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輝 陳偉偉
摘要:如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迫切,開展農村文化廣場建設、打造豐富多彩的廣場文化活動已成為基層政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農村 文化 廣場 意義
面對廣大農村群眾的迫切需求,蛟河市適時開展了村屯文化廣場建設工程,把文化活動的陣地建到百姓身邊。組建文化團體,開展文化活動,農村文化小廣場已然成為廣大農民群眾的歡樂大舞臺。農村廣場文化已成為群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和繁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開展村屯文化廣場建設工程
(一)把廣場建起來
堅持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功能要求,注重整合、利用現有資源,采取上級補一點兒、鄉鎮籌一點兒、社會捐一點兒的辦法加大投入,把文化廣場建在行政村便于開展活動的地點。每個文化廣場都有面積1000平方米以上的硬覆蓋場地;有照明、音響、宣傳欄、文化長廊等設施;有標牌;有健身娛樂器材;有美化、綠化;有文化隊伍開展活動。在此基礎上,各鄉鎮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采取“廣場+”的形式創新抓好文化廣場建設。烏林鄉友誼村立足民族(朝鮮族)資源優勢,因地制宜,把文化廣場與民俗文化大院、農家書屋、民俗博物館、球(門球、乒乓球、排球)場統一規劃建設,形成一個集休閑、娛樂為一體的多功能活動場所。漂河鎮富江村、二道村把文化廣場與文化大院、鄉村博物館建在一起,布局合理,相得益彰。
(二)把隊伍抓起來
農村文化骨干是農村文化的種子,他們有著揮之不去的文化情結。蛟河市相關職能部門因勢利導,切實發揮農村文化骨干的傳、幫、帶作用。讓文化骨干充分發揮自己的專長,讓文化的種子在農村肥沃的土地上開枝散葉。在文化骨干帶動下,按群眾喜好、特長,相繼成立了不同的文化隊伍。近年來,蛟河市農村各文化團體積極組織、參加各類文化活動,涌現出了不少優秀團體、優秀文化骨干、優秀表演節目。前進村孫榮貴農民藝術團的“春播交響曲”廣場文藝演出受到蛟河市電視臺專題報道,并在“省農村俱樂部三十周年走進前進”演出中發揮出色,孫榮貴也被蛟河市委宣傳部評為道德模范。老爺嶺村婦女主任陳鳳榮,精心設計扭秧歌道具,別出心裁——把自家舊背面拆了做轎船、把舊衣服拆了做毛驢,秧歌隊員們用親手做的道具扭起秧歌來更自信了。
(三)把活動搞起來
組織開展好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體育活動,始終是做好農村文化工作的中心環節。前進鄉針對農民的胃口,采取“菜單服務”,實施命題文化。開展“百姓村晚”,在全鄉村屯遍地開花,農民利用農閑時間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歌唱自己的新生活。他們還把活動辦到了城里,參加市里“好人”頒獎晚會。白石山鎮有13個屯,文化團體有40多個,每到農閑季節,一條溝一條溝地搞活動,一搞就是一陣風,相互較勁。其中平崗村8個屯,一個賽一個,跳出了規模,跳出了水平。
二、農村廣場文化的重要現實意義
(一)提高了百姓文化素養
在廣場文化活動中,群眾的文化素質得到了全面提升,涌現出了一大批草根人才。三家溝屯張曉英、蔡艷文夫婦,帶起了一支農民文學群體,他們創作歌曲,編寫劇本,自編、自導、自演,熱愛生活,還原生活,創造生活,樂在其中;創辦農民報《山花》,展現農村的風土人情,表達農民的喜怒哀樂。松江村愛林村宋學文身殘志堅,創作劇本,擔任主角。石勇起是個農民漫畫家,文學發燒友,描繪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民攝影家拿起相機,用獨特的視角拍下農民的生產勞作、休閑娛樂的場景,一幅幅作品走出山村,多部作品獲國家、省、市大獎。
(二)轉變了社會風氣
組織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使老百姓有了集體感、歸屬感、榮譽感。在組織活動時,大伙各抒己見,經常爭得面紅耳赤,一番爭論后總能有更新、更好的想法。新站鎮文化站站長趙慧軍每年都要指導開展幾十場活動。他說,搞文化活動那種感受是無以言表的,忙碌著卻快樂著。
(三)間接地促進了經濟發展
以文化帶動經濟,促進農民增收。前進鄉八里堡村每年都舉辦藍莓節,組織一臺群眾文藝演出,賦予藍莓以文化內涵,節目在央視財經頻道、吉林電視臺“鄉村四季”欄目播放。村里的藍莓不愁賣,遠近聞名,引來了浙江客商,要在前進村建冷凍廠,搞藍莓深加工。漂河鎮富江村利用河燈文化節的影響,修建拓寬了水泥路,建起了花海景觀,發展起了旅游文化產業。黃松甸鎮每年舉辦木耳節,慕名而來購買木耳的客商更是絡繹不絕。天崗鎮窩集口村每年舉辦采摘節,組織游客到果園參觀美麗的田園風光,親手采摘果實,體驗秋天收獲的樂趣,購買各種新鮮水果;參觀煎餅加工作坊,看煎餅加工過程,親手參與煎餅加工,到品嘗室品嘗、購買各式煎餅;參觀《種啥得啥》拍攝基地。
如今,農村文化廣場遍布鄉鎮村落,聯系千家萬戶,讓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感受到公共文化的陽光。我們深信,廣大農民群眾在文化小廣場、百姓大舞臺這個星光大道上,一定能舞出精彩的人生。
(作者簡介:周玉輝,男,本科,蛟河市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陳偉偉,女,大專,長春市雙陽區文化館,助理館員,研究方向:群眾文化)(責任編輯 徐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