升,充分發揮酒店作用,促使顧客的身體和心理得到全面放松,也吸引更多的顧客來酒店住宿。
2 案例概況
某度假酒店位于中國三亞,占地4200平方米,很多年來都是一個非常受歡迎的溫泉旅游勝地。度假酒店比城市酒店更強調建筑與自然空間的滲透性,“世紀度假酒店”的改造則是要尋求一種新的度假方式,酒店營造出一種全新的景觀,既現代又懷舊的鄉村景觀。
3 總體布局
在對布局進行整體規劃的時候,采用以水體為主景的園林式總體格局,平面舒展,并與環境有機結合。整個酒店以中央大堂為核心,向四周發散布局。首層的餐飲空間及客房空間與室外雅致的園林緊密結合。所有功能區之間以庭院相連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合而不擁,分而不散。平面的合理布局及單體高度的適度控制,使住客在位于酒店與產權式酒店之間共享的瀉湖庭院能充分享受寧靜,愜意的自然環境。
單體設計上注重陽光和通風,同時又注重自然景觀。主入口均衡有序的合理布局,表面材料的適當選用,給人莊重典雅之感。此外,酒店與產權式酒店高低錯落,尺寸對比均衡,使兩者隔著瀉湖相互協調呼應,為酒店提供自然舒適的休閑娛樂空間以及寧靜祥和的水景庭院。設計充分考慮客房的景觀朝向,擴大酒店室外活動空間同時,并使游客在瀉湖方向看酒店主樓建筑的視線遮擋面降到最小,與周圍建筑和諧共生。
酒店的整體布局綜合考慮朝向、水體、城市景觀等視覺景觀元素,致力于創造適合現代酒店綜合建筑空間。立面及造型設計在營造出雍容華貴、氣度不凡的超豪華酒店形象的同時,采取逐層躍落的形式,從體量上產生一種層層堆砌的從自然中生長出來的感覺,形成了建筑新古典主義的風格。
4 酒店建筑結構設計
本工程為地上6層,地下1層的酒店建筑。地下室為一層全埋式人防地下室,抗力等級為核5級及核6級,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地上部分平面尺寸231m100m,平面形狀復雜,設計時按照建筑平面分區,設置五道抗震縫,將上部復雜平面分為六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分別為三幢6層主樓,三幢2層輔房,各單元平面相對規則,受力明晰,地下室連成一體。結構形式均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體系,框架抗震等級為三級,各部分結構計算分析結果均滿足規范限值要求。其結構設計的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
(1)地下室不設縫,平面尺寸231m*127m遠超過了規范對鋼筋混凝土結構伸縮縫最大間距的要求。結構設計時首先加強地下室墻板鋼筋配置,選用低收縮混凝土,在混凝土中摻適量的膨脹劑及聚丙烯纖維等措施以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和溫度變化影響,并且主要靠在結構施工階段在適當位置設置后澆帶的方法來減少混凝土的收縮,同時加強施工養護。大樓主體竣工三年,地下室未發現明顯開裂,滿足使用功能要求。
(2)大跨度預應力混凝土梁,酒店主樓一至三層兩側為公共服務空間,中間為寬18m高三層的主大堂,四層以上為酒店客房,上層結構框架柱通過預應力梁進行轉換,結構設計時采用兩個不同力學模型的結構分析軟件進行整體計算,并對薄弱部位加強配筋。酒店宴會大廳33m*45m,其屋面因綠化要求不能采用輕鋼屋面,而采用鋼筋混凝土現澆梁板,通過大跨度預應力主梁承受豎向荷載。
(3)大跨度鋼結構拱形雨篷,酒店主入口跨度36米,設計時沿跨度方向布置兩榀空間鋼桁架,鋼桁架之間布置平面桁架作為支撐并傳遞荷載,以形成一個穩定的結構體系,支座1/6跨度范圍內鋼桁架桿件間焊加勁鋼板,增加桁架剛度,控制鋼桁架變形。鋼桁架兩端支承于框架柱上,形成建筑造型輕盈開闊的氣勢。酒店外觀彰顯五星級酒店的尊貴豪華,采用紅色坡屋頂層層挑檐,豐富多彩。
5 建筑與景觀融合方式下的酒店設計方法
5.1 外部空間的融合
外部空間的融合分為大尺度融合、中尺度融合和小尺度融合三個方面,不同的融合程度具有不同的融合要求和融合范圍。大尺度融合是一種相對簡單的融合方式,也是最原始的融合方式。這種融合方式是建筑與景觀融合的初級階段,只要能滿足最基本的居住條件就都可以實現融合。要求度假酒店的建筑物遠離市區,同時要求交通便利,便于人們的出行,另外要求度假酒店要位于休閑度假景區內部。中尺度融合是建筑與景觀融合的中級階段,開始注重建筑與景觀的相互咬合。以求實現建筑與景觀之間的相互配合,互襯互應,形成統一的整體。小尺度融合則是建筑與景觀融合的高級階段,要求建筑與景觀基質的融合,這里的基質主要指景觀的類型,如地形景觀、水體景觀和庭院景觀。
5.2 內部空間的融合
度假酒店內部空間景觀是指酒店內部人造景觀,作為酒店景觀的一部分,內部景觀也必須實現與酒店建筑的融合,否則就會造成一種違和感。首先是要學會造景,造景主要是對單一空間的造景。一般而言,單一的空間具有獨特的個性,因此要想保證單一空間的獨特個性,就必須學會造景。其次是要學會串景,因為旅游者并非是靜止的置于某一固定空間中,而是置于多個空間中。多余多空間的景觀則要學會串景,使旅游者在空間流動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景觀的流動性,形成一個流動性的空間。最后是要學會襯景,景觀要實現與建筑的融合離不開上述的串景和造景,但是要想實現兩者之間的完全融合還必須學會襯景,用一些附屬設施如家具、燈具對景觀的襯托。
5.3 內外空間的融合
在實現酒店建筑與內部空間的融合和外部空間的融合后,還必須注重酒店建筑與內外空間的相互滲透。任何一種單一空間的融合都不是一種完全意義上的融合。首先是要做好內外空間的兼容,內空間和外空間是相對獨立的個體,如果不能實現兩者之間的兼容,在實現與建筑的融合之后就會造成一種孤立感,顯得突兀。其次是要柔化空間交接地帶,空間交接地帶的柔化是為了實現內外空間的整體融合。這種柔化是圍繞著實體交接地帶來完成的,在實現交接地帶柔化的同時還可以注重交接地帶視線的虛擬交融,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建筑與景觀的融合。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酒店設計時,科學合理運用建筑與景觀融合的設計方式進行設計,能夠大大提高酒店的環境質量和人文關懷的效果,同時還能通過平面布置形式來對服務空間進行減少,進而大大降低酒店成本。此外,采取該設計方式還可以給顧客帶來更好的居住環境效果,對酒店自然和諧的環境氛圍進行明顯提升,確保酒店在今后的經營過程中得到高效發展。
參考文獻:
[1] 羅文兵,李躍虹,艾茗,陳文斌.探索地域文化的現代建筑表現手段-麗江悅榕酒店設計隨想[J].建筑學報,2010(11):32~39.
[2] 賈智博.關于生態型度假酒店的地域文化表現[J].江西建材,2015(9):12~15.
[3] 辛慧林.地域文化在酒店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6(21):1~5.
[4] 王藝.度假酒店地域性設計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7(7):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