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萍
時代在更迭,小學語文識字寫字教學方式亦是日新月異。為了更好地融現代信息技術于傳統識字寫字課堂中,筆者借交互式電子白板,在追本溯源品“意美”、入情入境誦“音美”和靜觀默察展“形美”三方面進行了實踐探索,意在讓學生更加深入而飽滿地感受漢字之美,更具象地傳承了民族之精魂。
魯迅先生說:“漢字有三美:意美感心,音美感耳,形美感目。”被譽為中國第五大發明的漢字確實有著名副其實的美。觀物取象,立象盡意,集抽象于具象,那是意美。一筆橫,沃野千里,極盡泱泱中華之逶迤磅礴;一筆豎,立地擎天,詮釋華夏民族之錚錚鐵骨,那是形美。美不勝哉。
在新媒體技術層出不窮的現代,如何在教學中把傳統教育與新技術相結合,讓學生更深入而飽滿地感受漢字之美,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之精魂大有可觀。現如今,語文教育方式日新月異,交互式電子白板技術正風靡教師的課堂。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語文識字寫字教學的教學方式,變被動識字為主動識字,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識字興趣,有助于自主建構識字寫字知識體系。交互式電子白板,讓漢字之美在課堂上碩然綻放。
追本溯源品“意美”
漢字是圖形文字,表意文字。每一個漢字都蘊含著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和靈動的智慧。漢字的特點是以形表義,故而遵循漢字的字理規律,引導孩子從形去感受義,再從漢字本身的內涵去感受漢字的意蘊美,筆者奉之為圭臬。
巧設圖片疊層,直觀字理演化
【“采”字識字教學案例】
教師:時候不早了,在臨別之際,小動物們送我們兩個生字,一起去看看吧!第一個字(出示:一棵長滿果子的樹,上面有一只手)一棵長滿果子的樹上,一只手在做什么動作呢?學生:采。教師:對呀!咱們的古人可有智慧了,根據這幅圖,造出了這個字,上面是手,下面是樹木(在白板的圖畫上畫: )后來這個字慢慢演變成今天的楷體字(往左挪動樹木圖,往右挪動藏在樹木圖下的“采”)采的意思就是摘取的意思,我們可以采什么呢?學生:采花、采摘、采茶。
基于交互電子白板提供書寫和遮擋拉幕功能,筆者把教學資源(樹木圖、楷體圖)有層次地在白板上疊放,并根據“采”字從圖畫到甲骨文再到楷體字的字理演變的過程,分批呈現教學資源,把學生一步步帶入了神奇的識字之旅。孩子們在這趟旅程中建立了文字符號與圖畫之間的聯系,了解了漢字的內在意蘊,在追本溯源中品味了漢字的“意美”。
妙移漢字部件,感知豐富意蘊
【“刺”字識字教學案例】
教師:兩只小動物的名字迫不及待地要跟小朋友們認識,爭先恐后地都跑亂了,誰來幫它們把名字移到帽子上呢?學生在白板上移動圖片。教師:你怎么知道這只動物是“刺猬”?學生:因為它身上長滿了刺。教師:你真會觀察!要是不小心被這些刺扎到會有什么感覺?學生:會痛,會流血。教師:對,被刺扎到就跟被刀子扎到一樣,都會痛,所以“刺”字就是——(師挪動“刺”的部件:刂)學生:立刀旁。教師:立刀旁的字大多數和鋒利的“刀”有關系,也有的和與“刀”相關的動作有關。你能把下面這些部首和部件組成和“刀”有關的字嗎?誰上來試試?(師拖出三個部首“刂”和三個部件“錄、朵、亥”)學生上臺移動“刂”,組成新字“剝”“刻”“剁”。教師:你真了不起!
基于交互電子白板提供的拖放、組合和人機互動功能,筆者把部首和部件拆開來,讓孩子自主在白板上實踐組合新字,孩子們在拖放中經歷了學習新字的過程,在拖放組合中展示了創新思維。白板的引入使處于靜態的漢字更加鮮活,使識字更富有趣味,也使識字教學更豐富飽滿。漢字之美在課堂上悄悄綻放。
入情入境誦“音美”
沉魚出聽,遏云繞梁,漢字的音美總是洋洋盈耳。漢語屬于聲調語言,漢語發音有三要素:聲母、韻母和聲調。相較于其他語言,漢語發音高出了聲調這個維度。高出一個維度的價值在于,使用單個音節,漢語能夠表達的不同信息的種類。此外,不同聲調的詞匯的組合有抑揚頓挫的視覺效果,讀好聲調,更好地表情達意。
聚光燈聚焦詞語,入情美讀感“音美”
【《我們的民族小學》識字教學案例】
出示詞語:
打扮 招呼 熱鬧
歡唱 游戲
敬禮 粗壯
鳳尾竹 孔雀舞
教師:仔細觀察第一行的詞語,在讀音上你發現了什么?
學生:它們讀作輕聲。
教師:小眼睛真亮!(教師通過聚光燈聚焦第一行的詞語)你能讀讀嗎?(學生讀)
教師:同學們跟著他一起讀出輕聲的美吧!
教師:(聚光燈聚焦第二組詞)誰來當小老師帶領我們讀?(學生讀)
教師:老師想問問你,為什么讀得這么開心呀,都笑成花兒啦?
學生:因為歡唱的時候和做游戲的時候,都很開心!
教師:原來詞語可是有表情,會說話的呀!孩子們,一起開心地帶著你們的表情讀這一行詞!
教師:(聚光燈聚焦“敬禮”)這個詞該怎么讀?誰來?(學生讀)
教師:孩子們,什么時候我們會敬禮?
學生1:遇到老師的時候。
學生2:升國旗的時候。
教師:對呀!那你敬禮的時候是什么心情呢?
學生:很嚴肅。
教師:對呀!敬禮就應當姿勢正,讀音也要果斷有力,表情更要嚴肅堅決!全班讀。
教師:(聚光燈在最后一行詞語)鳳尾竹、孔雀舞給你什么樣的感受呀?
學生:好漂亮啊!
教師:美吧!讓我們想象我們在看著搖擺的鳳尾竹,在跳著優美的孔雀舞,美美地讀出來吧!
教師:帶著你自己的感受,我們再讀一遍這些詞語!
基于交互式電子白板的聚光燈功能下,筆者在詞語教學中采取分類聚焦和個別聚焦,把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學重點上。每一個詞語都是有生命、有表情的,在詞語教學中筆者不是單一地一再重復讀詞語的音,而是讓學生聯系生活經驗去體悟詞語,再讀出每一個詞語的感情。就好像是置身于柳綠花紅、鶯歌燕舞之中,才能真切地感受到春意盎然,真切地感受每一個詞語,方才讀出漢字之音美。
有聲有色創情境,入境趣讀誦音美
詞語可以讀出感情,讀出不同的音美。單音節詞,雙音節詞,不同的詞語組合排列的詞組或短句更有抑揚頓挫之音韻美,有如一曲曲裊裊余音繞人心弦。唐詩宋詞、童謠兒歌、詞語串聯……一個個漢字猶如一顆顆珍珠被串起,成為形式多樣的閃耀的珍珠串,熠熠生輝,朗朗上口,妙趣橫生。
傳承漢字之音美在新版的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上得到了充足的體現。編者在課文中安排了一系列的富有美感的韻文,例如“童謠”(搖搖搖,一搖搖到外婆橋,外婆叫我好寶寶。糖一包,果一包,還有餅兒還有糕);“兒歌”(小刺猬,去理發,嚓嚓嚓,嚓嚓嚓,理完頭發瞧瞧他,不是小刺猬,是個小娃娃);“古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如此朗朗上口,飽含漢字音韻美之教材,正是傳承漢字之音美的絕佳載體。
基于白板集音像于一身的功能,筆者會因教材創設多元情境,如在《靜夜思》的識字教學中,我在白板上創設詩歌現場的情境,輔以背景配樂,在識字交流結束后讓孩子在情境中對詩歌進行充分朗讀,想象畫面,進入情境,詩歌之音韻美在書聲瑯瑯中悄然綻放。
靜觀默察展“形美”
漢字是記錄漢語的一種工具,更是一種具有高審美價值的典雅藝術。從甲骨文到楷書、行書、草書,不同階段的不同字體都在追求著自己獨特的形態美,或蒼勁灑脫,或綺麗俊俏。除了形態美之外,漢字的結構也呈現一種和諧之美,如雙木“林”、雙人“從”呈現對稱之和諧美;左右結構“蚪”“切”等呈避讓之和諧美……各種不同結構的漢字總是盡量讓組成這個字的各個部件之間盡量協調平衡,達到和諧。漢字的這種結構多樣的和諧美,正是反映了我們民族獨特的審美思維和精神品質。為了把漢字在形態上的美更好地傳承下去,漢字在書寫上的筆畫和筆順應當受到足夠重視。
演示筆畫運轉,感知筆順規則
【“背”字寫字教學案例】
教師:一起來看看小動物們送給我們的第二個生字。(出示:“背”)我們剛才認識了這個字的讀音,它的筆順你們知道嗎?誰來書空?學生1書空。教師:同意嗎?學生2:不同意,第四筆應該是撇。教師:看來有爭議,請白板老師來教教我們吧!小手舉起來,我們一起跟著寫。(白板動畫演示“背”的筆順)教師:記住了,先撇再豎彎鉤。
基于電子白板的演示筆畫功能,也基于備課時充分預設到“背”字的易錯筆畫,在課堂上孩子們有爭議的地方,適時在白板上播放演示“背”的筆畫,學生清清楚楚地看到“背”的整個書寫過程,印象深刻。先撇后豎彎鉤,遵循漢字的書寫規律,從孩子們的書寫作品來看,豎彎鉤確實寫得圓滑有力,“背”字上面的“北”更加大氣,整個字呈現出一種和諧美,而課堂上對筆畫順序的演示和規范功不可沒。
拍攝課堂作品,辯證感受形美
【“采”字寫字教學案例】
(學生在課堂上書寫“采”,教師巡視,利用白板與手機連接抓拍孩子的作品,與此同時顯示在白板上)
教師:先把筆停下,我們來評價一下白板上的這些作品,一評結構,二評高低寬窄,三評關鍵筆畫,誰來?學生:“采”是上下結構,他寫得上短下長,上窄下寬,關鍵筆畫是撇和捺,他寫得很舒展,很漂亮。教師:你真會評價!三個要求都達到了,所以我們可以給這位同學三顆星,跟你的同桌交換評一評,如果三個要求都達到了,請給他三顆星。
基于白板與手機連接的相機抓拍功能,課堂上孩子們在寫字的時候,教師巡視找尋孩子們作品中的閃光點或者符合教學需要的課堂生成性資源,并及時抓拍呈現在白板上,課堂反饋具有及時性,孩子們在反饋中觀賞同學們的作品,懂得明辨是非,培養對漢字形態美的感知能力。品漢字之“意美”,誦漢字之“音美”,展漢字之“形美”,交互式電子白板讓漢字之美更加飽滿而真實地在課堂上展示,讓孩子們的識字寫字的過程更加深入和自主。當一個個美麗的漢字在課堂中碩然綻放,民族精魂也在一點點被鑄造,作為靈魂的工程師,傳承漢字之美,這項任務也顯得十分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