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勇
足球運動在世界上的運動種類中是最受歡迎的項目之一,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對于學生身體健康體質的培養更加重視,校園足球作為體育教學內容之一,在深入小學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鍛煉學生身體協調能力的同時,提升了學生之間的團結協作能力,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為體育課程體系的創新、優化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小學足球運動中常見的運動損傷
肌肉拉傷
在足球運動中,需要進行大幅度的運動,尤其是對于足球運動員腿部的肌肉群應用最為頻繁,進行大幅度的擺動以及跑、跳,都會對腿部肌肉群造成損傷,普遍會出現肌肉拉傷。所謂肌肉拉傷,就是指足球運動者腿部肌肉在運動中,肌肉會進行主動收縮和被動收縮,如果肌肉被過度拉長,就是造成肌肉的微細纖維出現完全或是不完全的撕裂,這就需要小學生在足球運動中進行提前預防,避免出現肌肉拉傷。
膝、踝關節扭傷,皮膚擦傷
足球運動不僅需要進行大幅度的運動,并且在足球運動中,對于技術的運用也極為頻繁,比如急停技術、變身技術等技術性教學,是足球教學中比較普遍的項目。但是在進行這些技術的教學中,對于小學生下肢各個關節的要求就比較高,因為學生的下肢各關節會承受較大的運動負荷,尤其是膝關節部分,加上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身體各關節機能尚在發育的過程中,膝關節等周圍的肌肉力量相對比較薄弱,進而很難對小學生的膝關節產生保護作用,若學生未提前做好預防,加上相關動作的不規范,就非常容易產生膝關節損傷、扭傷。另外,在足球運動中,帶球跑也是最基本的一種技術動作,在這一技術動作中,對學生的踝關節要求比較高,如果不提前將踝關節周邊的肌肉完全活動開來,也是非常容易造成踝關節的損傷。同時,如果帶球跑的操作不規范,加上肌肉力量有限,小學生也非常容易被足球絆倒,除了踝關節扭傷之外,還會因為絆倒出現各種皮膚的擦傷。
小學足球運動教學出現損傷問題的原因
教師方面的原因
首先就是教師的講解不夠細致。雖然現在的校園足球已經深入小學體育的教學當中,但是由于以往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往往還是注重小學生們的娛樂性,從而忽略了足球教學的實際意義,因此,教師往往會出現敷衍的行為,對相關技術動作以及注意事項、保護措施的講解不到位,或是直接忽略,這就使得小學生缺乏一定的安全意識。其次,在足球教學中會有很多的急停、變身、帶球以及蹬轉等多種技術動作,但是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只是教授學生淺顯的動作要領,并沒有深層次地進行講解技術動作的準確做法,非常容易讓小學生產生誤解;同時,教師對于相關準備活動的引導不到位,甚至沒有進行相關準備活動,使得學生的相關肌肉以及關節沒有得到充分的準備活動,在肌肉、關節未完全活動開的情況下,最終導致相關動作的不規范,從而出現運動損傷。其次,就是相關的體育教師對于足球知識以及相關動作的掌握能力較為淺顯。現在的小學足球教師,總體而言,大部分都不是專業的足球教師,因此對于足球專業知識的掌握比較淺顯,甚至是擁有錯誤的足球知識,因而會對學生的教學產生極大的消極影響。
學生自身的原因
首先,學生自我保護意識比較差。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因為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對周邊事物的危險性了解不夠充分。同時,小學生的好奇心都比較強,對足球的好奇以及學生在進行足球運動時沉浸在快樂當中,使得學生踢足球是會盡情地跑跳,針對身邊的安全問題甚少去關注,而由于教師需要管理的學生較多,很難對每一位學生都全部關注到。其次,小學生的準備活動做得不夠充分。在進行足球運動之前,教師會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的準備活動,但是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準備活動的教學是對相關肌肉以及關節的舒展,這樣相關的重復動作會顯得比較枯燥,使得小學生在做準備活動時出現敷衍的情況,進而導致學生的關節并未完全活動開來,缺乏靈活性,且肌肉的伸展不到位,無法對關節進行有效的保護。
預防措施
首先,教師方面,在進行足球教學時,要以身作則,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對枯燥的準備動作進行趣味化的編排。針對相關的足球技術要深層次地講解技術的正確要領。另外,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思想,在保證基本娛樂性質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足球技能,鍛煉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以及團結協作的精神,并重視理論知識的講解,尤其是一些足球比賽的規則和要求。最后,教師要積極地引導學生強化自身關節以及肌肉的訓練,尤其是對膝關節以及踝關節的訓練,以此提升關節的技能。同時,教師也要不斷地強化自身的足球知識以及足球技能,從而引導學生正確地學習足球。其次,教師要不斷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在教授基本動作的過程中,要告知學生足球運動中的危險性,引導學生重視自身的安全,反復提醒學生足球運動中可能出現的危險損傷,增強其自我保護意識。最后,針對足球教學,學校應加大資金投入,增添足球運動設施,完善足球場地、更換高質量的球門網、加固球門柱,并及時排查相關的場地安全隱患,進而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安全的足球運動場所,解決學生的后顧之憂。