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
聽課(亦稱觀課)、輔導培訓會議和教研會議是中國中小學英語教師集體合作、促進專業成長的重要手段(Hu,2005)。筆者有幸跟隨南通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為通附)一名優秀英語教師聽課半年。這種面對面的交流學習,是提高教師專業化發展最直接和有效的途徑之一。
觀察教學環境
觀察教學環境主要涉及教室氛圍、教材、教具、學生座位布置等,這些觀察為聽課教師拓展了視角(劉藝兵,2015)。如,教室里的多媒體,不僅每天上課都在用,英語早自習、一周兩個下午也都用來播放單詞、英語聽力、課本文本的跟讀和聽讀,節省了來回倒磁帶的時間,使學生沉浸在標準的英語語音之中,電化教學對周老師的英語課堂影響較大。再如,觀察教室里的學生人數,小班(20~40人),中班(40~60人),大班或超大班(60人以上,或80人以上)(劉藝兵,2015)。周老師的班級人數是39人,這種小班化教學保證了師生之間的互動次數與效果,便于教師任務的設計與課堂管理,更有利于良好教學效果的生成。又如,觀察學生的座位安排,周老師的座位安排不同于我們常見的座位安排,實行的是大輪換制度:通過競選選出三位班長,三位班長引領三個團隊,三位班長在三個不同的區域就座,其他的同學紛紛在自己心儀的班長后面就座,然后,班長帶領自己的組員討論每個人都能為班級做些什么,每位班長管理下的組員都是班干部,每位同學都有明確的目標,三位班長實行輪流值周制度來管理班級,同學們的座位跟著班長實行大輪換。
聽課教師反思的問題
南通教育的精細化管理在小小的教室里就能展現出來,這是值得其他學校借鑒的。雖然我的班級人數是37人,也是小班化教學,保證了一定量的師生互動,但是對多媒體的應用僅僅局限在課堂上,早上利用多媒體聽英語、學英語的氣氛就這樣浪費掉了。筆者的早自習多半用來自讀或默寫,但效果不如模仿跟讀,所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營造英語學習環境是學生語感培養與形成的有效途徑。
關于座位的安排,在周老師的啟發下,筆者安排了8豎排座位,分成四個區域,分別由四位班長負責,為了班長工作的連續性,每位班長輪值一個月,正好四位班長輪值四個月,一學期也將近尾聲了,這樣能夠使班級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完整性,使四位班長都得到了歷練,所帶領的團隊在合作與競爭并存的班級里,形成了奮勇向前的良好班風。
觀察任務的設計
英語課堂任務設計基本涵蓋英語教學的五個著眼點: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如,《牛津高中英語》第二模塊第二單元的閱讀文本是“An adventure in Africa”,首先播放南非世界杯主題曲和Discovery探索頻道中一些非洲視頻,視頻中的撒哈拉沙漠、尼羅河、頭頂重物的非洲婦女、草原上撿拾鳥蛋的非洲兒童,這些無不震撼著學生的內心,在潛移默化中激發著學生探索非洲奧秘的欲望。在閱讀時通過問題引導對四段“adventure”的了解,如:Adventure1: 1. What did they do? 2. What to wear? 這項教學任務體現了自主學習策略和任務型教學策略。在文本閱讀結束后運用合作學習策略進行小組討論:1. What does Toby think of his coming adventure in Africa? 2. To make the travel comfortable, safe and happy, what does he need to take? 3. Besides the materials, what do you need to make preparations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這三個問題的設計是層層遞進的,第一個是基于課本;第二個問題是基于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第三個問題是對課本和生活的升華,并且,第三個問題在學生討論時,可以使用如下句子作為腳手架:1. We must have... 2.He need to be…最后進行教材資源整合,一句“Do you want to know more words about adventure holiday? Lets look at the Word Power”;一句“If you want to have an adventure holiday, you need to write to your father about it, how to write? Lets look at the Task”,自然導入到“Word power”和“Task”的學習,在這些大量語言知識的輸入下,學生們積累了大量關于“adventure”這個話題的語言知識。
通過對英語教學的聆聽,筆者認為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想要提高英語課程的教學水平,應從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向學生傳授英語知識時,應注意與學生之間進行適當的情感交流,使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參與到英語課堂的教學過程中。其次,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多采用情境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在模擬的教學情境中理解、學習英語課程的相關知識,使英語知識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提高英語課堂對學生的吸引力。最后,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多鼓勵學生,使其在英語教學中獲得自信,從而能夠培養自己學習英語的信心與毅力,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語教學過程中。總之,為了能夠不斷提高英語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將學生作為英語教學的主體,從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及學習狀況出發,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結語
我們很難做到通過一篇文本,巧妙地、順暢地整合單元資源來設計英語課堂教學任務,因為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深刻的文化內涵,期待著教師巧妙地進行教學任務的設計,從而達到語言知識、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的完美統一,也啟發著我們要進一步研究智慧教學設計,做一名智慧型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